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1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B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441287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1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2011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B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06-2011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B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06-2011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B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06-2011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B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06-2011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B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2011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B》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2011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B(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06-2011年度 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一、社会影响重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2011 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赞美词“ 捍祖国强盛”错成了“撼祖国强盛”,舆论哗然。“捍”是保卫 、防御的意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虽然读音相同, 但两个字并不通用。故宫“撼”事,令人遗憾。二、简繁体转换中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復/複。2011年 出品的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出现“光複”字样,其实 都应作“光復”。“復”,表示转回来、还原、恢复等义,“光 复”的“复”指恢复,故对应的繁体字应为“復”;“複”的本义 是有里子的衣服,引申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2、重复,如“山 重水複”“複印”。三、建党九十周年时,媒体上经常出现的知识差错是: 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 头组成的图案。”镰刀代表农民阶级,锤头代表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共产党依靠的两大基本阶级。锤 头和镰刀交叉的图案,代表工农联盟。四、在报道工程建设时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龙”误为“合拢”。 2011年7月,杭州钱江三桥发生部分坍塌事故,有关报道中说,大 桥在施工中曾存在“过分强行合拢”的问题。其中的“合拢”应作“合 龙”。传说天上的龙有吐水的本领,故人们把大坝未合龙时的流水 口比作龙口;而把修筑堤坝

3、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 ,叫作“合龙”。“合拢”只是靠拢在一起,与“合龙”不是一回事。五、普遍关注而又普遍读错的一个金属元素是:“铊”。“铊”是一 个冷僻字,因为社会事件中出现了“铊”,从而进入了公众视野。这 是一个多音字。读tu时,同秤砣的“砣”;读t时,则表示一种元素 名称,不少人却把它误读成tu。铊的化合物有毒。2011年6月,中 国矿业大学发生学生“铊中毒”事件,某些电视主持人在播报有关新 闻时,把“铊中毒”读成了“tu中毒”。六、灾害事故报道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是:泄露/泄漏。媒体在报道 日本核电站时,有的用“泄露”,有的用“泄漏”,前者是用错了的。 “泄露”的对象是机密的信

4、息;“泄漏”则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也可 以指抽象的情报、信息等,使用的范围较广。凡是液体、气体等的 漏出,应当说成“泄漏”。七、媒体上容易误用的一个称谓是:村长。我国村民委员会组 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其主要领导称“村民委员 会主任”,简称“村主任”。媒体在报道当下农村新闻时,经常把“村 主任”误称为“村长”。这是语言运用中的滞后现象。八、在使用计量单位时常见的错误是:把“摄氏度”分开来说成“ 摄氏”多少“度”,如“摄氏15度”“摄氏20度”。准确的说法应是:“15 摄氏度”“20摄氏度”。摄氏度是温标的一种,由瑞士天文学

5、家摄尔 修斯制定。这是一个法定计量单位,不能随意拆开。九、学生作文中容易出错的一句引语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 年之计”容易误为“一年之季”或“一年之际”。这是一句古谚,大意 是说,要在一年开始时多做工作,为实现全年的奋斗目标打好基础 。“计”,计划、规划,误为“季度”“季节”的“季”或“边际”“国际”的 “际”,都是不对的。十、街头商店用字中常见的差错是:“家具”误为“家俱”。“具”, 义为器具、用具。“家具”即床、柜、桌、凳等家庭用具,故用“具” 。“俱”,义为全、都、一起,如“面面俱到”“与生俱来”。前者为名 词,后者为副词,两者不容混淆。2010年十大语文差错 一、最容易被写错的成

6、语是:美轮美奂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 美轮美奂”也成为新闻媒体在相关报道中 使用频率最高的形容词,但其中的“轮” 往往被写成了“仑”或“伦”。美轮美奂指 建筑物高大美观,“轮”的意义是“高大” 。 二、最常被写错的地名是:黄浦江。“黄 浦”和“黄埔”音同形近,人们往往把黄浦 江错写成“黄埔江”。 三三、经常被混淆的词是:截止/截至。“截止 ”的意思是活动已经停止,一般用于某一时 间之后;用于某一时间之前的应当是“截至” ,如“截至昨日,已有上千人报名”。 四、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是:囊括。 2010年广州亚运会举办期间,“囊括”一词 频频见诸新闻,例如“中国军团在2010年

