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 文学作品阅读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453373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 文学作品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考语文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 文学作品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考语文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 文学作品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考语文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 文学作品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考语文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 文学作品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 文学作品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重难题型补充题库 文学作品阅读(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文学作品阅读文学作品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 15 题。 (16 分) 背心背心 父亲去世的第一个清明节,我带着一封藏族两兄妹写给我父亲的信回家 为父祭坟。 我和这兄妹俩的相识,要追溯到 1988 年寒冬。当时,我随汽车团的车队 到藏北巴青县执行救灾任务。那天,在茫茫雪野的一个崖头下,我们看到路边 的堮坎上撑着一顶被雪挤压得扭扭歪歪的帐篷,里面空空荡荡,无水无食无衣 被,锅灶和地铺上落了一层冰霜冷雪。一只藏狗蜷缩在灶膛里不肯起来。离帐 篷不远处的雪地上站着两个藏族小孩,伸着冻肿的双手行乞,怯生生地望着我 们,眼睛仿佛已经生锈。他们倒是都穿着藏袍,只是那藏袍太破旧,不保暖, 冻得他们浑身哆嗦着。

2、我和副连长把孩子领进帐篷,想了解一些情况。没想到 四面漏风的帐篷里比外面还冷,我们又站在了风雪之中。 跟随我们的翻译通过和孩子交谈,才知道这是兄妹俩,男孩叫顿珠,12 岁,妹妹央金小他一岁。他们是游牧之家,过着“早别冰水河,夜宿雪山下” 的生活。这次暴风雪卷走了他们家的上百头牛羊,阿爸阿妈追赶牛羊至今未归。 眼下这兄妹俩手里只剩下拳头大的一块糌粑了,那上面还带着阿爸阿妈的体温。 他们虽然饿得饥肠辘辘,却舍不得吃一口,因为有阿爸阿妈的气息在身边! 我们当即送了两件棉大衣给顿珠和央金,还将我们已经散发得所剩不多 的食品尽量地匀出一些给他们。原本我们想带他们到县城去,谁料男孩死活不 肯,他说阿爸阿妈

3、说好让他们在家等候,如果他们一走阿爸阿妈会急得发疯的。 我实在心疼冻得蔫头耷脑的女孩央金,就把自己身上的红色毛背心脱下给她穿 上。我通过翻译告诉央金:这件毛衣是我父亲头年来部队看望我时从家乡小镇 上顺手买来给我的。老人家知道我经常跑青藏高原,嘱咐我上雪山时一定要穿 上它。顿珠兄妹听了翻译的一番话,久久地望着我,眼里饱含泪花。临走时兄 妹俩要我留下姓名和地址,我只是顺口说了一句我是那曲兵站的,就挥手追赶 部队去了。 离开顿珠家的第三天傍晚,当顿珠的阿妈急匆匆地在寒风冷雪里赶回家2时,儿子和女儿已经无踪无影,冷冷的帐篷里只剩下了冻得僵硬的藏狗。积雪 掩埋了地灶。阿妈急得快要疯了,她扯破嗓子用嘶哑的

4、声音呼唤着两个孩子的 名字,这两个名字是长在她心头上的肉啊!要不是一位留守牧村的盲人老阿爷 告诉她孩子被一辆军车送到县城去了,阿妈真的会发疯的。 两个小时后,阿妈骑着牦牛赶到县城,在解放军“军车医院”看到了正 在输液的女儿。她很快知道了一切。女儿患感冒发烧,多亏金珠玛米的车队把 她及时送到县上。在这个虽然简陋却荡漾着暖意的“军车医院”里,母女俩有 了以下这番对话: “阿妈,看把你急的,鼻尖上都出了汗珠!我好着呢,心里热乎乎的一 点也不冷!”央金说着就敞开胸怀,让阿妈看裹在她藏袍里的毛背心。阿妈惊 喜得尖叫一声:“哎!孩子,你从哪里弄这么个让阿妈眼前发亮的藏服,你都成漂亮的 文成公主了!” “阿

