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文化内涵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464667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夕节文化内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夕节文化内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夕节文化内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夕节文化内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夕节文化内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夕节文化内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夕节文化内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1范文大全范文大全(可编辑)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2七夕节文化内涵七夕节文化内涵山 课件 5k J.om 7 七夕节文化内涵追溯历史,七夕起源于古代的天体日月星辰崇拜。牛郎织女本是银河两岸的两个星座,现代天文学上称为天鹰座和天琴座。天鹰座由三颗星组成,牛郎星是其中最亮的一颗,由于三颗星并成一线,民间称为扁担星,是牛郎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的形象。三颗星变成了父子三人,有了人间家庭的味道,牛郎星东南有六颗牛宿星,人们看作是牛郎牵的牛。天琴座也有三颗,构成三角形,被人们想象为织女织布的梭子;织女星东方的四颗星构成四边形,被看作是织女的织布机。关于星座的想象是人间生活的折光。古

2、代的人们企盼夫妻互敬互爱,和美恬静,充满田园情调的生活,便将牛郎星和织女星“人化”为农耕社会中的一分子,让他们生活在民众之中,并安排了幸福美满的家庭,塑造为劳动人民的代表。牛郎是朴实憨厚、勤勉真挚的劳动者形象,织女是仪容贞静、感情丰富的民间关女形象。牛郎牧牛耕地,织女养蚕织布,正是古代传统社会男耕女织自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3然经济的面貌。西汉时期,牛郎织女由星名变成了男耕女织的神话人物,并且被注入节日的内容。在淮南子 、 风俗通中,出现了“鸟鸦填河桥而渡织女”和“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的传说,在民间随之产生了七夕夜外出看牛郎、织女相会的活动。宫廷在这一天的夜晚有“穿七孔针” 、 “跳于

3、阖舞”之俗。 “七夕”就成了一个重要节日。从传统故事来说,七夕纪念的是夫妻间忠贞不渝的情感,而非一般意义上的“情人” 。传统的七夕节有特定的内涵和传统,没必要将其更名去和其他节日作类比。2006 年,七夕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更说明全社会都应该把这个节日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首先,七夕文化歌颂了忠贞不渝的婚爱观,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最集中的表现了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农耕文化,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表达了人们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它传承发扬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不同于西方文化中更多的浪漫色彩的爱情观。在农耕社会中,家庭不但是一个基本的生产

4、生活单元,而且是社会构成的细胞,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弘扬牛郎织女故事传说倡导的追求美好生活和坚贞爱情的婚姻爱情观,在当前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牛郎织女传说融入七夕节后,这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就成为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4七夕节的主要内容。从时间禁忌到爱情悲剧,从浪漫神奇到忠贞不渝。爱情极大地丰富和锻造了七夕节的文化内涵。这从历代的文学创作中可以窥见一斑:东汉古诗十九首里的柔肠婉转;白居易长恨歌里的缠绵悱恻;秦少游鹊桥仙里的千古绝唱。其次,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勇于创造,不断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乞巧活动,

5、它的核心是创造。乞巧活动的开展就是激励人们追求聪明才智,不断创新,自强不息,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年年创新,代代传承,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的素质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乞巧活动恰恰就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而开展的。如果让乞巧活动进一步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将会产生更大的积极作用。乞巧看重的是人们素质的提高,而祈福更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祈福从根本上讲就是祈求平安、幸福、和谐、和平,它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的精神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儒家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是中和,道家文化和墨家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亦是中和,而民间文化追求和合圆满的精神更是以上文化精神的根源。七夕文化给予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存,自由神圣的爱情观、勤奋朴实的劳动观、积极进取的精神、纯正规范的道德观等一系列的价值观念,以及它诠释的爱情永恒的主题及其现实的意义,都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领域中自觉不自觉地反复出现,展示其永恒的文化魅力。弘扬牛郎织女传说中倡导的坚贞婚姻爱情观,在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5当前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让乞巧活动所体现的创造精神进一步得到发扬,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也将会产生更大的积极作用。山 课件 5k J.om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