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中考】2015版《安徽专用》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7-8(说明文文言文)(共44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506786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7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掌控中考】2015版《安徽专用》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7-8(说明文文言文)(共44张)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掌控中考】2015版《安徽专用》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7-8(说明文文言文)(共44张)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掌控中考】2015版《安徽专用》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7-8(说明文文言文)(共44张)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掌控中考】2015版《安徽专用》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7-8(说明文文言文)(共44张)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掌控中考】2015版《安徽专用》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7-8(说明文文言文)(共44张)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掌控中考】2015版《安徽专用》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7-8(说明文文言文)(共44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掌控中考】2015版《安徽专用》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7-8(说明文文言文)(共44张)(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返回目录,一、说明文的分类,1.按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是解说实体事物的形态、结构、性质、特征等的说明文。如松鼠等。事理说明文是阐述抽象的道理、本质、关系、规律等的说明文。如向沙漠进军等。,返回目录,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可分为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一般性说明文以平实的语言,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有关知识,又称为平实性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等。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多采用文艺的笔调,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来说明事物或事理,也称为生动性说明文。如苏州园林等。,3.以其介绍的客观规律及

2、其知识体系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说明文和社会科学说明文。,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返回目录,二、说明文的结构,1.总分式结构:(1)总-分-总,如看云识天气。(2)总-分,如苏州园林。(3)分-总,如什么是生态系统。 2.递进式结构: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如万紫千红的花。 3.并列式结构: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如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 4.连贯式结构: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时间为线索),前后互相承接。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返回目录,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三、说明文的顺序,1.时间顺序

3、:即按事物变化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进行说明。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空间顺序:即按照具体事物的空间位置或由前到后,或自上而下,或由表及里,或从远到近等进行说明。如故宫博物院。 3.逻辑顺序:即对事物从概括到具体(如统筹方法)、从整体到局部(如中国石拱桥)、从现象到本质(如死海不死)、从原因到结果(如向沙漠进军)、从主要到次要(如苏州园林)、从特点到用途(如向沙漠进军)等进行说明。,返回目录,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阅读说明文,了解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适应怎样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常见的说明方法

4、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引资料、摹状貌、画图表。,返回目录,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五、说明文的语言特征,1.准确(科学性):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分析模糊性词语如“大概”、“比较”、“左右”等一定要往准确性方向思考,同时也要对句子本身作出具体分析,切忌只写空话。 2.生动(趣味性):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或引用了故事、传说、谜语、诗句等。分析此类语言时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1)语言本身所反映的客观情况;(2)文采、情感色彩、渲染的气氛等。,返回目录,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常考题型一:明确说明对象,1.

5、解题思路 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归纳。,返回目录,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2.方法指津 (1)明确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需指出说明内容,需用“对象内容”的格式来表述。 (2)概括对象特征:从分析材料入手,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抓住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然后归纳总结。 (3)找中心句:中心句指的是一段中能够表述中心意思的句子。常用概括和提示的方式进行表述。一般情况下一段只有一个中心句,且以短句居

6、多。中心句大多在段首,有的也在段尾,极少数在段中。,返回目录,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常考题型二:概括说明内容,概括说明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如果有中心句,可以直接摘录中心句。 (2)如果文段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可以把这几层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 (3)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 (4)归纳部分内容要点时还可以找出段落中表示句子终结的标点符号,如句号、分号、问号等,在这几层意思中进行合并、筛选,然后归纳出某部分的要点。,返回目录,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常考题型三:赏析说明语言,题型一:“”词好在哪里? 答题模板:用了“”词,生动地(准

7、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题型二:文中的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题模板:首先要表态“不可以”,然后解释原词的意思或内容,接着说明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最后强调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返回目录,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答题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 找有概数的句子。 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返回目录,题型三: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答题对策: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思考。从内容上:生动形象、通俗易