5、妈,这不是藏服,是金珠玛米叔叔送给我的背心!背心,你知道吗, 保护心脏不挨冻的衣裳才叫背心!” 央金把一切都告诉了阿妈。阿妈非要让女儿脱下毛背心,她也要穿一穿, 沾一沾金珠玛米的仙气。她幸福得眉儿眼儿都溢满色彩,说:咱家有了这件背 心,帐篷里一百年都不用取暖的火炉了! 阿妈和央金的这些故事特别是她们在“军车医院”关于背心的对话,当11然是后来那曲兵站的同志给我转述的。 我为父亲祭坟。他老人家虽然没有来得及看到这两个藏族孩子写给他的12信,没有听到他们对他买到的背心独特而温暖的解释,但我相信他在天之灵一 定能感受到西藏大地今日暖融融的阳光。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6、是(2 分) ( ) A.第段中“这些故事”指“我”离开顿珠家以后,顿珠的阿妈寻找顿珠和央11金,以及围绕背心展开的一番淳朴感人的对话和他们对背心的喜爱、 珍惜。3B “心里热乎乎的一点也不冷”和“保护心脏不挨冻的衣裳才叫背心”写背心 不仅给央金带来了身体的温暖同时也带来了心灵的温暖。 C文章的主体是写“我”的见闻,因此,文中的叙事线索是“我” 。 D文章通过记述“我”把父亲为自己买的背心送给正在雪地中乞讨的央金的故 事,从中看到了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灵魂,看到了人性的美在旋转升腾。 2.文章第段写了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3 分)3.结合选文内容,试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4

7、分)4.赏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分) 离帐篷不远处的雪地上站着两个藏族小孩,伸着冻肿的双手行乞,怯生生 地望着我们,眼睛仿佛已经生锈。5.选文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请简要写出两点。 (4 分)1.(2 分)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理解的能力。文章的叙事线索是“背心” 。2.(3 分)写“我”和顿珠、央金兄妹俩认识、交流以及赠送背心的过程。 【解析】做此类题可使用要素归纳法,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提取 出来,按照韩愈表达习惯表述出来即可。定位到文章第段可概括出: “我”和顿珠、央金兄妹俩认识、交流以及赠送背心的过程。 3.(4 分)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

8、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同时与题目呼应。 内容上:深化中心,点明主旨,写出了对“背心”独特而温暖的解释,同时表 达了对父亲的怀念之情。4【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掌握文章的内容,回答此题一定要分两步, 首先从选文的结构角度来赏析,照应开头,同时与题目呼应;第二步,从选文 内容的角度来赏析,深化中心,点明主旨,写出了对“背心”独特而温暖的解 释,同时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4.(3 分)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细致生动地写出了顿珠和央金兄妹俩在寒 冷的雪地里乞讨时的动作和惊诧的表情。 【解析】解答此题,要明确“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这个要求,如句子中的“伸 着冻肿的双手行乞”是行为动作的描写,而“

9、怯生生地望着我们,眼睛仿佛已 经生锈”是神态描写;对其作用的分析要结合表现人物心情的角度分析。 5.(4 分) (1)选文记叙了作者把父亲为自己买的背心送给正在雪地中乞讨的央 金的故事,可以看出作者富有爱心,并且做好事不留名,这是当今社会非常可 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大家学习;(2)央金和央金母亲的对话可以看出央金和母 亲淳朴率真,对于帮助自己的人心怀真挚的感恩之心。这一切都闪耀着人性的 光辉,是人世间最美的东西。 二、阅读下文,完成 16 题。 (19 分) 十毫升母爱 邓 琴 这半年,我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疲惫不堪,吃不好睡不好,身体慢 慢变差。春寒料峭,凛冽的风不时从门缝往里吹。瘦弱的我受

10、了风寒,终于熬 不住,病倒了。 丈夫建议:“要不把孩子姥姥接过来吧?帮忙带带孩子!”我却犹豫了。我从小就怕母亲。记忆中,母亲脾气暴躁,一直以凶神恶煞的面目出现。 我有丝毫让她不满意的地方,她便会严厉地指责我,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浓 浓的阴影。 母亲几乎没有夸奖过我,也许是没有文化的缘故,她甚至不懂得在我难 过之际给予一点安慰。高考结束,我的成绩不太理想,母亲却没有安慰我,只 是忙着做自己的事。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递给母亲看,她没有接,低着头冷 冷地说:“叫你不要报这么差的大学。 ”我默默收回了通知书,流着泪转身离去。5这些年,我们母女的关系一直淡淡的,交流很少,彼此都习惯了对方的 淡漠。 丈夫

