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苏州园林》教案2 语文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450353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苏州园林》教案2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苏州园林》教案2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苏州园林》教案2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苏州园林》教案2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苏州园林》教案2 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苏州园林》教案2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苏州园林》教案2 语文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教学实录教学实录一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播放竹笛名曲姑苏行,在优美典雅而明 快的旋律中营造一种舒泰愉快的游园氛围。)师:同学们,咱们昆明因为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有“春城”的美誉;广州有“花城”之称,济南有“泉城”之名,重庆被誉为“山城”,拉萨是著名的“日光城”,那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是哪两座城市呢?生(齐):苏州和杭州。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有水平如镜的西湖引人入胜 。 那苏州又有什么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呢?生(齐):苏州有许多的园林。师:是的,“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通过朗读文字去神游苏州园林 。但是

2、在进园之前,大家必须拿到一张门票 。 如果你会读会写并且能解释课文后面的生字词,就能拿到一张门票,来试试看!(屏显。)注音:池沼( ) 轩榭( )丘壑( ) 嶙峋( )镂空( ) 蔓延( )着眼( ) 蔷薇( )败笔( ) 斟酌( )释义:重峦叠嶂 自出心裁 因地制宜 俯仰生姿 别具匠心师: 谁先来拿第一张门票呢?(一男生踊跃举手。)师: 你真勇敢,请你来读一读屏幕上的字词,注意读准字音哦!(生读,其中“镂空 ”的“镂 ”读成了一声,“着眼”的“着”读成了 zho。)师: 有些遗憾啊,未能完全读对!谁来给他纠正错误呢?(生朗读字词。)师: 完全正确,恭喜你已经获得入园的第一张门票。 请大家标注

3、字音并把字词齐读两遍。(生齐读。)师: 下面来解释文中的几个字词。生: 重峦叠嶂,形容山峰层层叠叠像屏障一样。2生: 俯仰生姿,形容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在文中指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师: 解释得很好!这两个成语都是形容词,一个形容山姿,一个形容树态,让人联想到美好的自然景象。文中有两个意思非常接近的词,是哪两个呢?生:“自出心裁”和“别具匠心”意思相近,都是指在技术和艺术方面出自内心的巧妙构思和设计。师: 那谁能解释一下“因地制宜”这个成语的意思呢?生: 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因,根据;宜,适当。师: 很好,抓住关键词“因”

4、便能准确理解词义了。 在我们学过的字词里还有没有把“因”字解释为“根据”之义的词语呢?生: 还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师: 嗯,还有“因势利导”。 同学们,积累词语就应该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字词已经过关,我们成功领到了“游览”苏州园林的门票。请大家跟随叶圣陶先生的引导,信步走进苏州的园林,去欣赏那醉人的风光。二、二、 图说苏州园林图说苏州园林欣赏天堂风光欣赏天堂风光(播放苏州园林音画视频朗读。)师: 刚才大家在看视频朗读的时候,神情都很陶醉,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对苏州园林的感受。生: 我感觉眼前看到的园林景致都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生: 古典优雅,静谧清幽,给人一种闲适的感受。 这都是建造

5、者们独具匠心的艺术设计的结果。生: 我的感受正如文中所说“如在图画中”。 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角落也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个字“美”!生: 看了视频心生向往,真是“人间天堂,风光无限”啊!师: 其实,苏州园林之所以这样美不胜收,得益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造诣 。本文的说明对象就是生(齐) :苏州园林。师: 苏州大大小小园林大概有 50 多处,园林景致可谓美不胜收,正如文中所说“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苏州园林堪称中国古典园林、山水园林艺术中的代表和典范。 那么苏州园林具有什么特征呢?它的艺术之美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3三、三、 概说苏州园林概说苏州园林

6、跟叶圣陶学习说明文的谋篇布局跟叶圣陶学习说明文的谋篇布局(一)默读课文,明确说明内容。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笔勾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注意中心句应该是最能体现苏州园林特点的句子。(屏显。)默读要求:勾画每一段的中心句,即最能体现苏州园林特点的句子。(生默读课文,师巡视并 作指导。)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 老师把课文中的每一段文字都配上了相应的图画,请大家看大屏幕,咱们现场删减出中心句。(屏显反映课文各段内容的图文并茂的画面。)生: 第一段的中心句是:“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师: 还可以再删减掉几个字,让语言更简洁吗?生: 苏州园林是我

7、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师: 提炼得很好,这样显得更加精练了!生: 第二段的中心句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第三段的中心句是“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第四段的中心句是“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师: 同学们注意,第四段不仅介绍了假山的堆叠还介绍了池沼。 那么苏州园林里的池沼有什么特点呢?生: 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师: 是的,这样概括才算完整准确。 接着往下找中心句。生: 第五段的中心句应该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第六段中心句是“花墙和廊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第七段的中心句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师: 完美的概括,接着提炼

