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西省鹰潭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84019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江西省鹰潭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理】江西省鹰潭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理】江西省鹰潭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理】江西省鹰潭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理】江西省鹰潭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江西省鹰潭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江西省鹰潭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西省鹰潭市 2016 届高三模拟考试(一) 文综地理试题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 (共 35 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 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 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下图为“海绵城市模型”,据此完成 13 题。1.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城市水体污染 B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C增强城市抗旱能力 D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2.对雨水调蓄起主要作用的城市“海绵体”是 A. 雨水花园、渗水路面 B.下凹式道路绿化带 C. 湖泊、湿地、坑塘等 D.砂土质渗水蓄水层 3.

2、 绿色屋顶的核心功能是 A. 减少灰霾污染 B. 减轻城市雨涝 C. 增加经济收入 D. 美化城市环境 库拉索岛,面积约 444 平方千米,人口约 1 7 万。1956 年成为自由贸易区,首府威廉 斯塔德成为加勒比海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威廉斯塔德港是世界最大港口之一。下图为库 拉索岛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 46 题。4威廉斯塔德港成为世界世界最大港口之一的主要因素是 A位置优越 B经济发达 C资源丰富 D技术先进 5近年来威廉斯塔德港的港口吞吐量减少的主要原因A炼油工业技术进步 B石油贸易减少 C跨印度洋中转船舶减少 D旅游业发展缓慢26 2015 年 2 月 28 日 21 时(西五区区时),

3、一艘油轮从戚廉斯塔德出发前往巴拿马 运河,4 小时后抵达甲水域,此刻甲地地方时为 A2 月 29 日 0 时 50 分 B2 月 29 日 1 时 16 分C3 月 1 日 0 时 46 分 D3 月 1 日 1 时 20 分 金沙江干热河谷蜿蜒于四川、西藏、云南三省(区),全长约为 2300 千米,森林覆 盖率低,但是具有脐橙种植的独特小气候条件。右图示意金沙江干热河谷某处景观。据此 完成 79 题。 7金沙江干热河谷脐橙种植的独特小气候条件是 A.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 B纬度低,年均温高 C降水少,湿度较小 D山脉阻挡,寒潮影响小 8图 3 中碎石遍布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炎热干燥,岩石物理

4、风化严重 B河流流速和流量减小,碎石大量沉积C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碎石堆积较多 D河谷多大风天气,风力搬运作用强烈 9金沙江干热河谷对长江三峡水库存在着较大的危害,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A植被覆盖率低 B、碎石裸露面积广 C水土流失严重 D河水蒸发量巨大 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下图是我国北纬 30 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 题。10据图示可知叶面积指数 A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 B100E 以西体现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 C100E 以东体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120E 以东地区变化幅度最大 11 N 地叶面积指数较周边地区高的主要因素是 A降

5、水 B地势 C热量 D土壤第卷(非选择题) 二、必考题 36(22 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贝加尔湖,汉代称为“北海” ,其周边地区曾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活动地 带,也是汉代苏武牧羊之地。贝加尔湖水质优良,水量丰富,蕴藏着地球全部淡水量 的约 20%。湖面海拔 456 米。表层水温 8 月最高,约为 910,1 月至 5 月结冰,冰3层厚度约 70-115 厘米。(1)苏武牧羊受到的主要自然威胁有哪些?(4 分) (2)贝加尔湖被称为天然双向的巨型“空调机” ,请分析原因。 (8 分) (3)推测若在贝加尔湖畔建巨型造纸厂对地区环境产生的影响。 (6 分) (4)有人建议从贝加

6、尔湖引水到我国北方地区,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4 分) 37 (24 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美两国是世界玉米最主要的生产大国。2007 年度,中国玉米产量为 1 .47 亿吨, 美国玉米产量为 3.3804 亿吨( 占全球玉米产量的 43.67%)。美国农业部预测,美国 年度玉米剩余量预计将达到 1.1875 亿吨。如此高的产量导致玉米库存过剩,加之常 规能源危机,美国开始以玉米为原料发展能源加工。 材料二:下图为近 30 年来东北部分地区农业类型布局变化图。(1)指出东北地区近 30 年来玉米、放牧业、副食品生产布局的变化。 (6 分) (2)吉林玉米种植区号称“

