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分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13433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分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分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分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分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分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分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分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 20152015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3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4 分)1.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A “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C世亲世禄到选贤举能的转变 D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2.钱穆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

2、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3.“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 ”这批判的是A隋唐的科举制 B雅典的民主制 C罗马的法律制度 D欧美的代议制度4.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名称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间1787 年颁布1870 年颁布1954 年颁布制定机构制宪会议制定国民议会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特点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体

3、现直接民主原则体现人民主主和社会主义原则评价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A.颁布时间 B.特点 C.制定机构 D.评价5.在 1689 年到 1834 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英国国王利用其行政权,通过任命内阁、收买议员、安插亲信等手段,对国会和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操纵。这充分说明2A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一度出现反弹 B国王违背宪法规定肆意扩张权力C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的渐进性 D资本主义发展尚不足以制约王权6.美国 1787 年宪法颁布时其中并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 ,作为宪法主要起草人之一的汉密尔顿对此曾这样论述:“在公开宣称基于人民权力,由人民的直

4、接代表与公仆执行的宪法之中,就严格意义而论,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既然人民保留全部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个别权利。 ”下列表述与汉密尔顿观点一致的是A“人权法案”的缺失是宪法制定者无意疏忽所致 B“人权法案”的制定不符合建立强权政府的需要C 公民权利通过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受到充分保障 D 公民权利通过政府权力严密的分权制衡得以保障7.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B德国民主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C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德意志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8.英国的格雷斯顿这

5、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来没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可耻的交易而升起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B为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辩护C认为鸦片战争是非正义的商业贸易战争 D未看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目的9.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 恩格斯也说过:“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 。能够为这些结论提供支持的史实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内地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开始进行军事改革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出现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 B. C. D.10.有学者

6、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C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11.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有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3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 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是在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2.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

7、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A1 处B2 处C3 处D4 处13.据革命后之俄罗斯政变一文载:“士兵工人代表会者出焉,渐与临时政府相轧轹(l) ,几有不可驾驭之势” , “据昨日报端之所传,则俄都之暴动复起主动者即为极端派首领之雷林。 ”下列描述与“政变”之后情形相符的是A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C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 D诞生了首个社会主义国家14.有西方媒体认为,在战后几十年林林总总“蓝图式”的国际设计中,作为成功的典范。它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花的时间比预计的要短,而付出的代价要低的多,它必将作为美国对世界和平的最大贡献载入史册。 “它”是

8、指A经济互助委员会 B杜鲁门主义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马歇尔计划15.下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你认为下列分析符合历史的是市数量不断增加 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 南方城市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A B C D416.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说:“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 。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成因为A自然经济占主导

9、地位 B明清时期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C农业和轻工业比重大 D政府重农抑商17.图示为 1600-1913 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美国的曲线是A. B. C. D.18. 社会变革学派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A工厂制组织形式 B垄断组织形成 C机器大工业生产 D自由主义经济政策19.19 世纪下半叶,西欧的工人享有普遍的繁荣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在 18501913 年间,英国和法

10、国的实际工资几乎增加了 1 倍。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A福利国家制度建立和完善 B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矛5盾得到解决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开始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D海外投资带来巨额利润 20.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错误的是21.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 料 结 论顺德县志载:1853 年, “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据夏口县志统计,光绪十四年(1888)汉口镇人口仅 18 万,而至民国初年竟增至 120 万,20 年余间增

11、长近 6 倍。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汉口地区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谭嗣同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 ,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谭嗣同主张推翻封建君主,实现共和政体。南京临时政府法令规定: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 。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原则22.1889 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提出:“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是以虽当竭服之时,亦不得不勉力筹办。 ”该材料主要说明张之洞A.主张取消对民族工商业的限制 B.带有抵制洋货和夺回权利的意图

12、C.认识到了中国贫弱的经济根源 D.提出应以民用企业辅助军事企业23.下表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对其信息认识表述最完整的是年份 类别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189315.681.82.6A. 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 B. 抗战期间民族企业遭到沉重打击 C.十年内战时期民族工业仍有所发展 D. 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6191039.841.418.8192040.139.420.5A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B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中国不断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列强的经济侵略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影响24.前苏联从 20 世纪 20 年

13、代末开始,长期实行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指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国家无偿向农民征收公粮、调拨农产品和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从中得到有利的差价),苏联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主要是A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 B发展农业生产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C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实现国家的农业化 D增加资金积累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25. 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由此可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实不

14、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A19291933 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B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C20 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26. “他本人肯定没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尽管这样,他在实质上还是修改了这个体制而且也扫除了有关党及其领导人一贯正确的神话。 ”这段评论中的“他”是指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27.针对 20 世纪 30 年代的某一重大事件,有学者作出评论:“无论新政被看作拯救者还是破坏者,它都必须被看作是那个时代绝对的创新。 ”下列表述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 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全面修正 B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C 彻底放弃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D 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8. 有人概括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是“基础殷实,决策正确,动力巨大,高新技术” 。下列图示中比较符合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是 A BC D729.下面是我国某一“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柱状图(单位:万吨) 。在该“五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