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元明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2558095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元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元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元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元明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元明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元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元明(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明朝历史,蒙古的对外扩张概述,蒙古军事扩张的范围几乎遍及整个欧亚大陆 前后持续近70年,草原帝国向外扩张的社会原因,草原穹庐及车载大帐 马可波罗行记插图,元朝统一全国,蒙古(元),元,蒙古族是如何统一全国的?,灭西夏,金,大理,忽必烈即元世祖,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灭亡。元朝于1279年统一全国。,四大汗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征战,蒙古统治者用铁蹄踏出了一个横跨欧亚、前所未有的大帝国。帝国以哈剌和林(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额尔德尼召附近)为首都,蒙古本土、中原汉地和畏兀儿等地由大汗直辖,成吉思汗的其他子孙则分别在各自攻略范围和封地的基础上发展建立了四大汗国,即

2、:钦察汗国(也称金帐汗国,拔都建,领地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辖俄罗斯各公国,南至黑海、里海,北到北极圈)、窝阔台汗国(以阿尔泰山和伊犁河为中心,领有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察合台汗国(成吉思汗第二子察合台建,领地东至吐鲁番,西至中亚阿姆河,南越兴都库山)和伊利汗国(旭烈兀建,以波斯为中心,东起阿姆河,西至小亚细亚,南至波斯湾)。四大汗国起初都是大蒙古国的组成部分,以后由于成吉思汗家族内部爆发抢夺汗位和土地的争斗而逐渐分离,随着不同文明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发展道路。,察合台汗国金银币,波斯史籍插图:拔都在萨莱宫殿内,蒙古武功强盛的原因,客观原因,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所面对的敌手均处在腐败、

3、衰弱和勾心斗角的状态。,金、夏的汉化和腐朽。 花剌子模上下矛盾、教派林立。 西方各国愚昧无知,互相拆台。 欧洲与伊斯兰世界军事指挥和技术落后。,波斯史籍插图:蒙古骑兵押送战俘图,主观原因,蒙古军特别集中的体现了游牧民族在战争方面的优点,更有许多高于其他北方民族的方面,民族素质、战斗意志和纪律,A、恶劣环境锻炼出高度忍耐力,B、游牧生活使平时与战时无明显区别,C、自小的骑射训练提供了素质最优越的战士来源,D、战争即生产和战利品人人有份的传统刺激了战斗积极性,E、严明的纪律和盟誓观念,蒙古少年骑射训练示意图,古代畏兀儿体蒙文圣旨牌札,后勤保障、装备和技术,A、养马技术的提高,B、独特的食物构成和无

4、需专门后勤的保障体制,C、东西交替,利用各民族人力物力;吸收最先进装备技术,元代回回砲示意图,蒙古马,元大德二年(1298年)火铳,蒙古弓箭手及其装备,元至顺三年(1332年)铜火铳,元军甲胄,围猎和军事训练,围猎是蒙古最好的军事学校,元人画:元世祖出猎图,元人画:元世祖出猎图,蒙元,等级制度 行政建置 文化(元曲) 蒙古统治者变本加厉向汉人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民族压迫十分严重,汉人被掠夺更为常见。,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明朝,明朝概况,明朝(13681644年)由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朱元璋建立,共历16帝,277年

5、。,思宗,隆庆,万历,泰昌,天启,穆宗,神宗,光宗,熹宗,世宗,武宗,孝宗,宪宗,嘉靖,正德,弘治,成化,崇祯,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宣宗,英宗,代宗,英宗,洪熙,永乐,建文,洪武,仁宗,成祖,惠帝,太祖,明朝帝系,明朝历史分期线索,明前期 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 专制强化 内部斗争激烈 统治中心变化 经济恢复 国势强盛 明特征形成,明中期 正统、景泰、(天顺)、成化、 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政治败坏 “南倭北虏” 国库困窘 流民剧增 内部改革 雇佣劳动的大 量出现 文化与社会风气变化,明后期 万历、泰昌、天启、崇祯 政治黑暗 满族的兴起阉党与东林党的斗争 大起义,明朝前期的政治

