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西省南昌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仿真测试题a卷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442485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江西省南昌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仿真测试题a卷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历史】江西省南昌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仿真测试题a卷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历史】江西省南昌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仿真测试题a卷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历史】江西省南昌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仿真测试题a卷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历史】江西省南昌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仿真测试题a卷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江西省南昌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仿真测试题a卷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江西省南昌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仿真测试题a卷试题解析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西省南昌一中江西省南昌一中 2018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仿真测试题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仿真测试题A A 卷历史试题卷历史试题本卷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 “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 “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 “甸(田)”。这说明商代A. 宗法分封制形成中 B. 贵族爵位等级萌芽C. 统治秩序尚未稳固 D. 神权色彩比较浓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没有

2、体现分封制和宗法制,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涉及到的“子”“公”“伯”“侯”“男”等都是后来的我国封建社会的贵族爵位等级名称,所以材料说明在商代贵族爵位等级萌芽,故 B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统治秩序的稳定与否,故 C 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到封赏贵族的称谓,而不涉及神权色彩,故 D 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等级制度2. 秦汉法律规定,对国有财物的出入账目事项和保管情况要造籍登记,制作账簿,形成会计报告,并以日、月、季、年的时间和以县令长一一郡守一一丞相、御史或内史的行政次序逐级申报,接受上级的检查和监督。这反映出秦汉时期A. 封建国有经济成为集权统治的经济基础 B. 官僚政

3、治和集权政治的践行C.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成为政府主要任务 D. 郡县制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秦汉时期官僚制度的确立。秦汉时期已经确立了封建私有制,不是国有经济,故 A 项错误;材料中由地方官吏对财产问题进行严格的统计并且逐级上报,体现了官僚制度的确立和加强中央集权,故 B 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的严格管理,并不是主要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是提高行政效率,故 D 项错误,故选 B。3. 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

4、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2这一特色的是A. 秦朝的三公九卿B. 汉朝的“中朝”C. 隋唐的三省六部D. 宋朝的枢密院【答案】B【解析】三公九卿是指政府的大臣,彼此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与材料中微臣与大臣的关系不符,故 A 项错误;汉朝的“中朝”是 汉武帝时期用一些近信侍从如尚书、等组成的决策机构,而汉代的三公九卿则成为外朝即执行机构,故 B 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是相权分割为三,以加强皇权,故 C 项错误;宋代的枢密院是二府三司的组成部分,负责军事,其长官枢密使为政府大臣,故 D 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的

5、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典型的材料型选择题。解答此类问题要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本题主要抓住制度的特点,对选项进行分析比较,即可得出答案。4. 吕思勉指出:“汉代注释与阐述儒家经典的经学作为一门正统学问,成为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如郑玄遍注群经,号称最博学的人。而其经说,支离破碎,于理决不可通,以及自相矛盾之处,都不知凡己。此等风气既盛,治经者遂变为无脑筋之徒,虽有耳目之思,都用诸琐屑无关大体之处。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儒学脱离社会现实 B. 儒家正统思想逐渐走向僵化C.

6、儒家教化逐渐普及 D. 儒学成为功名利禄的敲门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的经学成为官员选拔和被重用的标准,以致儒学的经学成为“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导致汉代后期经学的败落,出现“治经者遂变为无脑筋之徒,虽有耳目之思,都用诸琐屑无关大体之处”,由此可知儒学的经学被利用而成为追逐功名利禄的工具,D 项正确。儒学经学从形成之初就具有与社会现实结合的传统,A 项排除;明清时期儒家正统思想逐渐僵化,B 项排除;C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的发展及影响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

7、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3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A. 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B. 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C. 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 民间手工业逐渐能与官营手工业相抗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庄园中的冶铁、制盐等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竞争的情况时有存在,但材料并未提及官营手工业发展如何,不能得出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故 A 项错误;庄园中的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形成竞争,以获取利润,有利于民间手工业发展,故 B 项正确;庄园经济是为了满足庄

8、园的需要,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故 C 项错误;庄园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的竞争只是“时有发生”,远不能达到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的程度,故 D 项错误。所以答案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庄园经济【名师点睛】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脆弱性:自然灾害和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压迫容易导致自耕农破产。6. 晚唐诗人罗隐在谒文宣庙诗中写到:“晚来乘兴谒先师,松柏凄凄人不知。九仞萧墙堆瓦砾,三间茅殿走野狐。 ”据此推断,这一时期A. 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 B.

