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和文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505792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和文艺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和文艺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和文艺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和文艺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和文艺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和文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和文艺(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和文艺,第3讲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化,古代思想应把握一条主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掌握一个理论: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在物质条件和相应社会关系基础上创造和形成的。古代科技与文化应把握两条主线:一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为人类社会做出的重大贡献;二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历史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命题方向一是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变迁;二是着 重从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科技文化成就及在世界上的突 出地位和贡献。,误区导航:儒家思想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春秋时,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战国时,

2、孟子将“仁”发展为“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而荀子则吸收了诸子百家思想中有益成分尤其是唯物主义思想,从而进一步充实了儒家思想;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份,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同时,新儒学又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儒家思想就是孔子的思想,而先秦儒学宣扬的“仁”、“礼”、“仁政”、“民本”也为新儒学继承,并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宋明时期,为了适应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需要,二程和朱熹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有益成分,创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而陆

3、九渊和王守仁则选择另一条道路,创立了“陆王心学”,使得先秦以来的儒学思想不断僵化。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又不拘泥于传统儒学,构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改造和发展了儒学思想。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仍是以朱熹为代表的传统儒学思想。,知识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流派代表及主张,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 (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 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 (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2. 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

4、展的基础。,(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 (4)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知识点二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 董仲舒新儒学的形成 (1)原因: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新儒学的特点: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3)基本主张提出“君权神授”,为君主统治辩护;另一方面也 可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的“一统”为政治的“一统”服务。 2.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1)措施:汉武帝推崇儒家,重视儒家教育。(2)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王

5、朝的统治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 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能够取得统治思想的主流地位,主要还是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同时,新儒学又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曾拥有的。而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也为新儒学所继承,并适应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的官方学说。 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

6、为封建正统思想。 知识点三 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理”是万物的本原。 (2)强调“仁”,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修养。,2.陆王心学(1)“心”是万物的本原,理在心中。(2)求理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宋明理学的影响(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2)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

7、格都起了积极作用。 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 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思想;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是主观唯心主 义思想。 知识点四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李贽的思想 (1)否认儒家学说是万世之至论,破除对孔子的迷信。 (2)揭露批判理学的三纲五常,提倡个性自由。,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1)政治:反对封建君主独裁,提倡“人民共主”。 (

8、2)经济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倡导“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1.明清之际的三位思想家与宋明理学的联系与区别可以在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这个体系内分析两者间的联系,而从时代背景、基本主张和社会影响等方面指出两者间的区别。以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人为代表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在宋明理学为主流的社会环境中孕育成长的,尽管特殊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个人经历形成他们鲜明的思想个性,但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时代的内容。因此,总体上来说他们属于儒家思想的改革派。,然而,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宋明理学盛行的时代有别,在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及封建政治黑暗的背景下,明末清初

9、的思想家们反对君主专制的“民本”思想、倡导经世致用注重实学、主张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这些都大大超越甚至完全背叛了宋明理学的理论,这对于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和新的经济因素增长的明清之际的社会现实的确是一个反叛。因而,他们的思想后来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借鉴。,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儒家思想这一历史概念的理解。项是孟子名言,项是荀子名言,项是董仲舒“君权神授”思想,项是顾炎武名言,其思想没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范畴,项是朱熹思想。,下列名句属于儒家思想范畴的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制天命而用之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圣人千言万语只

10、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A. B.C. D.,C,(2009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卷)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 B.“心外无物”C.“理” D.“格物致知”“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A,D,(2009年福建文综)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

11、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李贽焚书,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三布鲁诺

12、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动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时,他说:“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

13、。(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试题通过三则材料所提供的情景对同处1617世纪的东西方两位“异端”思想家的思想、命运及其原因进行探究,充分体现了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四项能力要求。该考生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这是其成功之处,保证了基本得分点。但不足之处是对材料信息整理概括得不够,没有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表述不准确,尤其是未将第一重信息概括上升为“反对将儒

14、学教条化”的高度。要加强对这一方面能力的训练。第(2)问要审清题意,他们到底被谁视为“异端”?如理清了这一关键点,表述时就不难写出“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的话。,第(3)问要求考生充分利用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贽思想“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的原因。从该生的答题看,没有紧扣题中“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以及李贽思想本身的局限性,可见审清题意是答好问题的前提。第(4)问要求审视问题的视角转到17世纪左右的欧洲社会,回答问题的思路仍然是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角度入手。从该生的答题情况看,基本能按题意要求作答,只是漏了科学文化发展这一方面内容。说明该生知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也是第二轮

15、复习应实现的目标之一。,(1)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时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2)相同原因: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相似之处: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4)新航路开辟,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深入发展,近代科学兴起,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想,教会统治受到冲击。布鲁

16、诺坚信自己的学说是科学真理,对未来充满信心。,命题立意 考向一 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关的认识和理论 立意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 要内容,而围绕这一制度的思想理论又是古代思想史 的重中之重。随着不同时代的发展,对同一制度的认 识又发生了相左的变化,通过创设新情境对此考查。 有助于培养学生把思想理论放在时代背景下综合评价 的素养。,预测演练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