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甘肃省甘谷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67221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甘肃省甘谷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甘肃省甘谷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甘肃省甘谷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甘肃省甘谷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甘肃省甘谷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甘肃省甘谷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甘肃省甘谷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卷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古罗马与汉长安 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汉帝国崛起于亚洲东部,而古罗马也在欧洲逐渐走向繁荣。但 是长安和罗马有着很不相同的城市发展脉络。长安是平地起城,其选址经过缜密论证,考 虑的是管辖辽阔疆域的安全需要,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 “先政治军事, 后经济文化”的脉络十分清楚。对比之下,罗马城是自然形成的都城,早在公元前 753 年 就已建城,早已有相当的经济文化基础,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终于变成了古罗马之 都,并在帝国之初达到全盛,其发展脉络刚好与长安相反。 因为城市发展脉络的不同,他们的文化发展脉络

2、也不同。长安文化在很短的时间里依 靠强大的国家力量快速崛起,而罗马文化则是继承了希腊文化甚至埃及文化发展而来,发 展过程有几百年之久。 长安文化带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这是由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决定的。但是长 安文化又有包容和吸纳的一面,其他思想流派只要和最高统治者意愿相合,就能得到快速 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长安文化以周秦文化为基础,广泛吸取了楚文化、齐鲁文化、燕赵 文化、吴越文化甚至少数民族文化及域外文化的成分,从而形成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特色。 它既代表了本国甚至本大洲文化的最高水平,又带动了周围广大区域内的文明进程,而且 它还促成了世界最大的单一民族汉族正式形成。 长安文化作为一种集大成

3、的新兴文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愿意探求和吸纳其他文 化来充实自己。张骞在西方人之前最早开通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中国人对自己以 外世界的一次大探求。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 “博望”二字恰如其分地道出了长安文化的 探求性。 罗马文化中没有一支像儒家思想那样独大的至尊核心,奥古斯都称帝,但共和思想和 法则依然深入人心,即使是逐渐兴起的基督教文化也没有改变罗马文化多元的特质。罗马 帝国广阔疆域内,大大小小的诸多城市都被允许按照首都的模式去建设和发展,而在中国, 地方城市的建设是不能同首都平起平坐的,同时罗马城中众多的公共活动场所也是长安城 中不可能有的。只是到公元 392 年,基督教才发展为罗

4、马帝国的国教,成为至尊一元的宗 教文化,但这时距罗马帝国的解体已只有几年时间了。 长安文化和罗马文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宗教性。长安文化中有多神信仰的倾 向,但是按照儒家“敬鬼神而远之”的理念,长安文化中的宗教元素始终没有上升到主导 地位,而儒家的“仁爱”思想使长安文化洋溢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在这种人文精神的推动 下诞生的史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罗马 文化继承了古希腊开明而松散的多神信仰,充满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这种强烈的人 文精神在蛰伏数百年后又成为文艺复兴能在意大利发端的历史渊源。罗马帝国晚期,基督 教逐渐强大,罗马甚至成为基督教教廷所在地,这与

5、宽容而多元的罗马文化背道而驰。1下列选项不属于长安文化范畴的一项是( ) (3 分)A长安文化中有多神信仰的倾向,但这些宗教因素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始终没有上升到主导地位。2B长安是平地起城,其选址考虑的是安全,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 “先政治军事,后经济文化”的脉络十分清楚。C长安文化具有包容和吸纳的一面。它广泛地吸取了长安以外的异地及少数民族文化乃至域外文化,具有一定的探求性。D长安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带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洋溢着强烈的人文精神。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在罗马帝国时代,罗马文化没有一支像儒家思想那样独大的至尊核心,而是呈现文化多元的特质。B长安

6、文化崛起时间短、速度快、内容少、空间大,所以才广泛吸取楚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甚至少数民族文化及域外文化的成分。C汉帝国与古罗马都是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兴起的,其文化有共同的特色,就是非宗教性并具有人文精神。D罗马文化继承了历史文化传统发展而来,而长安文化则没有,只是包容和吸纳其他思想流派及域外文化快速崛起。 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罗马城的形成发展之所以漫长而缓慢,是因为罗马城的政治军事早于其经济文化的发展。B在欧洲,如果没有基督教的兴起和发展为国教,没有至尊一元的宗教统治欧洲,没有中世纪宗教神学时代,让罗马的多元文化与人文精神一直发展下去,那么,

7、就可能不会产生文艺复兴运动。C在汉帝国中,没有一个城市在规模上与汉长安城同样大或者超过汉长安城。D汉族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兼收包容其他思想流派乃至域外文化,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特色。二、古诗文阅读(34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共 19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翻译 10 分)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 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 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其见慕如此。 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遗,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

8、 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 受辞毕,即杀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 泣曰:“畏李校尉。 ” 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弛,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 门。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 。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 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 及其父兄,并被禁锢。(选自后汉书李膺传 ) 李膺恒以疾不送迎宾客,二十日乃一通客。唯陈仲弓来,辄乘舆出门迎之。 膺居阳城时,门生在门下者,恒有四五百人。膺每作一文出手,门下共