9、 儒学失去社会统治地位C. 理学逐渐取代了传统儒学 D. 孔子的圣人地位被取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晚唐”“文宣庙中九仞萧墙堆瓦砾,三间茅殿走野狐”可知,晚唐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冲击,出现凄惨的现象,说明伴随着佛教的发展,儒学出现危机,A 选项符合题意。B 选项说法错误,虽然受到冲击,但是统治地位并没有失去;C 选项说法错误,此时理学并没有兴起;D 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这样的结论。7. 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4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祭祀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宋代祭祀礼仪的上述变

10、化主要归因于A. 科举制度不断成熟 B. 理学正统地位确立C. 小农经济相对发达 D. 文化氛围相对宽松【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在宋代出现了转机,祭祀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考试制度到宋代则大大强化,庶族与平民子弟通过科举跨入仕途的数量日益增多,从而影响到宋代文化生活的运行,故 A 正确;儒家本就讲究慎终追远,材料反映的祭祖两分局面变为共享,与理学的发展没有因果关系,故 B 错误;小农经济是否发达并不影响民间祭祖,更不能决定民间祭祖行为的重要性上升,故 C 错误;文化氛围的宽松不等于庶民阶层政治话语权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与题干所述现象之间没有必然的逻

11、辑关系,故 D 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科举制影响【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相关知识,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 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对中国在内的汉文化圈诸多国家,以及西欧国家启蒙影响深远。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另一方面,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8. 根据

12、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 20%以上,而到 1820 年清朝,竟只有 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A. 清朝经济的衰败 B. 小农经济的影响C. 市镇经济的发展 D. 坊市制度被打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与商品经济有直接关系,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下降,说明中小城市人口增加,结合所学,明清中小市镇发展迅速,市镇工商业繁荣,带来的的人口的增长。故项正确;A 中衰败错误;B 与题意相反;D 是宋朝。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古代城市的发展59. 明朝一位学者指出:“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

13、,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大手段。 ”这揭示出宋朝A. 强干弱枝实现王朝鼎盛 B. 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C. 彻底根除地方割据基础 D. 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指的是强大中央,弱化地方,这是立国之根本,从而得到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目的,故答案为 B 项。A 项与材料“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不符,故排除;地方割据的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 项说法太绝对,故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排除 D 项。点睛: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过程中表

14、现出两种明显的发展趋势,一是中央权力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以此加强中央集权;二是君主权力不断增强,丞相权力不断削弱,以此加强君主专制。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分清某一措施是加强中央集权,还是加强君主专制。10. 据统计,从 1840 年至 1894 年,我国粮食商品率由 lO%增长到 16%。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近代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B. 引进西方技术农业发展迅速C. 经济作物大量销售到世界市场 D. 列强大量收购粮食出口激增【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从 1840 年至 1894 年,我国粮食商品率由 lO%增长到 1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日益卷入资本

15、主义世界市场,经济作物大量销售到世界市场,故粮食商品率增长,故 C 正确。近代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属于近代中国的特点,故 A 排除。当时中国没有引进西方技术导致农业发展迅速,故 B 排除。列强大量收购粮食,不符合史实,故 D 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11. 晚清时期,外国商品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严重滞销到逐渐打开市场的转变过程。促成这一转变的因素不包括A. 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B.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C.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 D. 近代运输业的发展【答案】C6【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晚清时期,外国商品在中

16、国经历了一个从严重滞销到逐渐打开市场的转变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导致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 A 正确,排除。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是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的重要因素,故 B 正确,排除。近代中国近代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故 C 错误,符合题意。近代运输业的发展,有利于商品流通,故D 正确,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12. 有资料统计表明,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在前清光绪、宣统年间通常用五、六千人这般工人的籍贯多半是广东、宁波、湖北、安徽、天津等处。 ”甲午战后的上海, “劳工的出身地极不统一”,来自全国各地,致使“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 ”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 近代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 D. 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答案】A【解析】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