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四新新区连通港规划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2434073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四新新区连通港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武汉四新新区连通港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武汉四新新区连通港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武汉四新新区连通港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武汉四新新区连通港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四新新区连通港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四新新区连通港规划(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he Urban Design for the Liantong Canal 连通港运河沿线城市设计1以连通港建设为契机,塑造用地内部良好的城市和谐住区形象。将连通港打造为:展现都市文化底蕴的“国际蓝色水街”、中心城区功能复合的武汉当代生态运河1、目标定位一、城市设计总体控制导则The Urban Design for the Liantong Canal 连通港运河沿线城市设计2杨泗港快 速路通道南太子湖四新大道:城市之脊城市空间发 展轴金融办公中心墨水湖 滨湖节点2:墨水湖边 绿心:公园2 绿心:公园1 连通港:生态休闲水轴 三环线滨湖节点1(南太子湖边) 产业研发区商住混合区生态居住区

2、一轴跨三片、两湖连五珠2、规划结构一、城市设计总体控制导则n 一轴:连通港滨水休闲景观轴n 三片:三片功能区-产业研发区、商业居住混合区、生态居住区n 两大湖区:从墨水湖和南太子湖两大湖区通过连通运河连接起来,成为六湖连通战略的一部分。“五珠”指“一个中心、两大公园、两个环线节点”n 一个中心:四新大道轴线与连通港(运河)的交汇中心,以商务办公、酒店等为主的复合中心,是连通港的门户区。n 两大公园: 沿连通运河走廊东西两侧规划有两大公园,两大公园依托四新轴线,服务于周边社区,同时是附近住宅区通往运河的绿色关口。n 两个环线节点:三环线和杨泗港快速通道横贯连通运河,成为连通港沿线的景观节点之一。

3、The Urban Design for the Liantong Canal 连通港运河沿线城市设计3一、城市设计总体控制总用地面积 291.07ha净用地面积207.87ha总建筑面积374.16万容积率1.8建筑密度30%绿化率3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规划范围内)连 通 港 路三环线杨 泗 港 快 速 通 道四 新 大 道3、概念规划导则连 通 港 路三环线杨 泗 港 快 速 通 道四 新 大 道导则范围代码用地性质用地面积百分比 R居住用地84.5129.0 R2二类居住用地3.991.4 R5居住配套教育用地13.774.7 RC居住于公共设施混合用地66.7522.9 C公共设施用

4、地52.2818.0 C1行政办公用地8.052.8 C2商业金融业用地4.191.4 C3文化娱乐 用地10.223.5 C4体育用地3.341.1 C5医疗卫 生用地0.920.3 C6教育科研用地22.437.7 C9其它公共设施用地3.141.1 M工业用地35.5712.2 M2二类工业用地35.5712.2 S道路广场用地60.2920.7 S1道路用地60.2920.7 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690.6 U1供应设 施用地0.670.2 U2交通设施用地1.020.4 G绿地34.8612.0 G1公园绿地26.058.9 G3防护绿 地8.362.9 E水域和其他肥城市建设用地

5、20.877.2 E1水域20.877.2 合计291.07100规划范围图 例The Urban Design for the Liantong Canal 连通港运河沿线城市设计4导则范围连 通 港 路三环线杨 泗 港 快 速 通 道导则四 新 大 道一、城市设计总体控制3、概念规划The Urban Design for the Liantong Canal 连通港运河沿线城市设计51.1 用地性质1、用地指标二、城市设计控制要素(1)主导用地性质n居住和公共设施混合用地、商务办 公用地、文化娱乐 用地、公园绿地 。(2)规划布局n商务办 公用地主要布局在四新大道和连通港路交叉口处。n居

6、住和公共设施混合用地主要分布在三环线 至墨水湖之间。n公园绿地主要布局连通港沿线两侧,点状布局,控制为居住区公园。n文化娱乐 用地主要布局在临墨水湖,控制为居住区级文化中心。n杨泗港快速路以北主要为城中村还建居住用地和开发用地。导则导则范围连 通 港 路三环线杨 泗 港 快 速 通 道四新大道四新南路四新北路会展北路会展南路图 例墨 水 湖 南 路连通港三环线The Urban Design for the Liantong Canal 连通港运河沿线城市设计61、用地指标1.4 建筑高度控制根据规划范围内不同用地性质及城市设计要求,规划高度由四新大道与连通港交汇处向南太子湖和墨水湖逐渐降低,

7、划分为六级梯度开发:n 120H 150M:对连通港和四新大道交汇处的核心地块,宜进行核心的重点设计与开发,营造区域内地标建筑;n 80H 120M:沿四新大道两侧可进行重点开发,彰显“城市之脊”的承载能力,凸显区域核心功能,同时宜建设高层建筑以强化杨泗港快速路节点和三环线节点;n 50H 80M:居住用地,以高层为主;n 30H 50M: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多层为主;n 0H30M:学校、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公共交通用地等不宜超过30M;n 水体,绿地:连通港河道严格控制开发;对于河道两侧的大型公园绿地、高压走廊防护绿地等进行严格控制开发; n 已出让用地的建筑高度参照出让条件控制。导

8、则已出让地块四新大道三环线四新南路四新北路杨 泗港快速通道会展北路会展南路路通连港连 通 港 西 路墨水湖南路墨水湖二、城市设计控制要素The Urban Design for the Liantong Canal 连通港运河沿线城市设计7n 利用“六湖联通”水网,结合沿港公共建筑设置水上码头,开通连通港水上旅游功能,进一步提升地块品质。 共规划设置水上码头4处,平均间距1.2公里。2.4 水上交通系统导则2、道路交通二、城市设计控制要素The Urban Design for the Liantong Canal 连通港运河沿线城市设计8根据武汉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及本次城市设计要求,结合各区

