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12077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赣州中学 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命题人:邹黎明 审题人:汪建生 2014.11.14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指出,诸子学说不仅在内容上差别明显,而且在流传的地域上也有不同。比如 道家在楚国兴盛,在鲁国兴盛,在三晋与秦国兴盛。对应的学术派别是( ) A儒家、法家 B法家、兵家 D儒家、墨家 D墨家、法家 2夏曾佑指出:“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之动机,非有契于仁义恭俭,实视儒术为最便于 专制之教耳” 。儒术哪些思想迎合了汉

2、武帝的专制需要?( )仁义恭俭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A B C D 3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西方社会与东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D因信称义;致良知4马克垚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 )黄宗羲“工商皆本” 陆九渊“心即理也” 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王夫之“循天下之公”A B C D 5有

3、人看过颜真卿右面这幅字后说了四句话,你同意哪一句( ) A此时书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 B盛唐社会走向正轨,所以书法也讲究规范 C此书法笔势飞动,意绪狂放 D体现了初唐时代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6有人提出这样的质问:“罗马教皇有什么权力强行规定波西米亚农民与英格兰自由民 必须用哪国语言祈祷,必须以何等精神学习耶稣的教诲,必须为自己的放纵付出多少 的代价”这里的“人”最可能是( ) A古希腊的智者 B14 世纪的人文主义者 C理性主义的启蒙思想家 D16 世纪的宗教改革家 71718 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启蒙运动和 19 世纪发生在中国的维新运动都是宣扬民权民 主的思想解放运动,但两者的社会影响差别很大

4、,其主要原因是( ) A倡导者思想的丰富程度和成熟程度不同 B运动领导者的学识水平和宣传力度不同 C宣扬民权民主思想的方式和途径不同 D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 8 “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 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 ”这主要表明的是 A儒家主张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B儒家认为人与社会、自然不可分离 C中国古代不重视人自身和科学研究 D中国古代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29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古代汉字“羣” (群)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 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 “君”字体现了君权神授 B “羊”

5、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 C “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的区别 D “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 10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优美动人的剧情、富于艺 术魅力的表现形式,为历代人们所喜闻乐见。以下符合其特点的是( ) 多元一体 吸收各种文化成果 雅俗共赏 虚拟写意 A B C D 11有学者认为: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庶民成为推动城市大众 文化的主流,出现一种新型文化“庶民文化” 。下列不属于“庶民文化”范畴的是 A风俗画 B明清小说 C宋词 D心学12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

6、到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1319782007 年间,中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 94%提高到 99.5%;初中毛入学率从 20% 达到 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 10%提高到 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 1% 提高到 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 44.6%。该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 展的主要原因有( )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三个面向”方针的推动 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开始确立 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 A B C D

7、14观察图片,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在地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图反映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 C图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 D图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5雕塑家罗丹(18401917 年)在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A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B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D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16彼特拉克说:“属于人的那种光

8、荣对我就够了。 ” “我的原则是,关于我们在人间所能希望的光荣,我们在人间的时候去追求它是对的。 ”他的这种思想反映了 A文艺复兴倡导追求现世幸福 B文艺复兴主张推翻封建专制C科学家勇于追求科学真理 D启蒙运动宣扬天赋人权3171490 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 。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子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18李鸿章到英国,不惜重金,给西太后购回一台缝纫机;在英国议院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是一窝蜂似的吵架,说“无甚

9、可观” 。由此细节说明洋务运动( )A内部贪污腐化,经营管理不善 B只是学习技术,不愿改革政体C海军操练不力,中日战争失败 D朝廷专制至上,牺牲民族利益19 “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 。 “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A否定君主统治的权威性 B将维新思想付诸了实践C要求实行近代民主政治 D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20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语曰革心” 。在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侧重于( )A政治革命 B思想启蒙 C社会变革 D文化复兴21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

10、友 ” 。毛泽东在1940 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 。其目的都是为了(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实行全民族抗战C宣传新三民主义 D完成民主革命任务22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其中“巨大的成就”获得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提出C广大工农群众支持 D国民革命军建立23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

11、道路。 ”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 )A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B南昌起义 C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D八七会议24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基础上继承与发展起来的。以下各项中属于对马列主义发展的是(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武装斗争 改革开放政策 “一国两制”理论A B C D 25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苏格拉底则说:“美德即知识。 ”这说明二者( )A都看到人的美德与智慧之间的联系 B都反对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C价值取向是完全一致的 D所处的社会环境没有任何差异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26 题 15 分,27 题 10 分,28 题 12

12、 分,29 题 13 分,4共 50 分)26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当代中国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都是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材料二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 14 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 l4 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 。她将欧

13、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新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材料三 (“文革”结束后开始的)这场讨论的内容是,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场讨论深层的含义则是要解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因此,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的大讨论。据邢贲思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 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 (5 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 同历史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 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5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革”结束后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必要性 以及这场讨论对“中国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产生的影响。 (5 分)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图一 甲午战争图 图二 时局图 材料二 皇太后不愿将法尽变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保,何况其他? 光绪大事汇鉴卷九 材料三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