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505477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6.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掌握 内容,经济史学习主要方面:,经济领域:,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 近现代:资经济、社经济,经济政策:,古代: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近现代: 资: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国家干预 社:苏:战共新经济斯模式社会主义改革中:恢复三大改造三面红旗改革开放 社市场经济,掌握 层次,经济发展原因,经济发展表现,经济发展影响,时空定位,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农业,手工业,商业,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民间俗语,三者的关系?,第一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神农”的传说农业的

2、起源和农业的地位,姓名:伊耆(y qi ),姜 别名:炎帝,神农氏,烈山氏 地区:湖北随县 籍贯:湖北随县 生辰:古历四月二十六日 神农氏,即炎帝,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传说炎帝神农,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 龙颜大唇。神农本草经即是依托他的著作。,炎帝 神农氏,白虎通说:“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对我国农业耕作的发明。“神农能殖嘉谷” 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舍己为人的大公无私的精神 神农架民间传唱着“茶树本是神农栽,朵朵白花叶间开。栽时不畏云和雾,长时不怕风雨来。嫩叶

3、做茶解百毒,每家每户都喜爱”的山歌 炎帝和黄帝后来联合打败了蚩尤,组成了一个大的部落联盟,这就是现在中国人的祖先,中国人经常称自己是“炎黄子孙”。,神农,农神,被国际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联合国授予“杰出的发明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山东吴氏祠汉画像石神农画面,神农氏又称炎帝, “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 (li s) ,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p4,一)、“神农”的传说 农业的起源,神农尝百草,肩披树叶,头生双角,手捧五谷,在传说的“圣王”中有显赫的地位。,神农的功劳:,也叫炎帝,是炎黄子孙的祖先,创制原始农具耒耜,教民劳作,“神农能殖嘉谷”,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实践,是农业的始祖

4、,“神农尝百草”,茶可解毒,著神农本草经,二)原始农业的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七八千年前就已有发达的原始农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半坡遗址出土的窑穴和陶罐中发现了大量炭化了的粟和菜籽。它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农业和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这是在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已经炭化了的稻谷。它说明河姆渡人已经学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早期的农业格局: (南稻北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半坡人种植粟、麦,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民间俗语,农,天下之本也。黄金

5、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 汉景帝,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三)、农业在我国古代的重要地位,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农耕(农业)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三)、农业在我国古代的重要地位,北京猿人使用过的打制石器,磨制石器,二、古代农业 耕作方式的演变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西汉,中国南方仍用) “石器锄耕”(耜耕) 耒、耜出现。两者都是松土工具,2.商周时期: 出现青铜农具,较贵,很少使用,(一)耕作方式的演变 方式一:刀耕火种,大约公元前800年即西周晚期,中国进入铁

6、器时代。,(二)、耕作方式的演变 方式二:铁犁牛耕,一)铁犁牛耕时代的演变:,1、发达地区采用:春秋战国,战国策记载:秦国“以牛田”,铁器牛耕开始运用于农耕生产。 作用:秦国富民强,他国不可与之战!,耕作技术的演进,二牛一人(耦犁),一牛一人,春秋:牛耕开始出现,铁犁牛耕,二牛三人,2,3,1,二牛二人,大约公元前800年即西周晚期,中国进入铁器时代。 铁犁牛耕时代的演变: 1、发达地区采用:春秋战国,战国策记载:秦国“以牛田”,铁器牛耕开始运用于农耕生产。,二)、耕作方式的演变 方式二:铁犁牛耕,3、农耕技术定型:唐朝时期犁的改进 曲辕犁,作用:,2、全国普及:汉代,表现:P5三点,耧车,构

7、造变化,直辕犁,曲辕犁,直辕犁,曲辕犁,仔细观察曲辕犁有哪些特点:,曲辕犁的优点:,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便于推广,能够控制耕土的深浅,耕作平稳,是我国农具改革的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犁耕的基本定型,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二)、耕作方式的演变 的作用:,“以牛田”,曲辕犁(唐代),原始农业,重大突破 (春秋战国始),刀耕火种,铁农具,再度演进,石器锄耕 (耜耕),铁犁牛耕,“神农能殖嘉谷”,耕作技术的演进,根本原因:生产力提高的必然结果,归纳耕作工具总体变化:从材质方面:从制造工艺方面:从牵引动力方面:,木器、石器、骨器青铜