6、与社会,明太祖朱元璋的两幅画像,地方机构的改革与三司的创设 明建立之初,统治机构基本沿袭元朝体制,朱元璋在首先改革地方机构。1376年(洪武九年),废行中书省,在全国陆续设置了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置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主管一省民政和财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管刑法,都指挥使司管军队。三者合称“三司”,互不统属,分别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明朝廷和民间在口头上仍然以“省”称呼。布政使司之下又设府(直隶州)、县(州)二级地方政权,长官称知府(知州)、知县(知州)。,县,州,府,布政使司(省),监察、司法,提刑按察使司,军政,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民政、财政,三司,专制集权的强化措施,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初沿袭

7、元制,中书省掌行政,为宰相机构,统领六部。但从明初开始,朱元璋已有意限制宰相权力,宰相多不满员,僚属也大为削减。,1380年(洪武十三年),以“谋不轨”罪名杀左丞相胡惟庸,罢中书省,分相权于六部。六部尚书执行皇帝的命令,直接对皇帝负责。其后,宣布不许再议置丞相。秦汉以来行之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从此废除。,六部在明初地位很高,但明中叶以后,既受制于内阁,又受制于宦官,权力大不如前。,洪武十三年(1380),罢御史台,洪武十五年,置都察院。长官是左右都御史。都御史与六部长官均为正二品,明人称为“七卿”。都御史下分十三道设道监察御史。每一布政司为一道,共设一百一十人。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官

8、”, 共一百六七十人,又被称为“言官”,专职弹劾百司。明廷还设立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长官称通政使,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监察制度的变革,明代御史象牙腰牌(正面),明代御史象牙腰牌(反面),明初名臣宋濂像,(宋)濂性誠謹,官內庭久,未嘗訐人過。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翼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 “誠然,卿不朕欺。” 明史卷128宋濂傳,明初特务侦察无所不在,1373年(洪武六年),以唐律为蓝本,编定大明律,后又经三次修订,于1397年(洪武三十年)正式颁行。全书计30卷460条。 大明律有相当多的内容沿袭唐律,但对直接危害国家统治的谋反贼盗以及重大经济犯

9、罪,其量刑重于唐代。条例简于唐宋律,但精神又严于唐宋律。同时,纲常名教进一步融汇于明律之中,完成了理学的法典化。,刑律,明太祖圣旨,为了进一步完善监察审案制度,明初创立了三法司制度,即由都察院负责监察、刑部负责审案、大理寺负责复审都察院和刑部案件。,1385年(洪武十八年),明太祖又颁布亲自编撰的惩治豪强、官吏、百姓的刑法案例汇编大诰,接着又颁行大诰续篇、三篇。大诰充分反映了明太祖乱世用重典的思想。其中凌迟、枭示、族诛者有几千案,弃市以下一万多条。,明代学校分三类:中央国子监、府州县学和民间办的乡村社学。国子学改名国子监,国子监的学生称监生,分官生和民生两种。官生指功臣子弟、少数民族土司子弟和

10、海外留学生。民生由各地推举。科举:明定制三年一科。府(州)、县生员,即秀才,先赴省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及格者称举人。隔年, 举人赴京参加会试,及格者再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廷试(或称殿试),中选者为进士,分一、二、三甲。,学校与科举,明状元图考插图,明代进士题名碑,明代国子监牌坊,严惩贪官,朱元璋元末亲眼目睹了元末吏治腐败对百姓的危害,为了杜绝官吏贪赃现象,他下令官吏因枉法而贪赃的,一概发往北方边地充军,官吏贪污钱财六十贯以上的,处以枭首示众、剥皮实草之刑。明太祖把府州县衙门左面的土地庙作为剥人皮的场所,叫做“皮场庙”。,明代乌纱帽,空印案(1375)下令处死户部尚书,全国各地衙门主印长官及署字签

11、名者,佐贰官杖百戍边。,朱元璋对大地主富豪势力十分警惕。建国后利用朝中几次政治、 经济大案以诛杀和流放手段打击豪富。 他还针对地主富豪多聚族而居的特点,经常大量地把他们迁徙出本乡, 如1370年,徙江南民14万户于凤阳,其中就有不少地主豪富; 1391年,徙天下富民5300户于南京,1397年,又徙富民14300余户于南京。使这些豪强失去原有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实力。,抑制豪强,明金绣龙凤袍纹样,明梅花图玉香炉,缓和人身依附关系。元朝奴隶较多,1372年(洪武五年),朱元璋以诏令的形式,规定以往因战乱“而为人奴隶者,即日放还”。他还下令由朝廷代为赎还因饥荒而典卖的男女。同时,大明律还规定,除官僚外