8、后面几段。生: 第八段中心句是“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第九段的是“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师: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提炼,是否发现说明文中心句的特点了呢?生: 中心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大多出现在句首,起总括段意的作用。生: 应该体现说明对象的特征。4师: 是的,综合起来说就是“中心句是一个能够体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完整而简洁的句子” 。把每一段的中心句串联起来,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文章的基本内 容了。 下面请大家朗读每段的中心句,在心中描绘出苏州园林的初步印象。(屏显课文主要内容。生齐读。)( 1 1)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9、( 2 2)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 3)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4 4)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5 5)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6 6)花墙和廊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花墙和廊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7 7) 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8 8)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

10、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9 9)苏)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1010)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师: 我们跟着叶老不仅欣赏了优美的园林风光,还学会了概括说明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串联每段的中心句。(二)速读课文,明晰说明顺序。师: 同学们,此文可以说是说明文中的“标本”,值得我们学习的除了围绕中心句写作,还有一点,就是思路特别明晰, 请大家通过给这篇文章划分层次, 来体会和学习这一点。(生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生: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总说, 介绍苏州

11、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和影响。 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中间八个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师: 非常明显,本文是“总分总”的结构。 重点是如何把第二部分的内在顺序理清楚。生: 第二自然段为一层,其余为一层。 因为第二自然段介绍的是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师: 你能不能把写苏州园林总特点的句子读一读呢?生:“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师: 这是文中很关键的一个句子,后面的介绍都紧扣这一特征。 请大家齐读此句。(生齐读。)师: 那后面几个自然段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这一特点的呢?5生: 后面的第三至第六自然段分别从四个方面介绍了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 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

12、景远景的层次。所以还是“总 分 ”的关系。师: 这里也是明显的“ 总 分 ”结构 。 请大家想一想,第三至第六自然段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位置呢?生: 不能,因为后面的四个自然段,分别照应了 第二段中总特点后面写到的四个方面,不能调换。师: 观察很仔细,那么后面第七至第九自然段是从哪个角度介绍苏州园林的呢?生: 后面三个自然段是从苏州园林的局部、细处介绍了苏州园林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层层深入”的分析,我们清晰地看到作者在介绍苏州园林时是紧紧围绕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特征,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来写的,条理清晰,主次分明,特

13、征突出 。 我们一起来勾画本文的层次。(屏显课文结构图。)师: 跟叶圣陶学说明文的谋篇布局,同学们学到了什么?假如明天我们写一篇说明文,该如何安排结构?生: 我学到了写说明文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写,可以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写出层次,还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照应。师: 写说明文谋篇布局很重要,请大家记住要“抓特征,明层次”。 在梳理结构时大家是否注意到了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大家读一读,说说你对此结尾的看法。(屏显。)你对这篇课文的结尾部分有什么看法?生: 感觉收尾有些草率。生: 我觉得这是故意给文章留出让读者品味的余地,可以说的还有很多,但又不说完,让读者自己去欣赏和了解,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4、师: 叶圣陶先生曾经也是一位语文老师,而且被誉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 请大家来看一段背景资料。哪一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屏显。一生读。)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曾在小学任教达十年之久。以后,在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曾在小学任教达十年之久。以后,在中学中学 、大学教书,还担任过编辑。、大学教书,还担任过编辑。“五四五四 ”前夕开始写作。长篇小说前夕开始写作。长篇小说倪焕之倪焕之是中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之一,颇受文坛好评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之一,颇受文坛好评 。 所写作品构思缜密,结构谨严,所写作品构思缜密,结构谨严,风格

15、朴实,语言精练,被赞为风格朴实,语言精练,被赞为“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 代表作有代表作有夜夜多收了三五斗多收了三五斗,童话作品,童话作品稻草人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古代英雄的石像等。本文是作者为一本摄影集写的等。本文是作者为一本摄影集写的“序文序文 ”。6最初是以最初是以 “拙政诸园寄深眷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谈苏州园林”为题目,发表在为题目,发表在百科知识百科知识19791979 年第年第 4 4期上。期上。师: 读了这则材料,大家说叶圣陶这一结尾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生: 这是一本摄影集,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就自己去看吧!师: 作为一篇序文,苏州园林已经非常成功了!结尾简单的

16、一笔就收到了“无声胜有声”“言尽意不尽”的艺术效果。四、四、 细说苏州园林细说苏州园林跟叶圣陶学习说明文语言跟叶圣陶学习说明文语言师: 叶圣陶先生是“优秀的语言艺术家”,本文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传神,耐人寻味,堪称说明文的典范。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叶圣陶先生去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吧。(屏显文中 5 个重要的句子,学生自主品析。)1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3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4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5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