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五首(望江南、渔家傲、江城子、武陵春、破阵子)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2441483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词五首(望江南、渔家傲、江城子、武陵春、破阵子)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词五首(望江南、渔家傲、江城子、武陵春、破阵子)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词五首(望江南、渔家傲、江城子、武陵春、破阵子)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词五首(望江南、渔家傲、江城子、武陵春、破阵子)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词五首(望江南、渔家傲、江城子、武陵春、破阵子)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词五首(望江南、渔家傲、江城子、武陵春、破阵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五首(望江南、渔家傲、江城子、武陵春、破阵子)(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词派”“ 豪放词派”两大派。因明人张娫(yn)有“少 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婉约派以 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发扬 柳永词铺叙、描写的特色,又吸取东坡词个性鲜 明的长处,融为一体,形成“词人之词”之正宗 。在内容上坚持“词庄词媚”的主张,多以艳情 为题材;在形式上则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 ,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风格委婉、绮丽。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 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婉约派:文学常识 2、豪放派: 是与“婉约派”对举之宋词流派。由北宋词 人苏轼所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重要作家还有张

2、元干、张孝祥、陈亮等。此派词 人,多有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胸怀 坦荡,抱负远大,故能突破“词为艳科”的藩( fn)篱。凡抒情、状物、记事、说理、怀古、感 旧、无事无意不可人间,开拓了词的题材领域。又 敢于突破格律束缚。“不喜裁剪以就声律”。畅所 欲言,直抒胸臆。意境雄奇阔大,风格豪迈奔放, 语言流利畅达,把词引向健康、广阔的道路。豪放 派词人南宋居多,人才济济,因辛弃疾成就突出, 故又称“辛派”。作者简介温庭筠(约 812866),原名歧,字飞卿。 晚唐 (朝代)太原祁人。诗词兼工,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诗与李商 隐

3、齐 名 , 并 称 “ 温李 ” ; 词 与 韦 庄 齐 名 , 并 称“ 温韦 ”。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以后蜀赵承祚(zu )所编花间集而得名。词在晚唐,受社会风 气的感染,渐渐背离了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特 色,走上了剪翠裁红、调脂弄粉的歧途,专在女 人的容貌、服饰和姿态上下功夫。晚唐词人温庭 筠的作品代表着这种创作倾向。在温庭筠死后半 个世纪,五代西蜀的赵承祚收集温庭筠、皇甫松 、韦庄、薛昭蕴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 集。此派尊温庭筠为鼻祖,以韦庄成就最高, 写闺情,写离别相思,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 响。词作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 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

4、 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 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 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这是一首闺怨词,描写一个女子盼望爱 人归来的一片痴情。“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 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 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 心碎。 “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 理变化?品读赏析小结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短 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

5、间而 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 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 ;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 后的“肠断”。景物层出,情感起伏。全 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 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显示了它高度 概括、凝练的特点。范仲淹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 今属江苏)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 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 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 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他的词风格明健,善写 塞上风光,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我 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6、乐而乐。”作者简介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 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 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 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 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 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 花白,战士洒下眼泪。译文渔 家 傲秋 思上阕写景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下阕抒情异燕然未勒抒发思乡忧国之情借借 景景 抒抒 情情文脉结构 衡阳雁去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长烟落日家万里-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苍凉悲壮)(沉郁雄浑)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通过对塞外风景的描写,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

7、国的情怀,同时也表现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主题思想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北宋词坛的革新大家,文学上造 诣非凡,在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文艺理论等各个领域都有 极高的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诗文有东 坡七集。 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政治上不得意。曾 因早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这 首猎词。作者简介苏轼 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 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 ,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

8、为了酬报太守 ,人们倾城出动,紧随身后。我要亲自搭弓射虎,看!咱 多像当年的孙权,英姿勃发,意气豪放。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 ,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 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 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 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 ,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译文本文共用了哪三个典故?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1亲射虎,看孙郎:2遣冯唐:3射天狼:孙郎即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三国志吴书孙权传 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 了老虎。词人的意

9、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 这突出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冯唐,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年老的郎官。据史记张释之冯唐 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 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 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 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天狼,星名,即天狼星。古代传说,狼星出现,必有外来的 侵掠。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借此表达 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好一个豪放不羁的英雄;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鬃微霜,又何妨”,此豪一

10、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词人是如何塑造这个形象 的?江城子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 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上阕:好一幅威武雄壮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 :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 年)冬苏轼与同 僚出城打猎时所作。作者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 壮观场面,抒发了自己渴望亲临战场、杀敌报 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 爱国思想,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

11、 的愿望。全词感情奔放,气概豪迈。主题思想李清照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 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著名女词人, 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她出生在一个文学气 氛浓厚的家庭里,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 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 入据中原,她和丈夫避兵江南,经历国破家 亡的苦难,赵明诚中途病死,生活颠沛流离 ,境遇孤苦。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 时期,前期词多写其悠闲生活,轻快活泼, 富有生趣。后期词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写得深沉哀痛 。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 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写作背

12、景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 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人金 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 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 赵明减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 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 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 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 已经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 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 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 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 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 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 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 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 ,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 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

13、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 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 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词作大意武陵春(1)主题思想本词写于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人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在孤苦凄凉的环境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2)文脉结构武陵春上阕:写眼前凄清景色,凄楚心情 下阕: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品读赏析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 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 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 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 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 作者的满怀愁绪。两

14、篇文章都用同 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 ,应该学习这种写法。武陵春(1)主题思想本词写于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人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在孤苦凄凉的环境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2)文脉结构武陵春上阕:写眼前凄清景色,凄楚心情 下阕: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品读赏析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 个词说明了什么?“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 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 ,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 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 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 ,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 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武陵春

15、(1)主题思想本词写于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人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在孤苦凄凉的环境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2)文脉结构武陵春上阕:写眼前凄清景色,凄楚心情 下阕: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品读赏析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 ,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 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 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 朴、率真。本词写于李清照南渡之后。词 人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 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在孤苦凄凉 的环境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借 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 苦闷和忧愁。主题思想探究学

16、习比较望江南和武陵春这两首词有什么相同之处?、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望江南清新明快,武 陵春直率凄婉。 、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 、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 惨心境。 两首词都写闺情,都写女子对丈夫的思念。武陵春除 此之外,还包括家国之恨、故国之思、情感较为深广。两 首词都细腻生动地再现了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宛转起伏 ,富于变化。望江南反映了思妇喜悦、急切、兴奋、 失望、伤心、哀怨的心理变化。武陵春从愁思满怀写 起。经历片刻的轻松,终于忧愁难遣。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 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南 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主要 成就是词,他的稼轩词存词六百 多首。一生力主抗金,其词抒写力图 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 难酬的悲愤,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 为“稼轩体”;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 山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