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浙江省金华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试题20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437683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浙江省金华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试题20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物理】浙江省金华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试题20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物理】浙江省金华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试题20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物理】浙江省金华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试题20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物理】浙江省金华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试题20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浙江省金华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试题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浙江省金华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试题20(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金华一中金华一中 2012-2013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高二 生物(理科)生物(理科) 命题:翁剑青 校对:杨扬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20 题每小题题每小题 1 分,分,21-40 题每小题题每小题 2 分,总分,总 分分 60 分)分) 1下列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则生物就没有进化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接受选择的是生物的表现型 C同一物种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如消除了地理隔离,也不会有基因的交流 D并非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才产生

2、生殖隔离 2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原先属于同一个物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到不同的 小岛上,形成了不同的物种。对于新物种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 A不同小岛上的种群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B自然选择对不同小岛上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别 C不同小岛上种群的基因库会形成明显差异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D分布到各个小岛上的不同地雀开始时种群的基因库无差异 3某种群中,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有 2 000 个,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有 2 000 个,基因型 为 aa 的个体有 6 000 个。它们迁移到一个孤岛上自由交配繁衍。A 基因在初始时的频率和 繁衍两代(假设子代都存活

3、)后的频率分别是( ) A0.2 和 0.3B0.3 和 0.5 C0.2 和 0.5D0.3 和 0.3 4. 右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 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 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 B. 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 C.血红蛋白属于的成分 D.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中,中 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 pH 基本稳定 5.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载体蛋白 唾液淀粉酶 二氧化碳和氧气 Na+ 血浆蛋白 A B D 6.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ks5u 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

4、浆的 pH 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 C.细胞不断地进行需氧呼吸 D.肝脏储存的肝糖元在血糖浓度下降时不断地释放入血液中 7右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 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分别为 ( ) Aa 和 b Bb 和 a Cb 和 c Dc 和 b 8.在马铃薯的贮存过程中,为了防止其发芽,可施用一定浓度的 A乙烯 B赤霉素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9.如下图所示,用燕麦幼苗进行的向光性实验(锡箔套不透光,云母片不透水) ,一段时间 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 2A B C D 10用同位素14C 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

5、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14C 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右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处理甲图中 A 端,不可能在甲图中 B 端探测到14C 的存在B处理乙图中 A 端,能在乙图中的 B 端探测到14C 的存在C处理乙图中的 B 端,能在乙图中的 A 端探测到14C 的存在D处理甲图中的 B 端,能在甲图中的 A 端探测到14C 的存在11 足球运动员踢球瞬间,在突触小体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 A电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 12能识别抗原的一组细胞是( )ks5u 巨噬细胞 T 细胞 B 细胞 记忆细胞

6、浆细胞 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 ks5u A B C D 13下列有关抗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的抗体包括抗毒素、白细胞介素-2 等,它能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的反应 B抗体的化学本质多为蛋白质,少部分是 RNA 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也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D人体内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与外分泌液中也有 14下列与免疫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效应 B 细胞能发生“染色质染色体染色质”的变化 B利用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能检测血清中是否含有相应病毒 C正常情况下,被感染的体细胞能形成抗原-MHC 复合体移动到细胞的表面呈递出来 D巨噬细胞的 MHC 分子与进

7、入细胞内的蛋白质类抗原直接结合形成抗原-MHC 复合体 15将灵敏电表连接到神经纤维表面(如图 1)和突触结构两端的表面(如图 2) ,每个电 表两电极之间的距离都为 L,当在图 1 的 P 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时,测得电位变化 如图 3。若分别在图 1 和图 2 的 a、b、c、d 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 点离左右两个 电极的距离相等) ,测得的电位变化图正确的是( )Aa 点对应图 5Bb 点对应图 3Cc 点对应图 3Dd 点对应图 4 16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用 HLA 表示 B该病毒不能经昆虫传播,也不会通过食物、握手或马桶座传播 C它侵入人体后只

8、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 T 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 D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因而艾滋病是一种遗传病 17. 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3A在测量浑浊度的同时,并不需要每次镜检计数 B计数时酵母菌的芽体都应作为个体计入在内 C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之前呈“J”形增长 D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后,会在该值上下波动 18. 右图表示某儿童先后两次接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 血清中相应抗体浓度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 点对应时刻是第一次接种时间,第二次接种时 间在 D 点之后 BCD 段体内开始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 CDE 段浓度上升的原因是记忆细胞数目的增多 D

9、BC 段相应的效应 B 细胞中内质网膜不断转化成高尔基体膜 19某一外伤病人,可以说话但不能理解语言,即可以听到声音,却不能理解它的意义,其受 损的中枢( ) A白洛嘉区 B听觉中枢 C韦尼克区 D感觉中枢 20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 为神经纤维 上的实验位点,C 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 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将药物放在 A,刺激 B,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 B,刺激 A,肌肉收缩 将药物放在 C,刺激 B,肌肉不收缩将药物放在 C,刺激 A,肌肉收缩 ABCD 21养鸡场鸡舍中清晨和傍晚用稳定

10、的灯光延长光照时间以提高产蛋率。下列分析不正 确的是( ) A延长光照刺激可直接通过体液调节提高产蛋率 B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C鸡的产蛋行为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 D鸡的产蛋行为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22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有些激素的受体在细胞膜上,有些受体在细 胞内。ks5u B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转运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C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23某地区原为森林时,灰尺蛾约占总数的 99,黑尺蛾仅占 1;建成工业区几年后,统计结

11、果则是黑尺蛾占 99,灰尺蛾占 1。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4ab1 2 3 A工业黑烟使灰尺蛾变黑 ks5u B不定向变异的作用C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D灰尺蛾迁出,黑尺蛾迁入24下列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在 a 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1 中内容物释放至 2 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C2 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 3 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1 中内容物使 b 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 25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 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

12、是( ) 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 B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 D机体首次接触致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 26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免疫中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B白细胞介素-2 能启动致敏 B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不能产生记忆细胞 体液免疫中效应 B 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27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的调节因素正确的是( )A动物占有的领域越大,越有利于种群增长 ks5uB内分泌调节只影响动物的个体行为而不影响种群数量C极端天气对种群数量的调节作用不受种群密度

13、制约D捕食是对种群数量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 28右图用来表示田鼠种群的理想增长曲线和在某自然环境中的实际增长曲线,关于曲线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 区域(图中阴影部分)可以代表环境阻力的大小 严密封储粮食,保护田鼠天敌等措施可以使 e 点向下 移动 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是 de 段 人工灭鼠时要将田鼠数量控制在 c 点 29. 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表示促进作用, “-”表示抑制作用。 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激 激 激 激 激激激+激 激 a+激 激 b XYZ激 激 激 激 激激激+激 激 a+激 激 b XYZA图中 X 与 Y 分别

14、代表下丘脑和垂体 B结构 X 接受的刺激来自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与神经调节无关 C图中激素 a 与激素 b 分别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能反馈调节激素 a 与激素 b 的合成与分泌 30为验证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某同学给几个刚进食的小鼠的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 岛素溶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制),观察现象。若小鼠出现惊厥,则达到目的。下列相关叙5述不正确的是( ) A为使反应出现得较快且明显,实验前,应将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元 B应设置注射等量酸性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 C应设置口服胰岛素的实验组,对照组灌喂等量的清水 D出现惊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的半注射葡萄糖溶液抢救,另一半不予抢救 31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 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 A浓度高于 10-6 mol/L 的生长素会 抑 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 M 值 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