8、器铁器,打制磨制冶炼、铸造。,人力畜力自然力牵引。,远古社会或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公有 夏商周奴隶社会:井田制 土地国有 3.春秋战国:鲁国的初税亩,井田制瓦解;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4.魏晋南北朝,隋、唐初:均田制 5.唐中期:均田制瓦解,土地兼并严重 6.清:更名田,(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三、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问题,地主土地所有制(主体),国有土地所有制屯田制(三国、南北朝);均田制(隋唐),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二)、土地兼并问题,三、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问题,唐朝土地兼并严重,出现“富者兼地数万亩,拼着无容足之地 宋以后,土地兼并更甚:有力者无田可耕

9、,有田者无力可耕。,(3)土地兼并的表现:,(2)土地兼并产生的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允许土地买卖的合法性,根本原因,(1)土地兼并的含义:贵族、官僚、豪强等霸占良田,役使貧民,土地高度集中,形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4)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影响),3.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2.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引发统治危机。,4.自耕农破产成为佃民,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消极影响: 1.地权和劳动者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因为农民是国 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农民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

10、,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5.为了较高的地租收入,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买田置地(末财本守),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积极影响:促使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调整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5)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措施:,封建国家改革,抑制兼并,思考:为什么封建国家的改革来抑制土地兼?为什么都未能彻底成功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农民起义,建立新的统治秩序和生产关系,封建地主阶级是封建社会统治的阶级基础,地主阶级竭力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不彻底原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封建土

11、地私有制是封建政治统治存在的经济基础,(6)改革原因:,徭役 兵役 1,(均田、限田),封 建 国 家,佃农,抑制兼并4,地主,农民,田赋 人头税,田赋1,地租3,土地兼并2,3沦为,农民起义,5激化矛盾,新的封建国家7,新的农民7,轻徭薄赋7,死亡或逃亡6,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生产关系),1、赋税:,(1)含义:,它依附于封建土地制度,是古代国家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的主要手段,是古代帝国的繁荣富强及巩固政权的基础。,(3)主要形式:,田亩税(土地税或田租:以土地的多少征收) 人头税(按人头的多少收税),(2)演变:,春秋时期开始征收赋税,到清朝雍正皇帝“地丁银”废除

12、人头税,(4)主要特点:,名目繁多,“征发无度”、“无有定准”,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率和数额不同,成为农民沉重的负担。秦征“泰之半赋”,春秋后期:齐国“相地而衰征” 鲁国 “初税亩” 秦汉:编户齐民制度 魏晋南北朝:租调制 唐朝前期:租庸调制 ; 唐朝后期:两税法 北宋中期:方田均税法、募役法 明朝中后期:一条鞭法 清朝:前期:“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 摊丁入亩和地丁银;,(1)含义: 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成为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建的基本条件。 (2)范围: 公共工程 水利、交通、国防、城建等 为满足统治者奢侈消费需要而组织的工程 宫室、陵墓等,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生产关

13、系),2、徭役:,3、古代中国赋税和徭役的影响:,积极方面:,赋税作为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赋税是国家繁荣富强及巩固政权的基础,徭役是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建的基本条件,消极方面:,沉重的赋税、徭役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而引发社会动乱。,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敝的直接原因,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你如何解读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秦代收“泰半之赋 ”,使“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人民只能,衣牛马之衣,食犬彘(猪)之食。”,悯农诗 唐李绅,答:农民辛勤耕耘,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农民生活困苦,没有保障。,

14、是什么导致了农民的生活困苦呢?,答:繁重的赋役,【泰半之赋(赋税)、沉重的力役(徭役)】,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重),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古代中国水利工程的兴建,大禹像,(一)水利起源:原始社会后期:大禹治水,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二)水利建设中国古代治水举要,1、著名人物:大禹、西门豹、李冰、王景 2、著名水利工程: 春秋:吴王夫差-邗沟;楚相孙叔敖芍陂 战国: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秦国-灵渠 (3)汉代:关中“井渠法”-坎儿井;漕渠、白渠、六辅渠;东汉王景对黄河的治理 (4)隋朝:京杭大运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渠)史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5)唐:设渠堰使官职 (

15、6)北宋:王安石变法:农田水利法,兴修大量水利工程 (7)元朝:会通河、通惠河贯通几大水系3、农学水利著作:河渠书沟洫志农政全书,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前246年,秦王嬴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在秦国开凿郑国渠。全长300余里,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郑国渠遗址,汉代关中的井渠法,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坎儿井是一种特殊的水源,古称“井渠”。 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干旱地取用地下水的一种渠道,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博格达山南麓的吐鲁番和哈密两个地区。,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杰出的水利工程家王景治理黄河。王景采取河、汴分治而又统筹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这次治河使桀骜不逊的黄河安流将近800年。后人因此赞扬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王景治河,东 汉 王 景,黄河在河套平原,(三)、灌溉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