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应对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2528004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应对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应对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应对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应对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应对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应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应对(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应对,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在突发事件中,各级政府是处理突发事件的主体,而各级领导干部则是这个主体的核心,领导干部对突发事件的定性、决策、授权、组织、治理直接影响着突发事件处理的成效和社会的稳定。,一些年轻干部文化水平很高,但领导工作经验相对欠缺,尤其是驾驭复杂局面、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的能力不够强,要注意加强现代社会管理、危机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并知行合一、付诸实践,使自己的领导管理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讲话,

2、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到党员队伍的管理中去,要严格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广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及关头豁得出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习近平在2013年6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要大力选拔对党忠诚、关键时刻敢于发声亮剑、有较强群众工作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干部。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北京,一、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含义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 三、金昌市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建设,一、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含义,从法律规制和管理操作的角度,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将突发事件界定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

3、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其中第三条第二款,又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应对法的第二条将突发事件应对的一般过程明确界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大基本阶段。,上述法律规定实际上是为我国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框定了逻辑起点。其基本含义可以解读为:(1)说明了突发事件发生的突然性、变化的不确定性、危害的严重性及社会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2)体现出突发事件应对需要遵循“分类 + 分级”应对基本规律的要求;(3)明确了突发事件应对是“事前(预防)事临(预警)

4、事中(处置)事后(恢复)”各环节有机衔接、前后继起的全过程应对活动;(4)提示出突发事件应对是一个多元主体协同行动的社会系统过程,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鉴于政府承担着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正常运行与发展的基本职责,在突发事件应对这一集体行动系统中,它处于主导地位,担负首要责任,其他社会主体履行协同参与的义务。这也是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一个基本精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到党员队伍的管理中去,要严格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广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及关头豁得出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习近平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中国昆明火车站“301”严重暴力恐怖袭击事件,11,SPP

5、M,全国 应急 预案 体系 框架,总体预案2006年(1件),专项预案 (27件),部门预案 (80件),省级及地方政府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国家级,自然灾害类(5个预案) 事故灾难类(9个预案)公共卫生类(4个预案)社会安全类(7个预案)新增两个:气象、石油,军队处置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施行,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预防与准备 第三章 监测与预警 第四章 处置与救援 第五章 恢复与重建 第六章 法律责任,应急管理体系,应急法制,应急管理体制,应急预案,应急管理机制,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一案三制”,“一案三

6、制”架构是现代应急理论的中国实践:它既明确了政府的应急责任,又明确了应急管理过程; 它既解决了应急的制度问题,又解决了应急方法问题。,15,SPPM,预防准备,监测预警,沟通协调,恢复重建,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过程,应急管理的U形境界与应对能力,工作特别紧迫 责任特别重大 任务特别艰巨,政府工作重点 社会关注热点 媒体报道焦点,突发公共事件,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礼,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周易系辞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求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置公共事件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干部进行必要的培训,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得到提高。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1月30日批示,面对

7、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坚定必胜信念,积极开拓进取,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2012.11.15讲话,一、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意义 二、各国应对取得经验教训 三、如何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二、 突发公共事件概述,(一)突发事件应对的情况介绍,2003年5月5日 时代周刊 SARS国度这个传染病如何改变中国,(二)突发事件应对取得的进步,(1)自上而下的多方重视 (2)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 (3)公开透明的信息管理 (4)逐步完善的法制建设 (5)日趋成熟的体制机制 (6)普遍提高的应急能力,(一)突发公共事件,

8、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应急处置,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重大事件。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2006年1月日国家总体应急预案,1、突发公共事件,2、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一是突发性,1、遵循从量变到质变规律 2、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3、取决于人们的认识能力,2004年月日印度洋海啸,2、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二是公共性,1、影响范围体现公共性; 2、应对主体具有公共性; 3、公共权力运用公共性。,2014.

