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湖北省鄂州梁子湖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83021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5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湖北省鄂州梁子湖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湖北省鄂州梁子湖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历史】湖北省鄂州梁子湖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历史】湖北省鄂州梁子湖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历史】湖北省鄂州梁子湖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湖北省鄂州梁子湖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湖北省鄂州梁子湖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考试(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湖北鄂州梁子湖高中高三第一次适应考试湖北鄂州梁子湖高中高三第一次适应考试历史试题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论述了古代王权的演变情况。他认为,夏商时期的天子与诸侯没有君臣关系,天子只是诸侯的盟主而已;而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的地位因此而至尊,由诸侯之长变为其君,并通过宗法礼乐制确定了与诸侯的君臣关系。上述分析说明A夏商是贵族联盟政治,西周是君臣政治B夏商是贵族政治,西周是中央集权C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形态演进强化了王权D西周的专制王权大于夏商时期2 “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就领本省军队。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

2、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据此可知元代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3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 ;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这反映出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4南宋杭州富阳县“重于粪桑,轻于壅田” ,称“备田不耕,一枝桑必争护” 。粮食生产“仅支半岁,半岁所食,悉仰商贩” 。由此可知A南宋杭州不适于

3、农业生产 B土地集中导致缺粮问题C当地的市场意识相对浓厚 D工商业阻碍种植业发展5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 ,孟子提倡“济天下” ,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 ,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A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2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C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6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这主要反映出A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 B儒释道三教合流的

4、表现C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传统地位 D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7某学者认为,在古代希腊,自由完全是一个政治概念,与此相适应,他们承认个人对社群权威的绝对服从是与这种集体性自由相容的,可以说“个人在公共事务中几乎永远是主权者,但在私人关系中却是奴隶。 ”这表明该学者认为古希腊A公民只有形式上的自由 B存在着绝对权威势力C公民个体的自由受到限制 D排斥私有财产制度8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对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 ”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是A为虚无主义开辟了道路 B开启了不可知论的探讨C有利于摆脱神学观念的束缚 D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9观察下图。下列对作者在书名中所用“海上囚徒

5、”的解释,合理的是 A这种贸易中的奴隶都是各国的犯人 B海上航行时不服从者被囚禁在船舱C奴隶贸易是解决非洲犯罪的主要措施 D贸易中被贩卖的黑人缺乏基本人权10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 ”这表明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B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利 D “主权在民”的观念在不断强化11巴黎公社能够赶跑卖国的反动政府,但没能抵抗住被赶跑政府的反攻。其根本原因是3A巴黎公社革命的措施存在着重大缺陷 B无产阶级缺乏经验,无法取得胜利C当时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 D工业革命进程受阻

6、,经济发展缓慢12有学者指出,继 20 世纪某个年代相信社会主义未来的那些人而来的是这么一群人,他们唯一的避难是艺术、酒精或毒品;在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社会中,这些作家的主要题材是孤独和“老死不相往来” 。这一评论A描绘了作家对浪漫主义的向往 B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C揭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 D反映了作家对社会主义的否定13 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 “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 。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C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 D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14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7、说:“革命胜利后,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阶段,使国家实现工业化,国营经济不断壮大,待条件成熟后,再采取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材料主要表明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势在必行 B社会主义革命正在进行C向社会主义过渡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D社会主义改造出现过快现象15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C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为辛亥革命

8、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16右面滑稽画载于民国元年上海时事新报附送品时事新画报上。它是为配合“耳闻”但未“目睹”文字叙述的应景之作,是“画”出来的,反映了生活百态。该画 4A直接反映出上海受到革命思想影响 B说明民国初年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C是民国初年社会生活质变的有力证据 D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转型17有文章指出,在历史上曾起过抗拒西方入侵作用的“传统的民族主义”到戊戌前后已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障碍。而当时出现的一种重要思想理论则起到了“打破传统民族主义障碍,使近代民族主义观念得以重新确定”的作用。下列符合材料中的“重要思想理论”的是A扶清灭洋 B进化论 C中体西用 D民主和科学18由下表可

9、推知 (注:农庄农户当时分得一块供自己支配的宅旁地。个人经济主要指宅旁地经济) 5据俄罗斯研究 A社会环境有力地推动了个人经济发展B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断削弱C个人经济是农民赖以维持生计的依靠D一战的爆发深刻改变了苏联的经济结构19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美国的白领工人人数已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一半以上,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人数正在日益减少,而从事技术性、信息性和智力性工作的非生产性知识型人员的队伍却在不断地扩大。因此,可以推断美国A知识型阶层将成为社会的主体 B非生产人数占劳动力的大多数C人们逐渐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 D产业结构已发生了革命性变化20据统计,美国在 18 世纪的后半期

10、,农业人口占 40以上到 19 世纪末,农业人口减到 5左右,工业人口已经超过了农业人口到 20 世纪 50 年代,大概 1954 年的前后,从事信息行业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工业人口。这组数据直接说明A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B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美国将更多的第一、二产业转移到劳动密集型国家D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21观察下列对比数据。这些数据体现出 发达国家 人均 GDP(美元) 发展中国家 人均 GDP(美元) 美国 28740 印度 390 英国 20710 尼泊尔 210 德国 28260 巴西 4720 法国 260

11、50 秘鲁 2460 瑞士 44320 埃塞俄比亚 107 世界平均:5130(世界发展报告1997 年) A西欧国家主导了全球化 B多极化的趋势日益增强C全球化使贫富分化加快 D世界经济收益两极分化221958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 ,这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6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形成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模式。这一变化A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 B旨在用法律限制城市人口规模C旨在减少农村人口,保障农民就业 D说明“二元结构”模式适合中国23图 6 最有可能用于说明新中国成立后

12、的那种现象 A城镇人口数所占全国总人口数量比重的增长幅度B农业合作社个数的增长幅度C公有制经济所占全国各类型经济比重的增长幅度D地方电视台个数的增长幅度24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 ,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 7 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 。这说明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己开始建立 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25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在“必须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相继提出了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

13、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新中国外交政策上的这一转变A体现了革命性、内向性的特点 B反映出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C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D坚持了传统外交的深层次连续性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加深对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理解,某同学尝试列出了下面的公式: 7决策的出台一三省会商+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批+尚书省执行+皇帝批示 这个公式表明三省六部制下的决策是由多个部门和皇帝共同参与的。 运用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决策的出台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 公式,并加以论述,要

14、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近代第一次留学潮形成于 20 世纪初年。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我国出现 了“留日热” ,1905 年留日学生猛增到 8000 多人,1906 年又上升到 1 万多人。在“留日热”的 影响下,也有少量的留美生、留欧生出国深造。 材料二 第二次留学潮和第一次留学潮间隔仅 10 年左右,就在五四运动时期出现了。 这次留学潮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中心,当然留英、留德、留日等也有较大的发展。1925 年,美国的外来留学生约 7500 多人,中国留学生则多达 2500 多人,占 13。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许多青年试图寻求一种“劳工神圣”式的具有共产主义色彩的社会蓝图;许多青年认为法兰西是自由民主的发祥地,梦想到法兰西去实际体验一下。1926 年前后,在苏联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有 1600 多名。他们基本上是学习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旨在为中国培养革命栋才。 据李喜所中国留学通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两次留学潮出现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两次留学教育的不同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