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数模竞赛论文-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

上传人:QQ15****706 文档编号:52454761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数模竞赛论文-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全国数模竞赛论文-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全国数模竞赛论文-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全国数模竞赛论文-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全国数模竞赛论文-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数模竞赛论文-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数模竞赛论文-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摘要:摘要:从 1989 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开始收费以来,学费水平一直增加直到 2000 年稳定一直到现在。在中国人口众多,贫富差距大,教育经费不足等国情背景 下,我国当前的普通高等教育学费定价制度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本文建模过程中,根据中国国情,考虑诸如国家生均拨款、培养费用、家 庭收入等相关问题,对国家生均拨款、生均培养费用、城镇农村家庭收入及其 消费水平、中国大学排名等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并利用如 matlab7、origin 等数学软件及应用非线性拟合、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 了各个影响学费的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其拟合方程,并进行

2、了分析假设、模型建 立,建立了各个影响学费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即一个具体目标函数,两个约束 函数,最终得出了与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国家教育经费支出、大学排名、不 同专业所需教育支出、人均消费水平有关的学费标准的制定方案,经验证得到 较好的效果,如根据此收费标准得出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专业在 2008 年的学费标 准为 5146 元,这数值基本在两个约束条件内,而农村的家庭可承受学费与实际 学费的差价由国家社会补助。 本模型的特点是数据采集量大,运用数学软件对各种影响因子都进行了拟 合,并用方程表示出了其相关规律;模型中考虑了学校的影响因素、专业的影 响因素,这在现有的收费标准中是没有的。学校影响因子

3、是用高斯函数对其排 名进行拟合。而杂费是由消费水平来进行拟合的并与其成正相关。在模型中还 分别考虑了城镇和农村的差异,而这种学费的差异最终应由国家及社会补助。关键词:关键词:学费标准,高斯拟合,城乡差异,大学排名影响。2问题重述:问题重述: 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其经费在世界各地都由政府财政拨款、学校自 筹、社会捐赠和学费收入等几部分组成。学费问题涉及到每一个大学生及其家 庭,是一个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过高的学费会使很多学生无力支付,过低的 学费又使学校财力不足,而无法保证质量,到底怎样的收费标准才能使教育变 得公平? 根据中国国情,考虑诸如国家生均拨款、培养费用、家庭收入等相关问题, 用数

4、学建模的方法找出一种能让国家、家庭以及学校都满意的收费方案,对学 校的收费制度进行改革。问题分析:问题分析:此问题要对国家生均拨款、培养费用、家庭收入等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 并分析每年其变化规律和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对每个变量进行假设,并提出线 性回归的方程,把数据带入进行求解,再进行可行性分析,进而可以建立好模 型,对几个具体学校的现行收费状况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更好的收费标准,符 合国家、学校以及个不同收入状况的家庭的利益,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 议。 今年来,日益增长的高校学费和学杂费已使很多家庭无力负担,也使得很 多优秀学生丧失进入好大学的机会。据统计,全国各大学对 2000 年大学本科

5、生 的学费做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 年前,大学学费 200 元/年,现在已经上涨至 平均 5000 元/年。近 20 年时间里,上涨了 25 倍。仅 19982002 年间,我国高 校学杂费增长了 5.34 倍。1994 年至今的 10 余年间,国民人均收入却增长不到 4 倍,学费涨幅远远超过了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关资料表明,从支付能力看, 中国现阶段大学支出是世界其他最高大学支出国家的 3 倍以上!现在已有很多 人提出高等教育收费过高,已经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根据小康调查数据显示,教育花费占农村和城市家庭收入的比重分别 达到了 32.6%和 25.9%。而在世界发达国家,公立大学收费的

6、水平是受到严格限 制的。美国的大学学费仅占其人均收入的 1/6 左右,英国的大学学费仅占其人 均收入的 1/10。在德国,公立学校学费基本上一律实行免费。而在社会主义国 家的古巴与朝鲜,学费也是非常低的,有的甚至也是免费的。为何我国大学学费近些年会如此节节攀高呢?有关人员提出,影响教育发 展的众多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政府的投入滞后 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教育经费的决定因素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社会全体相关力量所决定的方 面;二是各大学自主决定的方面。 第一大类的因素即社会决定因素决定着教育费用长时期内的变化。所谓社 会决定因素是指与教育有关的各种集团(政府、各界捐赠等)

7、乐意为大学教育 付出多少资金的总体意愿,它决定着教育费用的总量。第二大类的因素即我们 需要讨论的家庭能支付给学生的费用。 教育投资的来源归纳起来主要渠道有:(1)国家财政内用于教育的拨款, 这是主要渠道;(2)各级政府依法征收并用于教育的经费,如各级政府征收的 教育附加等;(3)工矿企业营业外支出中用于教育的经费;(4)社会对教育 的投入,包括企事业单位、农村集体、个人对教育的集资捐赠,外国、国际组3织及华侨教育捐赠等;(5)学校杂费等。 2005 年全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已达 10908368.7 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 为 10463734 万元,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达 1801315

8、.4 万元,社会捐资 和集资办学经费达 210796.3 万元,学费和杂费达 7919249.3 万元,其他教育经 费达 4662641.1 万元,还有成人高等学校的经费如下表所示:学 校 类 别合 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其 中预算内教育经费如右 边栏所示)社会团体 和公民个 人办学经 费社会捐 资和集 资办学 经费学费 和杂 费其他 教育 经费普通高 等学校255 023 70.810908368.710463734.01801315.4210796.37919 249.346626 41.1成人高 等学校107 624 7.5376987.4338196.813579.41159.6459