7、广 州亚运会囊括金牌199枚,位居金牌榜首位 。”语言文字专家指出,“囊括”的意思是无 一遗漏,只要不是将所有的金牌都收入囊中 ,就不能用“囊括”。 五、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如 :“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 题,令世界为之侧目。”这里的“侧目”应改 为“瞩目”。所谓“侧目”,是指斜目而视,形 容愤恨或者畏惧的样子。 六、繁体字容易误认的是:晝。“晝”是“昼” 的繁体字,常被误认作“書”(书)或“畫”( 画)。2010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便把古 诗名句“花市灯如昼”误读为“花市灯如书”。 选入某教材的古文名篇昼锦堂记,也被 误作画锦堂记。 七、书名或栏目名称最常见的差错是:

8、“精粹”误为 “精萃”。不仅电视台、报纸的时事、文摘栏目喜欢 用“精萃”为名称,连许多书名也跟着犯错。其实, “精”指经拣选的好米,“粹”指纯净而无杂质的米, 两者并列,引申指提炼出的好东西。而“萃”常用义 为集聚,是动词,如“荟萃”“集萃”等,没有精华的 意思。 八、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们普遍认为它描写的是 冬天的景色,梨花开放透露出春天的消息,央视“ 青歌赛”上就曾出现这样的理解。其实这两句诗出 自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它们是千古咏雪名句,写的是“胡天八月即飞雪”, 并非实写梨花,也不是形容冬景。九、用汉字数字表示年份时常见的

9、差错 是:以阿拉伯数字“0”代替汉字数字“ ”。这一差错在2010年出现频率较 高。 十、在否定句式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 无时无刻。常常被当成“每时每刻”使用 。语言文字专家指出,“无时无刻”必须 与“不”搭配才能表达肯定的意思。而“ 每时每刻”常与“都”搭配。2009年十大语文差错 一、经常混淆的概念是:“祖国”和“新中国” 。2009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在相关纪 念活动和媒体报道中,“祖国60岁生日”频频 出现,正确的说法应是“新中国60岁生日”。 “新中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指祖 先世代居住的国家,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有 5000年的文明史。 二、经常误用的量词是:位。如:“

10、三位 罪犯落入法网”“我是一位歌手”。作为量词, “位”是含有敬重意味的,不应用于“罪犯”等 不应受到敬重的人,也不应用于自称。 三、媒体中容易用错的成语是:首当其冲。 如:“他首当其冲坚持上一线工作”“大地让人 首当其冲想到的是母亲”。这类说法不仅出现 在广播电视中,也出现在报刊图书里。所谓“ 首当其冲”,义为首先受到冲击,遭遇灾难与 不幸,不能理解为“冲锋在前”,也不能简单 地等同于“首先”。 四、日历上的常见用字错误是:“己醜年” 的“醜”。2009年是农历己丑年,有人以为“ 丑”的繁体字是“醜”,就在日历中将“己丑年” 误为“己醜年”。其实“己丑年”里的“丑”本有 其字,它是地支的第二

11、位,和繁体字“醜陋” 的“醜”无关。 五、地方宣传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故里。 一些地方为了提高知名度,常号称是某名人 的“故里”,理由是该名人曾在当地居住。其 实,“故里”指的是故乡、家乡。住过的地方 应称“故地”,住过的居室应称“故居”,它们 和“故里”不是一回事。 六、影视剧中经常写错的人名是:貂蝉 。如:“貂婵是所谓的四大美女之一”。三 国演义中貂蝉出现在汉代,当时人认为“ 貂”与“蝉”都是美好的事物,因此用来作美 女的名字。“婵”可以形容女子姿态美好,但 人名“貂蝉”是不能写成“貂婵”的。 七、菜单上经常出现的错误的菜名是:宫爆鸡丁。 不少人误以为此菜出自宫廷,其烹饪方式是爆炒, 因而

