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枣庄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定时训练(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11354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山东省枣庄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定时训练(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山东省枣庄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定时训练(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山东省枣庄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定时训练(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山东省枣庄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定时训练(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山东省枣庄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定时训练(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山东省枣庄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定时训练(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山东省枣庄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定时训练(期中考试)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枣庄市枣庄市 20162016 届高三定时训练(期中)届高三定时训练(期中)历史试题历史试题 2015.2015. 1111说明: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第第 I I 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5050 分)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计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时期的管子轻重乙记载:“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耨、一锥、一钰然后成为农。 ”其中并未提到犁,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井田制已经瓦解 B.铁器牛耕尚未普及C土地私有成为主流 D青铜农具仍在大

2、量使用2 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表天下。 ”这反映了当时A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B南方相对安定促进经济发展C南方物资供给全国各地 D南方政治清明带动经济发展3下表为北宋熙宁十年( 1077)部分州县商税额统计表(单位:贯) ,据此表可知此时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编制A长江流域商业最发达 B.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经济来源C .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 D黄河流域商业落后于珠江流域4右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史(高中版) ”部分目录。征集到部分修改意见,你认为最合理的是带有明显阶级斗争烙印,

3、应该删除部分子目资本主义萌芽根本不存在,应慎选增加社会生活和习俗,全面了解明清社会风貌2增加同时代外部世界演变的史实,形成历史的整体和全局认识A - B C D.5清初,政府曾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从中得出的结论较为合理的是政府实行抑商政策 私营丝织业受到限制土地兼并问题严重 民族工业发展较艰难A B C D6光绪年间,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贩洋茶,以致华商连年折阅(注:商品减价销售)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A封建经济完全解体 B国内市场趋于饱和C与世界的联系密切 D茶叶加工技术先进7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

4、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 B仁政思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8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9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 ,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 B仁政理念深人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10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

5、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都有官方印记 B没有理性思维 C长期领先世界 D强调实用价值11.粗略统计结果表明:汉书 宋史之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 27 人、300余3人,而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 13 人。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 ,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人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与上述现象无关的是A.儒家正统地位 B经世致用思想 C官本位趋向 D重农抑商政策12.柳治

6、微中国文化史载:“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造纸术的突破 B科举制的完善 C印刷术的发展 D图书买卖兴盛13.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包括社会组织、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献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其重大价值在于A提出顺应世界潮流的政治体制变革主张B变土地私人所有制为“天下人同耕”的公有制C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异曲同工D打破土地兼并局面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理想14右面是 1929 年至 1932 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 。导致图中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

7、是A受政治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B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C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关税大幅度减少 D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15.1933 年,工业总产值中,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 70J%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 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 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 77%。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B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C近代民族工业布局不合理 D官僚资本、外国资本的压榨16.1938 年,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

8、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 ,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 ”可见, “宜昌大撤退”的作用在于4A增强了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实力 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C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D阻滞了日军对沿海地区的侵略17.2013 年 4 月 26 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在上海交大发表演讲时称:对法国人来说,在上海生活不会有“异乡”感,因为上海过去曾被称为“东方的巴黎” ,或许某一天巴黎也会成为“西方的上海” 。上海曾被称为“东方的巴黎” ,是因为近代上海A在城市发展中接受了法兰西浪漫情怀的熏陶 B法国租界曾是旅居在此的法离巴黎人的思乡旧梦C城市建筑的法式特点突出,烙有浓郁巴黎风情的印记

9、 D受西方文化影响,发展为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的国际大都市18.右幅漫画反映的是某一时期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A标志着冷战格局正式拉开序幕B其主观动机与效果保持了一致C目的是推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D实际上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l9罗斯福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对我国营造消费型社会,尽快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有诸多可资借鉴之处。以下措施可以为我们营造消费型社会提供借鉴的有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A B. C D20.右图是一五计划期间画家朱宣咸的作品报喜庆祝公私合营 。图片反映了A国家对工商业改造的最高形式是公私合营B国家对私有制经济的改造取得根本性胜利C当时个人崇拜已经非常突出

10、D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21下表是 195 1-1957 年我国国防费支出情况表。单位:亿元(人民币)数据的变化反映了5A国防现代化与工业化建设进展缓慢 B国民经济形势发生根本性好转C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战略适时调整 D工作重心取决于国际局势变化22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 30 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加入世贸,

11、融入全球经济23宣传画在苏联被视为“特殊的政治艺术品” 。下图是苏联关于农业集体化的宣传画。对图 1 和图 2 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迅速实现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B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C造成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D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4自 1981 年起,中国曾多次获得世界银行贷款,用于改造农田、建立商品粮基地和发展教育事业等,这主要说明A世界银行贷款的重点是发展中国家B世界银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C世界银行是为协调国际货币关系而建立的,目的在于维护国际经济的稳定D世界银行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25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最符

12、合史实的是6第第卷卷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5050 分)分)二、非选择题(共 3 题-其中 26 题 14 分,27 题 1 6 分,28 题 20 分,共 50 分)26 (14 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主轴,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汉武帝)和他的近臣们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致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一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及他的近臣是怎样将儒术扩展到中央集

13、权的官僚政治中去的?(6 分)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o 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一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2)依据材料二说明宋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3 分)材料三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这种生活本体的变化引发了作家创作意识变化,时代前进的要求也为时代前进的思想变化提供了基础。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

14、,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7“民主意识” ,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一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 (3 分)(4)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其主要原因。(2 分)27 (1 6 分)民生问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民生政策的实施留给我们许多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社会救助与社会治乱有莫大的关系,正如唐文宗大和二

15、年(828 年)良吏痛击时政所言:苟百姓之不存,则社稷不得固其重故治天下不可不知百姓之情” 。唐朝政府利用赈谷、赈银、赈工等赈济方式救济灾民,对濒临生命危机的灾民进行紧急救助,遣返安置流离失所的灾民,减免赋税,免除差役,以休养生息。扶助抚恤鳏寡孤独废疾人员,州县关顾鳏寡人员的婚姻。尊崇优待高龄老人,赏赐八十岁以上老人财物。对收成不好的贫民“或贷种子,则至秋而偿” ,还规定:“流民还者,给复二年,田园尽,则授以逃田” 。一胡柏翠唐朝的社会救助制度及其启示(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救济制度的特点。(4 分)8材料二 1 601 年济贫法规定,用生活必须品等救济贫困工人,救济一般跛足、无能者、盲人以及其他不,能工作的人。 1834 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 ,规定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劳动谋生。一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