9、9.2哈尔滨延寿杀警脱逃案,2、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三是危害性,首先生理层面的危害; 其次物质层面的损失; 最后精神层面的危害。,四是复杂性(不确定性),2003年SARS发病原因,2、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五是紧迫性。对危机做出的反应和处理的时间十分紧迫,任何延迟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二)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六是舆论关注性。,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网络助推舆论监督。直接由网络曝光而后传统媒体介入引起的舆情事件逐渐增多。危机事件的爆发能够刺激人们的好奇心理,常常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和媒体跟踪报道的内容。相关部门越是束手无策,危机事件越会增添神秘色彩引起各方的关注,七是信息的有限性和信息传播的扩

10、散性,九是结果具有双重性,八是突发事件初期高度的混乱性,“一次危机既包含了导致失败的根源,又蕴藏着成功的种子”。 美国专家诺曼奥古斯丁,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3、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3.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森林火灾,环境生态灾难,水 灾 旱 灾,群 体 不 明 原 因 疾 病,事故灾难,交 通 事 故,工 业 事 故,城 市 生 命 线 事 故,公 共 场 所 事 故,核 辐 射 事 故,自然灾害,气 象 灾 害,地 震,地质灾害,生 物 灾 害,海 洋 灾 害,公共卫生事件,传 染 病 疫 情,动 物 疫 情,食物中毒,职 业 中 毒,社会安全事件,重 大

11、 刑 事 案 件,涉 外 突 发 事 件,大 规 模 群 体 事 件,恐怖袭击事件,经 济 安 全 事 件,火 山,突 发 事 件,民族宗教事件,网络安全事件, ,(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影响范围),4、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5、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态势,频率越来越快 次数越来越多 范围越来越广 危害越来越大,6、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当社会出现突发公共事件时,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快速应对,以使突发公共事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限度被称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是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

12、援到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应急管理是个复杂的、开放的系统工程。,3、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原因,天灾: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 人祸:绝大部分危机都是人类不当的生 产、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结果。经济发展存在问题政治改革遭遇瓶颈 文化价值面临重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一、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也是以人为本。时代的发展越发凸显了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价值至上而且平等。突发事件中应当把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这一目标优先于其他任何目标。,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原则,2、时间第一原则,突发事件事发突然,需要第一时

13、间掌握情况、及时决策、快速应对、发布信息,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并平息事态。,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原则,3、公开透明原则,突发事件往往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信息的发布和披露至关重要。特别是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政府垄断舆论的情况不复存在,试图掩盖信息只可能反过来引火烧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原则,4、 依法处置原则,法治,是当代最具正当性的治国手段,要求政府及其官员依法行事;法律,在当代成了社会公众判断行为是非对错的基础性、共识性标准。因此,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也必须合法合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原则,5、统一领导原则,突发事件需要迅速反应、形成统一意志,强有力地执行决策,快速坚决应对危机。因此,

14、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也必须合法合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原则,6、协同分工原则,各个部门应在统一领导下分工负责、协同作战。协同分工既包括党委政府的协同,也包括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还包括和军队、宣传部门的协同,甚至在一些重大灾难灾害事件中和非政府组织、志愿者之间有效协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原则,7、细致工作原则,新形势下,处理突发事件,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群体性事件,在快速、准确、高效的基础上还需要做到工作细致、考虑周全。比如要分阶段、分情况做好事件预测和应对准备工作,分人员、分背景深入进行沟通协调工作,分类别、分步骤处置突发事件等。原有简单、直接的处置方式在新形势下已经失效,并且可能激化矛盾或

15、者带来新的突发情况,需要通过周密细致的工作化解危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原则,8、化解为上原则,对于突发事件,从根本上处理在于使其常态化,通过平时细致、周密的工作使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可控性。首先是预防为主,采取各种手段尽量避免事件发生;其次尽可能精准、周全预测各种走向,积极准备各种应对措施,提前化解事件突发性带来的紧急状况;最后在事件发生后宜疏不宜堵。,(二)突发公共事件 应对原则,(二)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有效处理突发事件是对政府管理能力的极大考验。为了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有效性,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

16、布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对预案,确定了突发事件处置的六个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就是政府要切实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特别是在体现“财产第一”还是“生命第一”上,体现出政府的价值目标。,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就是要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政府应急管理的目的是“用小钱防病而不是用大钱治病”,因此,最好的危机管理就是预防危机的发生。,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就是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要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和级别不同,确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由不同层级的政府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