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人教版中考政治第一部分考点研究七年级(上、下册)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52438389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人教版中考政治第一部分考点研究七年级(上、下册)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5人教版中考政治第一部分考点研究七年级(上、下册)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5人教版中考政治第一部分考点研究七年级(上、下册)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5人教版中考政治第一部分考点研究七年级(上、下册)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5人教版中考政治第一部分考点研究七年级(上、下册)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人教版中考政治第一部分考点研究七年级(上、下册)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人教版中考政治第一部分考点研究七年级(上、下册)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 考点研究七年级 (下册)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中考考点剖析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法律的三大显著特征(P85)(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013玉林7涉及)(2)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2014北海17(1)涉及;2012南宁1、玉林8(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014梧州12涉及)法律的规范作用(P87)2013玉林7涉及、玉林16(3)涉及(1)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 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2)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 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

2、什么。(3)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P93)(2013梧州4;2012梧州5)(1)含义: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2014北海17(1)涉及(2)基本特征: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2014梧州2)我国刑罚的种类(P94)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1)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2)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3、四种。内 容一般违法行为犯 罪社会危害一般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属于严重违法。易混辨析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2014北海4涉及;2012北海10)触犯法律民事违法行为违反了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行政违法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触犯了刑律(刑法及有关犯罪的法律)。处罚方法民事违法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要受到行政制裁。犯罪要受到刑罚处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联系一般违法与犯罪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有着密切联系:二者都是违法行为,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二者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

4、2014玉林8)启示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错误和危险的,一个人不注意防微杜渐就有可能由小错误发展到违法犯罪。所以青少年要注意从小树立纪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自觉守法、护法,做“四有”新人。(2014北海4涉及)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1)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2)要重视道德修养,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3)培养高雅生活情趣,克服盲目从众和猎奇心理,远离不良诱惑。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家庭保护的含义、基本内容(P101)(1)含义: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

5、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2)基本内容: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的职责和抚养的义务;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的含义、基本内容(P101 102)(1)含义: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它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 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2)基本内容: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

6、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等。(2014玉林7;2012梧州4)社会保护的含义、基本内容(P102103)(1)含义: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它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以及受教育权、财产权和人身权的保护等方面。(2)基本内容: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荣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公共场所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禁止有害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及侵蚀其思想的行为等。(2014桂林5、北海10;2013玉林8)司法保护的名称(P103104)(1)含义:要求公安机关、人民

7、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2)基本内容: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实行特殊制度;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等。易混辨析 四大保护的名称、保护内容、基本内容、主体、地位及违法现象名称保护内容主体地位违法现象家庭保护抚养、监护、教育。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基础不让上学、让打工、打骂孩子、虐待孩子、不管孩子、不给抚养费等。学校保护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生命安全的保障。有关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举足轻重危房上课、体罚学生等。社会保护对社会文化、劳动保护以及受教育权、财产

8、权和人身权的保护。包括所有与未成年人接触的组织和个人。重要组成部分招收童工;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向未成年人传播淫秽等毒害未成年人的读物等。司法保护维护合法权益,做好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公检法司法部门。重要保障歧视刑满释放的未成年人;不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侵犯其合法权益等。易混辨析 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区别过程主要内容刑事诉讼由侦查机关对犯罪行为进行侦查,抓捕犯罪嫌疑人,再由公诉人对被告人进行起诉(或由被害人或其家属自诉),法院进行判决以追究其刑事责任的过程。处理刑事案件,追究犯罪者的 刑 事 责 任。民事诉讼原告起诉,被告应诉,法

9、院进行判决或者调节以解决纠纷的过程。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主要解决民事纠纷。行 政 诉诉 讼讼( 俗称“民 告 官”)行政行为相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服(如某人对其违法交通规则的判决不服),而到法院起诉行政机关,法院对案件进行判决的过程。处理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的纠纷被告一方永远是行政机 关 或 法 律 法 规 授 权 的 组织。聚焦广西中考命题点1 法律的特征、作用(2014钦州2,2分)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中共中央批准每年12月4日为法制宣传日B. 环保部门倡导不要随意丢弃废旧电池C. 刘汉

10、犯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D. 国务院决定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C【解析】考查点:法律的特征。解题思路:理解法律靠国家强制力(警察、法庭和监狱等)保证实施。在解答时首先应明确题意的要求,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的关键词语:中共中央“批准”、环境部门“倡导”、国务院“决定”,均不属于“强制”的意思,不符合题意。命题点2 一般违法与犯罪 (2014百色 5,2分)据报道,今年5月28日,在山东招远市某餐厅,6名邪教成员向就餐的人索要电话号码,遭到一名女士拒绝后,竟将其残忍殴打致死。案发后,5人涉嫌故意杀人罪被警方刑事拘留,1人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被另行处理。

11、案例中邪教成员的行为属于 ( )CA. 一般违法行为 B. 行政违法行为C. 刑事违法行为 D. 民事违法行为【解析】考查点:违法行为的类别。 解题思路:从题干中“将其残忍殴打致死”“涉嫌故意杀人罪被警方刑事拘留”等关键信息可以得知,邪教成员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即刑事违法行为。命题点3 特殊保护 (2014来宾4,2分)2014年初,教育部发布通知,提出“禁止在中小学幼儿园内吸烟”“建立禁烟工作长效机制”等一系列禁令。该通知的发布 ( )A. 能够杜绝香烟对未成年人的毒害B. 可以确保教师从此以后不再吸烟C. 体现国家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D. 是打造文明和谐校园的最佳路径C【解析】考查点: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解题思路:题干中的关键词句:教育部发布禁令“禁止在中小学幼儿园内吸烟”,这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关注和保护。A B D都是错误观点,其“杜绝”“确保”“最佳”的表述太绝对,应排除。2014贺州15(1),1分2014年3月31日是第十九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为此全国各地的学校都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紧急疏散、防电防火等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演练活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这些活动的开展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哪一方面的保护?学校保护。(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