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08025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化学】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化学】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化学】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化学】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 2015 届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届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7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6 分,满分分,满分 42 分)分)1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B 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 由 4.68 变为 4.28,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较多的 CO2C 明矾水解得到 Al(OH)3 胶体,可用作自来水厂的消毒杀菌剂D 静电除尘治理悬浮颗粒污染,其依据是胶体的电泳原理考点: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胶体的重要性质;二氧化硫的污染及

2、治理;镁、铝的重要化合物分析:A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B正常的雨水溶解二氧化碳,其 pH 为 5.6,pH 值小于 5.6 为酸雨,pH 由 4.68 变为4.28,主要是雨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被氧化为硫酸;C氢氧化铝不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D悬浮颗粒污染物具有电泳的性质解答:解:A煤气化是一个热化学过程以煤或煤焦为原料,以氧气(空气、富氧或纯氧) 、水蒸气或氢气等作气化剂,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将煤或煤焦中的可燃部分转化为气体燃料的过程;煤液化就是以煤为原料生产甲醇的过程,是化学变化,故 A 错误; B正常的雨水溶解二氧化碳,其 PH 为 5.6,pH 值小于 5.6 为

3、酸雨,pH 由 4.68 变为4.28,主要是雨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被氧化为硫酸,由弱酸转化为强酸,酸性增强,故 B 错误;C氢氧化铝不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只能用于除去水的悬浮物,故 C 错误;D空气中的悬浮物颗粒为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具有电泳的性质,可用电泳除尘,故 D正确故选 D2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化学变化、二氧化硫的污染、酸雨以及电泳等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向酸化的 FeSO4中加入 H2O2溶液:2Fe2+2H

4、+H2O22Fe3+2H2OB 向 Na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 Ba(OH)2的溶液:Ba2+2HCO3+2OH2H2O+BaCO3+CO32C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 CO2:2C6H5O+CO2+H2O2C6H5OH+CO32D 向 NaOH 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铝溶液:Al(OH)3+3OHAl(OH)3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BNaHCO3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钡、水、NaOH;C通入少量的 CO2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D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氯化钠解答:解:A向酸化的 FeSO4中加入 H2O2溶液的离子反应为 2Fe2+2H+H2O

5、22Fe3+2H2O,故 A 正确;B向 Na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 Ba(OH)2的溶液:Ba2+HCO3+OHH2O+BaCO3,故B 错误;C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 CO2的离子反应为 C6H5O+CO2+H2OC6H5OH+HCO3,故C 错误;D向 NaOH 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铝溶液的离子反应为 Al3+4OHAlO2+2H2O,故 D 错误;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化学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及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考查,题难度中等33 (6 分)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海水蒸馏B钾在空气中的燃烧C测定中和热D牺牲阳极的

6、阴极保护法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实验室制取蒸馏水;中和热的测定;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专题: 实验评价题分析: A冷水应从下口进入;B在坩埚中可完成 K 的燃烧反应;C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D由外加电源可知,Zn 为阳极,Fe 为阴极,Fe 被保护解答: 解:A图中蒸馏装置,冷水应从下口进入,冷却效果好,而图中下口流出热水,则操作不合理,故 A 错误;B在坩埚中可完成 K 的燃烧反应,图中实验操作合理,故 B 正确;C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测定反应的最高温度,则不能测定中和热,故 C 错误;D由外加电源可知,Zn 为阳极,Fe 为阴极,Fe 被保护,则该方法为

7、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故 D 错误;故选 B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蒸馏实验、中和热测定实验及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燃烧实验等知识点即可解答,注意实验装置图的评价性、操作性4分析,侧重物质性质及实验技能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4 (6 分) (2014眉山模拟)短周期主族元素 X,Y,A,B,C 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如图所示,A 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XAYCB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ABCYBA、B 的氢化物的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为:HAHBCX、Y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H2YO3H2XO3DB、C 简单离子的还原性由

8、弱到强的顺序为:BC 2考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 A 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则 A 是 F 元素,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X 是 C 元素、Y 是 Si 元素、C 是 S 元素、B 是 Cl 元素,A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B同一主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氢键影响氢化物的沸点;C同一主族元素中,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D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元素的非