9、争之,不得堕3地。陈仲弓初令大儿元方来见,膺与言语讫,遣厨中食。元方喜,以为合意,当复得见焉。 膺同县聂季宝,小家子,不敢见膺。杜周甫知季宝,不能定名,以语膺。呼见,坐置砌下 牛衣上。一与言,即决曰:“此人当作国士。 ”卒如其言。 膺坐党事,与杜密、荀翊同系新汲县狱。时岁日,翊引杯曰:“正朝从小起。 ”膺谓曰: “死者人情所恶,今子无吝色者何?”翊曰:“求仁得仁,又谁恨也?”膺乃叹曰:“汉 其亡矣,汉其亡矣!夫善人天地之纪,而多害之,何以存国?” (选自太 平广记 )【注释】亢:高傲。 张让:东汉末年专权的宦官。 陈仲弓,即上文中的陈寔。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0、 ( )A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谢:表示歉意,道歉B考死,妻子徙边 考:通“拷” ,拷打C杜周甫知季宝,不能定名,以语膺 语:告诉D膺坐党事,与杜密、荀翊同系新汲县狱 坐:因犯罪5、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李膺“性简亢”的一组是(3 分) ( )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 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 一与言,即决曰:“此人当作国士。 ”A B C D6、下列对所选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李膺结交往来的人很少,但他的声名很高,社会上仰慕他的人很多。当时很

11、多人希望能成为他的门徒,荀爽甚至以给他驾一次车为荣耀。B李膺做官威猛严峻,不畏惧权势。他做司隶校尉时,宦官张让权倾一时,其弟张朔依仗其势为非作歹,李膺带将吏把他从张让家里搜出逮捕,并依法杀掉。C李膺很有文才,他的文章被学生们争着阅读。他还善于识别人才,虽然聂季宝出身低微,但一谈话他就断定聂季宝是国家的栋梁,后果如其言。D李膺为人高傲,他不仅敢于打击宦官的嚣张气焰,甚至敢于冒犯皇帝。他把皇帝身边的太监吓得不敢出官门,把能得到他接纳的人称为“登龙门” ,并因此获罪。7、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其见

12、慕如此。 (5分)(2)膺谓曰:“死者人情所恶,今子无吝色者何?”翊曰:“求仁得仁,又谁恨也?”(5 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共 8 分)4菩萨蛮贺铸彩舟载得离愁动,无端更借樵风送。波渺夕阳迟,销魂不自持。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注】樵风:典出会稽记 。郑宏年轻时上山砍柴,碰到神人,向神人请求顺风运柴,后遂其愿。 “樵风”后指顺风。8、(1)试赏析上阕“无端更借樵风送”中“无端”二字的妙处。(4 分)(2)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下阕中词人的情感变化。(4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7 分)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

13、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 。 (诗经氓 )(4)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5)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013 题。 陈寅恪的精神与思想 刘斌 清华大学王观堂(王国维)纪念碑铭:“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 真理固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 先生一以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表哲人之奇节,诉 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

14、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世,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 碑文表现出陈寅恪对王国维辞世的痛惜和对其精神思想的推重。 陈寅恪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其思想是独特的、自由的;其人格是伟大 的、极富个性的。他对中国历史所进行的整体性思考,他对中国学术所进行的深刻探究, 他对中国文化的与众不同的审视,都是高标独立、卓尔不群的。他的博大深邃的学术研究, 他的特立独行的学术精神,都是当前的中国学术界所缺乏,因之也是所特需的。 可以说,陈寅恪的一生经历了 20 世纪中国数不清的风浪,但他从不为形势所左右,始终 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

15、思想”,“五四”以后,“全盘西化”论独尊一时,而他却以 自己的勇气坚称“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面对喧嚣一时 的政治思潮,陈寅恪做到不卑不亢,我行我素。虽然他有时迫于时势,噤不得发,但却无5所畏惧,依然“论学论治,迥异时流”。并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加坚定了自己逆流而动的 信念,所以在暮年的时候,他能欣慰地对世人宣称:“默念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 世,似可告慰友朋。” 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一书的封底上写着:“在 20 世纪的学术追问中,学者们以其超 迈的胸襟为这个骚动的世界留下了一座座学术思想的纪念碑,它赫然镌刻着:重建文化, 再铸国魂。”陈寅恪所提倡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说到底与民族精神和文化精 神实际是一致的。 1913 年,陈寅恪在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一文中写道,求中国学术之独立 “实吾民族生死一大事”。对于当时学术不能独立的状况,陈寅恪十分悲愤,认为“吾国 大学之职责,在求本国学术之独立”。1929 年,他在北大史学系毕业生赠言中写道:“群 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这同时说明陈寅恪十分重视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陈 寅恪游学各国,广泛接触西方文化。但在中西关系上,他坚持“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19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