9、8 76.622464 4.5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5表 1 05 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单位:万元) 从投资来源看,我国教育投资还是主要又政府负担,投资渠道还不够多, 针对我国教育投资比例较低的问题,我国 1985 年总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 的决定明确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 增长,并使在校学生平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如今教育公平问题也是大家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教育公平是一种古已有 之的美好理想,它之所以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是由于教育特殊的社会功 能。教育公平称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出发点之一。 虽然随着高等学校扩招,更多的青年走

10、进大学,然而,持续增长的高校收 费,又一次敲响了教育公平的警钟。 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客观存在,首先,地域经济发达程度造成了高等教育 机会不均等;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能够提供较多的经费和吸纳较多的大学 毕业生,故高校数量也较多,而不发达地区数量很少。因此,在东部沿海发达 地区集中了大量的高等学校,而在西部地区高校数量明显减少。各地经济的发 达程度不一造成了高校地域分布的不均衡,同时产生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学 生的出生的地域喜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大小。其次,家庭 经济背景不同造成了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在高校已经实行缴费上学的情况下, 家庭经济状况无疑是影响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大小

11、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的 经济状况是导致教育机会不公平的重要原因,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大学的选择 方面:第一,是否上大学,家庭经济背景处于弱势的学生也许根本就没有机会 上大学,第二,选择什么类型的大学,即使家长看到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他 们在投资时也会考虑怎样的投资才是最合适的,这就限制了子女的选择范围。 最后,高等学校层次不同造成了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为了优化高等教育资源 配置,我国政府采取了向重点学校倾斜的政策。一般而言,重点大学的教学设 施、教学设备、师资数量及水平、学校声誉等各方面的条件都要优于一般的学4校,导致不同高校之间的竞争在起点上就是不平等的。 只有建立合理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才能维护

12、社会稳定,并最终促进公平发展。模型假设模型假设:(H1)高等学校的生均学杂费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 收入)成正相关。 (H2)忽略东西部的农村之间、城镇之间的差异,即认为东西部农村收入 一样、城镇收入一样。 (H3)各收集的数据都能用高斯或指数等其他拟合方法拟合,并得到良好 的拟合效果。 (H4)各收集的数据均能代表一定的实际状况。 (H5)高校收费制度在国家无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能保持不变。 (H6)高校学生的杂费受物价因素影响最大,因此用城镇农村年人均消费 水平来代替。符号说明:符号说明:设(1)、 (2)式中 y 表示生均学杂费;表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x表示城镇居民

13、人均收入,a、b 为参数。2x(3)式中 T 为学期制,x 为学制期各年平均在校生数。(4)式中 A 为各种折旧资金;(5)式中 B 为各种流动资金;(6)式中 C 为各种工资资金;(7)式中 D 为各种学校预算外收益资金;(8)式中 E 为各种国际援助及社会团体、个人集资捐资的资金;(9)式中为修正后的各参数;(10)式中 S 为个人直接成本,D 为生活费,H 为交通通讯费,B 为书籍文具 费。 (11)式中 n 为求学年限,m 为概率项数,P 为可能在某部门就业的概率, 为一年放弃收入的时间百分比,A 为同一就业部门水平相当的职工年平均收 入,j 为选择职业的项数序。模型建立:模型建立:(

14、一)首先,针对现在的收费制度,从几个方面分析其不合理性和待改进(一)首先,针对现在的收费制度,从几个方面分析其不合理性和待改进 的地方,再进行建模分析,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对学费的影响,进而提出合理的的地方,再进行建模分析,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对学费的影响,进而提出合理的 学费标准。学费标准。5为了检验上述假设,建立了以下计量模型,选择生均学杂费对农村居民家 庭人均纯收入、生均学杂费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双对数函数作为回归 函数的形式,即(1)8 1111lnlnuxbay(2)8 2222lnlnuxbay其中,a, b为参数,u为随机扰动项。y,分别表示生均学杂费、农村1x2x居民家庭人均纯收

15、入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不考虑学费确定的滞后性,以同一 年度的数据代入假设模型。根据上面构造的模型和已经收集的数据,并运用 Matlab数学软件估计方程,得到如下结果:学费水平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或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成正相关。年份城镇居民家庭 年人均收入(元)农村居民家庭 年人均收入(元) 清华大学本科生 学费(元/年) 1995428315571000 1996483819261900 1997516020902500 1998542521622500 1999585422103200 2000632223864800 2001686023664800 2002770324764800

16、 2003847226225000 2004942229365000 20051049332545000 20061175935875000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表2 清华大学95年到06年学费(单位:元/年)学费水平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估计方程为: lny=一14.6492+2.9361lnx 通过校正,获得有效估计量,D-W统计量为2.2757,其他各项统计检验均在0.05的显著水平上通过,表明回归分析的结果是可靠的。=0.9818,的系数2R1b为2.9361 ( t统计值为5.5040),说明y(学费水平)对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1x收入)高度相关,其估计弹性是2.9361,即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每增长1%,学生人均学杂费就增长2.9361%。为-1a14.6492(t统计值为一3.6438),这似乎是非常可笑的。因为它表示农村居民家6庭人均纯收入为零时,学生人均学杂费将是负值,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 1990-200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