9、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5解答: 解:A 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则 A 是 F 元素,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X 是C 元素、Y 是 Si 元素、C 是 S 元素、B 是 Cl 元素,A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这几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 ABCY,故 A 正确;B同一主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氢键影响氢化物的沸点,HF 中含有氢键,导致 HF 的沸点大于 HCl,故 B 错误;C同一主族元素中,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10、C 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 Si 元素,则X、Y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H2YO3H2XO3,故 C正确;D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C 的非金属性大于 B,所以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 BC 2,故 D 正确;故选 B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正确判断元素是解本题关键,再结合元素周期律来分析解答,易错选项是 B,很多同学往往漏掉氢键对氢化物沸点的影响而导致错误5 (6 分)室温下,将一元酸 HA 的溶液和 K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 ,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

11、的是( )起始浓度/(molL1)实验编号c(HA)反应后溶液的 pHc(KOH)0.10.19x0.27A实验反应后的溶液中:c(A)c(K+)c(OH)c(H+)6B实验反应后的溶液中:c(OH)=c(K+)c(A)= mol/LC实验反应后的溶液中:c(A)+c(HA)0.1 mol/LD实验反应后的溶液中:c(K+)+c(OH)=c(H+)+c(A)考点: 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 ph 的计算专题: 电离平衡与溶液的 pH 专题分析: A、酸和碱等浓度等体积混合反应恰好反应生成盐,盐溶液显碱性证明,酸是弱酸,酸根离子水解;B、根据电荷守恒计算氢氧根离子浓度;C、依据混合后溶液 PH

12、=7 常温下呈中性是弱酸过量,结合溶液中电荷守恒分析;D、依据混合液显示中性及电荷守恒分析判断解答: 解:A、将 0.1mol/L 的一元酸 HA 的溶液和 0.1mol/L 的 K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恰好反应生成 KA 盐溶液,溶液 pH=9,说明溶液呈碱性,HA 为弱酸,A离子水解,其浓度减小,c(K+)c(A) ,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K+)c(A)c(OH)c(H+) ,故 A 错误;B、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K+)+c(H+)=c(A)+c(OH) ,则c(OH)c(H+)=c(K+)c(A)= mol/Lmol/L109 mol/L,故 B 错误;C、混合后溶液

13、pH=7 常温下呈中性是弱酸 HA 过量,溶液中是 HA 和 KA 的混合溶液,HA 的强酸浓度大于 0.2mol/L,实验反应后的溶液中:c(A)+c(HA)0.1 mol/L,故 C 错误;D、混合后溶液 PH=7,c(OH)=c(H+) ,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K+)+c(H+)=c(OH)+c(A) ,则:c(K+)=c(A) ,所以混合液中一定满足:c(K+)+c(OH)=c(H+)+c(A) ,故 D 正确;7故选 D点评: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及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根据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及盐的水解原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4、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 (6 分) (2013无为县二模)如图所示,图是恒压密闭容器,图是恒容密闭容器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在、中分别加入 2mol X 和 2mol Y,开始时容器的体积均为V L,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状态(提示:物质 X、Y 的状态均未知,物质 Z 的状态为气态):2X(?)+Y(?)a Z(g)此时中 X、Y、Z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3: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质 Z 的化学计量数 a=2B若中气体的密度如图所示,则 X、Y 中只有一种为气态C若 X、Y 均为气态,则在平衡时 X 的转化率:D若 X 为固态、Y 为气态,则、中从开始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考

15、点: 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分析: A设达平衡时 Y 反应的物质的量为 x,表示出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根据反应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计算;B体积不变,气体的密度增大,则应有固体或液体参加反应生成气体;C若 X、Y 均为气态,根据 a 的值判断、压强大小,根据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判8断;D若 X 为固态、Y 为气态,反应体系的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久越少解答: 解:A、设达平衡时 Y 反应的物质的量为 x,则:2X(?)+Y(?)a Z(g)起始量:2 2 0转化量:2x x ax 平衡量:22x 2x ax由(22x):(2x):ax=1:3:2 可得 x=0.8,a=1,故 A 错误;B如 X、Y 都是气体,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如图所示,体积不变,气体的密度增大,则应有固体或液体参加反应生成气体,则 X、Y 中只有一种为气态,故 B 正确;C若 X、Y 均为气态,反应体系的压强大于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可看成是在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则转化率,故 C 正确;D若 X 为固态、Y 为气态,则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压强不变,图压强等于图压强,则、中从开始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