9、段功能及景观要求,控制不同的建筑退界变化长度,在建筑退界变化长度内,建筑退界不宜有大幅度变化,以保持街道的连续性和秩序感,整体形成富有节奏、进退有序的街道空间序列。控制如下:n 后退红线不少于20米,主要指四新大道核心区商务办公区,建筑后退四周道路红线或公共通道距离不少于20米;n 临连通港路、四新北路、四新南路建筑后退红线距离不少于1215米;n 临25米以上支路建筑后退红线距离不少于810米; n 临1525米支路建筑后退红线距离不少于5米;n 临渠建筑后退公共通道边线距离不少于5米;建筑后退集中绿地的距离不少于5米;n 临渠和临湖的局部小体量公共建筑(13层)可结合功能需要及景观设计要求

10、适当突破控制线。即临渠建筑可局部突破渠道控制线范围设置于控制线内,但不得侵占渠道的最小常水位开口水面,满足通航要求;临湖公共建筑建筑可突破蓝线和绿线,但占用的绿地和水面应在其它地方以相同面积予以补偿 。 n 临墨水湖建筑后退应符合“三边”地区建筑规划管理规定。 导则3、建筑群体形态3.1 建筑退线控制后退道路红线或公共通道不少于20米后退道路红线不少于12-15米后退道路红线不少于8-10米后退道路红线或公共通道不少于5米水体及公共建筑可局部突破控制线二、城市设计控制要素连 通 港 路三环线杨泗港快速通道四新大道The Urban Design for the Liantong Canal 连

11、通港运河沿线城市设计93.2 建筑界面公建界面:n沿连通港建筑裙房高度控制在16米以内,建筑层高需保持一致。沿线建筑后退滨水步道不小于5米。n 临渠道街坊可采用局部底层架空、设置建筑前广场等方式,强化景观的通透和渗透关系。居住建筑界面n连通港路沿线居住建筑贴线率不小于70,建筑退界控制在10米以内。n连通港路沿线居住建筑界面沿街立面应整齐简洁,不允许设外凸阳台及开放式阳台,空调等建筑附属设施应统一遮蔽。居住建筑界面商业、办公等公共设施建筑界面连 通 港 路三环线杨泗港快速通道四新大道开敞度:n 东岸连续界面:保证沿公共开放空间能形成连续的建筑界面,从而有效围合城市外部空间。临街开敞度不低于60

12、%。n 西岸节奏界面:沿岸界面的建筑不连续,而是以统一的建筑风格和富有节奏性的建筑和布局形成韵律感,讲求空间的通透性和渗透性。建筑以松散的点式建筑自由布置,形成街坊与周边环境渗透的布局。建筑造型力求“透、漏、瘦”,避免出现过长或过于封闭的建筑界面。 临连通港开敞度不低于50%。 控制目标:引导形成不同尺度、特点鲜明的街道景观,重点引导控制连通港沿线公建界面。墨水湖导则二、城市设计控制要素3、建筑群体形态The Urban Design for the Liantong Canal 连通港运河沿线城市设计103.3 天际线控制连通港运河西立面 规划最高点 规划次高点 由墨水湖往南呈现渐高的梯度

13、由太子湖往北呈现渐高的梯度 规划最高点 规划次高点 由太子湖往北呈现渐高的梯度 由墨水湖往南呈现渐高的梯度 连通港运河东立面 天际轮廓线:n 强调连通港路节点形象的塑造,在四新大道与连通港交汇处形成全路段制高点和次高点,在三环线和杨泗港快速路节点处打造第三级兴奋点,整体形成中间高、由墨水湖和南太子湖向南北呈现渐高的梯度。四新大道 四新大道 杨泗港快速通道 杨泗港快速通道 三环线 三环线导则二、城市设计控制要素3、建筑群体形态The Urban Design for the Liantong Canal 连通港运河沿线城市设计113.4 建筑群体组合n地块边界的建筑物宜与街道平行布置,形成街道连

14、续界面;n在街区内部,以获得最大日照为标准布置;n在运河走廊西岸强化街区公共性,设计中尽可能将公共空间朝向滨水活动区,创造面向水面的围合空间,同时沿运河布局独特公共建筑,以提高滨水空间的质量和使用率。较强特色边缘,以形成街区 公共边缘部位(街区,与街 道达到最佳适应) 内部街区,设计重点为突出 对太阳能的高度利用在运河走廊上强化街区存在 以及高质量公共场所空间的 独特/地标性开发户外公共 空间 导则二、城市设计控制要素3、建筑群体形态The Urban Design for the Liantong Canal 连通港运河沿线城市设计123.5 建筑形象n 建筑风格:公众形象的建筑风格宜现代、大气,构图简洁明快,材质和外形简单大方,强调整体形象现代风格的塑造。l 区分立面类型,为建筑物(沿街立面)打造公众形象,内侧墙面打造私密形象。l 至于内侧私密形象,建议采用更具纹理化的、对比鲜明的立面。这些立面将包括露台、台阶、冬景花园及中庭,展现更富生活氛围的个性特征。l 裙房注重建筑细部表达,加入易于识别的元素,提高街区的可识别性和标志性。如可通过加入壁脚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