12、得名“宫爆”。其实,正确的写法应是“宫保鸡 丁”,它的得名和清代丁宝桢有关。此人曾官封太 子少保,被尊称为“丁宫保”。据说,丁宝桢的家厨 擅长花生炒鸡丁,后来这道菜由丁府传到民间,因 此得名“宫保鸡丁”。 八、网络中容易混淆的字是:“帖”和“贴”。网 上的“发帖子”“读帖子”经常误为“发贴子”“读贴子” 。帖,音ti,核心含义是写有文字的纸片,是名 词。贴,音ti,核心含义是把薄片粘到别的物体 上,是动词。网上的“帖子”,虽非纸质,但其以简 短的文字记录、传递信息的特点,与传统的“帖子” 相同,是不能写成“贴子”的。 九、时政文章中容易出错的词语是:兴亡周期律。 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在同

13、毛泽东的交谈中, 他说到中国历史上不少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 焉”,没有跳出“兴亡周期律”的支配。“兴亡周期律” 这一概念由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直至今天。 但长期以来,媒体宣传中都将“兴亡周期律”误为“兴 亡周期率”。“周期律”是一种规律,指事物发展过程 中某些特点反复出现,不是两个数值的比率。 十、引文容易张冠李戴的是:“以铜为镜,可以 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 明得失。”媒体在引用这段话时,常说成是唐代名臣 魏征所言。其实,这是唐太宗在魏征去世的时候说 的。他的意思是善于进谏的魏征去世,使自己少了 一面镜子。 2008年十大语文差错 一、电视中引用名言经常读错的

14、字是:“有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乐”。此处应该读 l,往往误读成yu。不仅谈话节目中嘉宾 读错,主持人也容易读错,连北京奥运会开 幕式上,也有主持人读成“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yu乎”。 二、社会热词容易读错的是:三聚氰胺。 2008年有关食品安全的报道,使三聚氰胺 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氰胺”应读qngn ,但不少人误读为qngn。尤其是“氰”字 ,多年来人们一直把“氰化钾”“氰化钠”的“氰 ”读成qng,已经成为一个习惯性误读。 三、高考作文中的高频别字是:“震撼”误 为“震憾”。2008年高考,不少考生写汶川 大地震时,用到“震撼”一词,但往往误为“ 震憾”。“撼”为手旁,义为以手摇

15、物;“憾” 为心旁,义为心有缺失:两者形近而义殊 。 四、旅游景点说明牌的常见别字是:“故里 ”误为“故裏”。大凡景点都会重点介绍当地 名人,告诉游客某地是某人“故里”。有人 误以为“里”的繁体字是“裏”,结果在用繁体 字书写的说明牌中,“故里”往往误为“故裏” 。其实“里”字本有其字,和“裏外”的“裏”不 相干。 五、新闻报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狙击/阻 击。如:“狙击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长三 角狙击赤潮”。两处“狙击”应为“阻击”。“狙 击”和“阻击”同为军事术语,但含义不同:“ 狙击”是进攻性的偷袭,“阻击”是防御性的 阵地战。 六、社会机构称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营利 /盈利。媒体新闻中

16、,经常把“非营利机构” 误为“非盈利机构”。营利是指主观上谋取利 润,盈利是指客观上获得利润。两者的出发 点是不一样的。 七、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词是:期间。如:“期间 ,我曾三上北京”“期间,我参加了一次考试”。两 处“期间”应为“其间”。“期间”前面必须有修饰语, 指明具体的某段时间,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这个 词是不能单独放在句首做状语的。 八、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成语是:望其项背。“只 能望其项背”这类错误用法,不仅出现在一般的新 闻报道中,也出现在某些知名作家的笔下。所谓“ 望其项背”,义为能看见别人颈项和背脊,这说明 距离不大;要强调距离悬殊,应采用否定式,说成 “不能望其项背”“难以望其项背”,或者反问式,如 “怎能望其项背”。 九、财经新闻中容易出错的术语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