11、瞒着我给母亲打了电话。没想到,她竟然很快从千里之外坐车赶来 了。打开门,看见母亲扶着墙壁站在我面前时,我竟有些不知所措。母亲晕车 厉害,一上车便开始吐。等到下车,虚弱得像丢了半条命。 我赶紧把母亲迎进门,母亲顾不上自己身体不适,一个劲盯着我看,说: “就你逞能,都累成这样了!”语气一如既往的不中听。我已经习惯了,无声 地笑了笑。 母亲来了,我的担子被她分去一部分,顿感轻松多了。我的病却很奇怪, 药吃了一周,不见好。尽管穿着厚厚的棉服,还是咬着牙关瑟瑟发抖。晚上我 早早地躲进被窝,母亲则在客厅打电话。连续几个晚上,她都在电话里和她的 老姐妹拉家常。 一天早上,母亲从外面回来,放下包便进了厨房。许

12、久,从厨房猫着腰 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看着她期 待的眼神,我忍着怪味把那碗汤水一饮而尽。和小时候一样,看到我乖乖的表 现,母亲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连续几天,母亲都会做一碗这样的汤水让我喝。我实在忍不住,问这是 什么东西。母亲说是一位老姐妹提供的秘方,专治体虚怕冷的毛病。听了这话, 我感觉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原来那些天,她和老姐妹们煲电话粥,是在帮我 找药方。 病假结束了,我得赶早上班。早上 7 点,母亲已不在家,她每天早早去11买菜,按她的说法,早晨的菜新鲜。我从小都在服从她,自然无法说服她多睡 一会儿。 我骑车赶往单位。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

13、了脖子。路上,有个12声音夹杂着风声钻进了我的耳朵:“阿姨,今天又这么早来接露水啊!”我好 奇地循声望去,一片树丛中,蹲着一个人,竟是母亲! 我远远地站着,听着那人和母亲的对话。13“阿姨,你在这接了一周了吧?每次一个多小时吧?这露水真的能入药146吗?” “我老姐妹说,不同叶子上的露水有不同功效,不管它有没有用,总要15试试。药方所需露水不多,每次只要这么一小瓶。 ” 母亲扬了扬手中的瓶子。那是一个口服液的瓶子,容量为十毫升。母亲16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久坐,为了十毫升露水,却在呼啸的冷风中不知疲倦地蹲 着。 母亲捶打着腰,蹒跚着往家的方向走去。我站在风中,看着母亲瘦小的17背影,不禁潸然泪下

14、。有些爱很微小,微小到只能用毫升衡量。即便十毫升的 瓶子,里面装的也是满满的母爱是我从未靠近却真实存在的亲情。 (选自今日文摘2016 年第 17 期)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文章第段含蓄地表现了我对孩子的爱。 B.文章第段写到母亲千里迢迢来帮我带孩子,到家时虚弱地像丢了半条命, 这里只写出了母亲来时的不易,并不能证明母爱。 C.即便十毫升的瓶子,里面装的也是满满的母爱是我从未靠近却真实存在 的亲情。这一段更是将母亲对我的爱表露无遗,赞扬了伟大的母爱。 D.文章先抑后扬,增加了文章的波澜,展现了作者由畏母到敬母的心路历程。 2.从最初对

15、母亲的淡漠, “我”如何一步步感受到母爱的?(3 分)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4 分)4.分析选文第段中画线句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 分)5.请简要分析选文第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 分)76.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 (3 分) 1.(2 分)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理解的能力。D 项中母爱来时的不易,就是对母爱 最好的证明,所以选项 D 是错误的。 2.(3 分) (1)母亲强忍着身体不适,不远千里赶来帮“我”照顾孩子。 (2)母 亲为给我治病千方百计的弄来偏方。 (3)母亲忍着病痛为我收集露水治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通读全文,可知感受到母爱是 在母亲来帮我带孩子后。从第段开始提取相关内容,并进行概括即可。 3.(3 分)母亲是一位脾气暴躁、严厉、对女儿态度淡漠却在心底深深的爱着女 儿,为女儿的幸福愿意舍弃一切的母亲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找到与母亲有关的事件和细节 描写,然后分别概括、分析,最后对结果进行加工合并。从第段中可提取出 母亲性格特点的词语:脾气暴躁、严厉。从第段中提取出淡漠,母亲来帮我 带孩子后感受到伟大的母爱,由此可总结出母亲对女儿态度淡漠却在心底深深 的爱着女儿。母亲不顾病痛为我采集露水治病,可以看出母亲为女儿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