七年级上册1单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2604964 上传时间:2018-08-2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8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1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七年级上册1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七年级上册1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七年级上册1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七年级上册1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1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1单元(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党灿,教材的基本理念:一、贯彻新课标和纲要的精神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师生的共同参与、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等方面均有重大的变革。注重人文精神的丰富性、经典文本的多样互补性、问题探究的可操作性。,二、构建特色鲜明的教材体系1、突出“综合中的丰富,丰富中的综合” 本教材特别注意同一对象在不同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价值观念。同样为蛇的故事,有讽刺性的伊索寓言,有歌颂性的“白蛇传”故事(盗草); 同样写秋天的诗,有悲凉的,有刚健的,也有歌颂其“胜似春光”的。, 本教材始终关注语言各种成分之间的关联和辨析,

2、注意书面语言对于口语的规范,口语对于书面语言的丰富,力求把语感直觉把握上升为理性辨析。辨析的重点为:常规意味与非常规意味的不同;古代与现代的文化意味的变迁;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表现形式的差异。 所有这一切并不是在一次性展现中完成,而是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展开,以期取得三者相辅相成,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2、突出“同类比较” 本教材形成了同类主题或题材的课文组合,提供了现成的可比性,从直接的可比性中显示共性、个性和差异,从而进入探究学习的层次。 本教材在此基础上更加以发展,设计出从同类比较开始,继而过渡到异类比较,再上升到辩证分析的高度。,3、突出“自主性” 本教材提供的

3、现成的可比性,将同主题(或同题材)作品的精神境界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展示在学生面前,无疑将引起阅读和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便于提出问题,有利自主性探究的深入。 本教材在阅读练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考虑一系列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以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例如,每单元的阅读均分为三个层次,每一个作文设计活动均提供多种多样的参考题目并强调自拟题目。,三、注重创新性与继承性 1、从传统中吸取营养 本教材充分吸收传统教材和已公开使用的实验教材多方面的优点。2、在继承中发展创新 遵循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设计出阅读能力的“内在序”,设计出作文训练和口语交际活动的显

4、性序列,设计出介绍语言、文字、修辞、文学的“语文趣谈”。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打破框框,对前人的经验进行辩证的分析,贯彻教育新理念,加以发展。,学科目标:1、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2、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3、指导学生

5、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4、 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

6、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语文学习还是处在被动的状态下,学习不是很踏实,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欠佳。学习方法单一,好多学生不知怎么去学。但大多数人能清楚自己的责任,有学习的动力,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材整体分析:本册教材的主题、题材范围主要是“童年”、“亲情”、“品行”等方面,6个单元分别是:童年梦痕、秋日撷英、亲情歌吟、品行善恶、生命礼赞、性灵愚慧。主要培养精读能力,重点开拓比较阅读,学习“比较”的阅读方法,初步接触探究性阅读。 七年级是中学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难度较六年级有了很大的

7、提升,如阅读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字词识记上升到阅读理解、品味鉴赏。写作无论篇幅还是内容的要求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单元目标:一、 知识目标1、 注意字词句的积累和应用,能正确识记、熟练应用。 2、 能了解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体裁,作者、出处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3、 了解叙述故事的要求:清理要素,讲清关键情节。能用简单的语言复述故事。二、 能力目标1、 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 学习铺垫的写作方法,了解人物语言,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三、 德育目标1、 懂得珍惜纯正童心,对生活多一份热情与信心。 2、 学习长妈妈、卖灶糖老汉作为底层劳动人民所具有的仁爱、善良的优

8、秀品质单元阅读指导:本单元以童年生活为主题,课文以叙事作品为主。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从而提高朗读水平,培养审美情趣,养成好的语感。在诵读中清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学习作品精巧的构思,将整体感知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有机结合起来,仔细钻研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标题是“从到”的格式,表明文章主要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来记叙的,由此把握全文的结构就较为容易了。作者先写百草园:“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再写三味书屋:“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

9、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额“三味书屋”。时间顺序与空间的变换顺序是一致的。在两部分内容之间,作者安排了一个过渡段,即第九自然段。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8)记叙了百草园的生活;过渡段(9)从百草园变成了三味书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10结尾)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思路非常清晰。在记叙百草园的有趣生活过程中,插叙了美女蛇的故事,这段插叙的作用在于映衬百草园具有神话般的色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2)掌握本文的文学知识,了解朝花夕拾。(3)把握课文的结构方式,理清课文的思路。(4)理解过渡段的作

10、用。2. 过程与方法(1)品赏散文含蓄、生动、简练、优美的语言,增强语感。(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有序地描写事物的写法。(3)通过“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比较,培养阅读能力,扩展视野,同时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主旨。(4)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真情实感,体会童年乐趣。(2)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识的精神。【教学重点】1领会、学习本文的写景笔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教学难点】通过“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比较,深入地理解课文主旨。【教学方法】 1、自主合作学习2

11、、教师进行点拨3、朗读复述,写作特点1本文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2运用对比方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3用词准确、鲜明、生动,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如作者用“扫开、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4课文描写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状物、叙事、写人都真实具体,放得开,收得拢。5第2自

12、然段顺序鲜明,视觉=听觉=味觉动物到植物,顺序清晰,知识点1文章一开头介绍了什么情况?本文采用哪种方法开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文章一开始就扣住题意,介绍了百草园的位置、来历以及现在的归属。本文采用不同于成人看法的语式,开门见山地点明了中心。“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是第一部分的点题之笔,以下七段,便可见到。2、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3百草园的景物有些是详写的,为什么要详写?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的详略是与中心意思紧密相关。例

13、如“泥墙根一带”是详写,目的是以“点”映“面”,既然这里都有“无限趣味”,可见百草园里好玩的地方很多,突出“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4在描写百草园景色时,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者把百草园写得有声有色、亲切感人的原因是什么?作者用了“拟人”“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作者对百草园作过细致的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童年的乐园的热爱之情。5“长的草里是不去的,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这两段文字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这两段文字是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也给了“我”一些教益,使

14、其如下文所说的“觉得做人之险”,“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即产生了惩恶的念头。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了过渡作用,用“长的草”承着百草园,由“是不去的”引出下文有关美女蛇的故事。,6“一切景语皆情语。”认真研读课文前八自然段,体会作者笔下百草园里有哪些乐趣。(1)看“乐”,饱人眼福。百草园景色丰富、美丽诱人、“有无限乐趣”。色美:“碧绿”耀人眼,“紫红”撩人心。音美: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齐奏齐鸣。状美:黄蜂肥胖,何首乌与木莲缠络,形状各异。味美:覆盆子酸甜,令人垂涎。(2)听“乐”,饱人耳福。曲折、惊险、离奇的美女蛇故事,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15、(3)找“乐”,用心体验。雪后捕鸟,乐在其中。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和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以上三个内容,表明百草园的生活美好、神奇而有趣,印证了开头的最后一句话:“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7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

16、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8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9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