7、黄金玉米带” ,其东侧的长白山、西侧的草原和湿地都是“黄 金玉米带”稳定发展的天然保障,分别分析它们对图中玉米带具有的“保障作用” 。 (8 分) (3)分析近年来美国玉米产业迅速向现代玉米能源加工业发展转变的原因,说明我国玉米 向能源加工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10 分) 三、选考题:请考生在 42、43、44 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 计分。 42 (10 分)旅游地理 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 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 3 旅游者结伴拟于 4 月下旬 自驾前往下图所示区域(湖面高程 31

8、96 米) ,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4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43 (10 分)自然灾害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该地区 49 月份降雨丰富,占全年八九成,10次年 3 月气 候干旱,多大风天气。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人们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 主,生活能源来自薪柴。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该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及形成原因。 44 (10 分)环境保护 2015 年,中国手机的梢售量 5.39 亿部;中国人更换手机的频率为 8-12 个月;除了塑料 和电解液之外,手机中还含有铜、铝、钗、锡、铅、汞、金、银等多种金属;大部分手机里 对环境可能有

9、害的物质至少有 20 种,一块电池的锡含量能污染 6 万升水,可以满足一个人 一生的饮用量。 简述综合防治废旧手机危害的主要措施5参考答案1选择题: 1-5 DCBAB 6-11 DABCDB 二、非选择题 36.(22 分)(1)冻害(气候寒冷) , (2 分)冬季缺草(料) (2 分) (2)贝加尔湖蓄水量大,湖水的热容量大(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 (2 分)夏季升温慢, 冬季降温慢;(2 分)贝加尔湖结冰期长,冬季湖水结冰释放潜热(或热量) ,减轻酷寒 (2 分)夏季湖水解冻,大量吸热,降低了炎热程度(2 分) (3)造纸厂的污水排入湖中,影响水质(2 分)和水生生物的生长(2 分)

10、;巨型造纸厂木 材需求量大,导致湖区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2 分) 。 (4)赞成理由:贝加尔湖水质优良,水量丰富;(2 分)改善北方地区生态环境,促进经 济发展(2 分) 不赞成理由:线路长,工程量大,投资多;纬度高,气温低,结冰期长;跨越国界调水, 协调难度大。 (任意两点,每点 2 分) 37(24 分) (1) (6 分)变化:玉米产区向西、向北扩展(2 分) ;西部放牧生产面积缩小 (或草地面积缩小) (2 分) ;副食品生产基地在各类城市周围大量涌现(2 分) 。 (2) (8 分)长白山区:地势高,降水丰富,形成庞大水系,提供灌溉水源(2 分) ; 山区森

11、林茂密,补给土壤有机质;调节径流,减轻水旱灾害(2 分) 。 草原和湿地:使周围林草生长良好(或植被覆盖率高) ,能降低风速,固结土壤,抑制风沙 危害农田(或保护农田) 。蓄洪防旱,涵养水源(2 分) (3) (10 分)玉米生产过剩,库存大量增加;(2 分)科学技术的发展,玉米深加工水平 的提高(2 分)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2 分)畜牧业发展迅速,饲料需求量大;(2 分) 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成本较高(2 分) 42 (10 分)海拔较高(3000 米以上)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袋(瓶) 、抗缺氧药品等; (2 分)气压偏低,水的沸点低,需带高压锅等;(2 分)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

12、 防晒物品;(2 分)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2 分)此时该区域多大风, 需备防风帐篷等。 (2 分) 43(10 分).滑坡、泥石流(2 分) 原因: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2 分)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2 分)山高坡陡,地形 起伏大;(2 分)乱砍滥伐,植被稀少(2 分) 44.(10 分)手机生产环节中限制有毒有害原材料的使用;(2 分)倡导适度消费(或公众 参与,延长手机使用周期,节约资源,减少废弃手机的产生量) ;(2 分)建立、完善废旧 手机回收体系(或开展资源化利用) ;(2 分)采用无害化处理手段,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分)完善相关法规,加强宣传教育(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