8、懂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文学性。(或:增添了文章的神奇色彩,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从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或者引出说明对象。,题型四:引用俗语、诗歌、神话传说有什么作用?,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返回目录,常考题型四:把握说明顺序,(1)认清说明对象,判断说明顺序。根据说明对象做出判断。一般来说,介绍农作物生长、事物的发展,常用时间顺序;对建筑物、名胜等事物的介绍,常用空间顺序;说明事情内在规律和道理,常用逻辑顺序。,依据各种顺序的特征,抓住标志词来判定。如故宫博物院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等词。,返回目录,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2)概括内容要点,分析说明

9、顺序。如大自然的语言,文章的思路是:自然现象物候、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的意义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提倡加强物候观测,争取农业丰收。运用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进行说明。,答题模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返回目录,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常考题型五:理清说明结构,(1)找特征词语。 有表示从几个方面来介绍的词语,一般是并列式;有“首先”“其次”等词语,则可能是递进式。如苏州园林,从第二段“总之”一词,可以推断是总分结构。,(2)抓关键句子。 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等。如大自然的语言中,过渡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

10、些因素呢”,由上文对物候观测对农业重要意义的说明,转入介绍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可以推断是递进结构。,返回目录,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3)理内容层次。 概括段落大意,理清内容层次,掌握文章结构。如说“屏”,第一段,引出说明对象;第二段到第四段,分别介绍屏风的一般作用、种类以及在建筑美学上应起的作用;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屏风的作用。由此可以判断是总分总结构。,(4)理解特殊段落的作用。 过渡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一般可以成为中心句。 照应句段的作用:前后呼应,突出强调某一个特点或者作者的某种观点。 总括句段的作用:总结上文,通常是对全篇的一个总结和概括。,返回目录,专题

11、七 说明文阅读,常考题型六:辨识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10种。,(1)举例子 解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作用:准确形象地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事例典型,深入浅出地说明事物,便于读者理解。 答题模板: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返回目录,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2)分类别 解析: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作用:把某一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眉目清楚,层

12、次清晰。 答题模板: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返回目录,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3)列数字 解析:用科学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特征。 作用:准确形象地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事例典型,深入浅出地说明事物,便于读者理解。 答题模板: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返回目录,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4)作比较 解析: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作用: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读者对说明事物的特征有更清楚的了解。 答题模板: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13、,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返回目录,(5)下定义 解析: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 作用:准确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容,使读者对事物的概念有十分清楚的了解。 答题模板: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返回目录,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6)打比方 解析: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作用:使被说明事物形象具体化,增加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展现事物的特征,便于读者理解。 答题模板: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返回目录,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7)摹状貌

14、 解析:就是通过描绘事物形貌的方式把事物的特征表达出来。 作用:有助于把说明对象描述得形象、具体、生动。 答题模板: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返回目录,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8)引资料 解析:包括引用具体的事例、具体的数据、名言、格言、谚语,以及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增强了说明的趣味性。引资料如果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答题模板: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又增强了趣味性。,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返回目录,(9)列图表 解析:用画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作用:直观、清楚地说明事物,

15、一目了然,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 答题模板:具体说明了的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返回目录,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10)作诠释 解析: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地解释说明,使说明更加通俗易懂。 答题模板: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返回目录,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返回目录,一、解释文言词语,返回目录,应对策略 解释文言词语可遵循两个原则:,推断词义。积累并掌握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解题时根据这些知识,推断词语的含义。例如,解释“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中“尝”字含义,借助已学过的课文伤仲永语句“未尝识书具”,推断词义为“曾经”。,专题八 文言

16、文阅读,语境辨义。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确定文言词语的含义。例如,“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中,如果不结合语境,“犬”可能被解释为“狗”的意思,句子也可能被错译为“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一只狗坐在屠户的面前”,但结合具体的语境后,可知屠户遇到的是两只狼。所以“犬”在这里应解释为:名词做状语,像狗似的。,返回目录,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1.应对策略 (1)根据语法结构。 主语、谓语之间要停顿。如“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负者”“行者”是主语,“歌于途”“休于树”做谓语。在“负者”和“行者”后断句,能显示出句内的主谓层次结构。,二、把握文言断句,返回目录,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谓语动词与宾语、补语之间要停顿。 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刻”是动词;“唐贤今人诗赋”是“刻”的具体内容,做宾语;“于其上”是“刻”的位置,做补语。所以应读成“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