12、,“庶民之家,存养奴婢者,杖一百,即放从良”。1372年颁布了“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则以亲属之礼行之”的命令,用宗法家长制的少长关系冲淡良贱的隶属关系。明廷继承了元代对工匠的管理制度,但作了调整,工匠不再象元代那样须终年在官府服役了。明代工匠基本上分成住坐和轮班两种。轮班匠每三年赴京服役三个月,住坐匠每月服役十天。因病不能服役者可纳钱代役。工匠较元代有了较多的人身自由。,明代木刻画:水田耕作图,明初发展社会生产的措施,明代木刻画:水碾图,鼓励开荒 针对当时荒田多的情况,令农民自由垦荒。 招抚流亡,鼓励流民返乡。洪武三年明太祖下令北方郡县荒芜田地,不限亩数,全

13、部免除三年租税。后来又规定洪武二十七年以后开垦的荒田,全不征税。,田主与佃农的劳动生活,兴修水利明初,政府多次组织农民大规模兴修水利。 广西的灵渠、四川的都江堰等,都曾在洪武年间先后修复。 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全国府县计开塘堰40987处,浚河4162处,修陂渠堤岸5048处。,明代运河水坝,明代北运河水闸,明代木刻画:扬谷图,推广经济作物,明朝的农业生产水平超过前代,除水稻等粮食作物外,桑、麻、棉等经济作物种植广泛,尤其是棉花,已在全国普遍载种。从国外引进玉米、甘薯、烟草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也是明代农业的一个特色。,户帖鱼鳞图册。土地图册,册上载明所有田亩方圆、四周界至、土地沃瘠、户主

14、姓名。黄册就是户口总册,十年一更造。造册时,每户要在政府颁绘的清册供单上登记本户籍贯、丁口、姓名、年龄、田宅、资产。里长把全里清册供单汇总成册呈报给县。县根据各里送来的清册供单,编造本县户口总册送府。府、布政使司亦依此层层造册,最后上报户部。因送给户部的户口总册封面用黄纸,故称黄册。,赋役制度的整顿,安徽休宁县档案馆所藏鱼鳞图册,鱼鳞图册综图,郑和(1371-1434)原姓马,小字三保,回族人,祖居云南昆阳州(云南晋宁)。 靖难之役中,从燕王起兵有功,朱棣赐他姓郑,提拔为内官监太监。 为了发展对外关系,明成祖特地派遣郑和下西洋,对亚非各国进行贸易和访问。 从1405年(永乐三年)到1433年(

15、宣德八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成为闻名世界的一件盛事。郑和第一次航行,有船只62艘,水手、船师、卫兵、工匠、医生、翻译共2.7万多人。 最大的船长44丈,宽18丈, 可以容纳一千多人, 是当时航行海上最大的船只。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 具有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航海设备和技术。郑和七次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是中国人民对航海事业的巨大贡献。 他是世界航海家中的先导者。 他到达非洲赤道以南东海岸的地方,比意大利人哥伦布和葡萄牙人达伽马发现新航路要早半个世纪以上。,郑和七下西洋,明初的造船业曾居世界前列。南京城北龙江(亦叫龙湾)和太仓刘家港是当时造船业基地。郑和下西洋所用的船,多半是龙江制造的。

16、其他各地的造船业也都很发达。各地造船种类很多,有遮洋造、备倭造、战船、浅船、风快船、黄船,等等。其中海运税粮的遮洋造最大,可装载粮食四五百石。郑和所用的宝船,更是规模、吨位惊人。,造船业,郑和大号宝船,故宫太和殿,郑和二千料宝船,哥伦布航海时的旗舰,明代沙船复原模型,“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永乐三年 永乐五年九月 永乐七年九月 永乐十一年冬 永乐十五年十二月 永乐十九年春 宣德六年,李自成,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