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浙江省温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综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416185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浙江省温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综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浙江省温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综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浙江省温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综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浙江省温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综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浙江省温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综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浙江省温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综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浙江省温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综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浙江省温州市 2016 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12 “理性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下列中外思想家的观点能促进人类理性化的有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康德“人非他人的工具”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董仲舒“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A B C D13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B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C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并发明了转轮排字盘D清代使用铜活字印制了古今图书集成14下图是中国古代一城市在某一时期的行政及商业功能分布图(局部) ,这一时期是A西汉B南宋C唐朝D元朝215比较汉、

2、宋关于商人做官的相关规定,从其变化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汉代“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身是工、商杂类及曾为僧、道者并不得取。 ” 宋代 “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A科举制度比察举制封闭 B宋代抑商政策事实上已放弃C社会阶层身份日益固化 D商人受歧视的情形发生转变16下图所示是文物市场上出现的明代监察御史王忬的象牙虎纹腰牌。但文物鉴定者认定此物纯属伪造。理由是:虎纹是武官所用,而监察御史是文官,与制度不符。据此,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A当今文物市场上真品已难找到B古代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C文物作伪者必须提高史学素养D制度史是文物鉴定的重要依据17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3、中国传统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这些现象不包括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已经出现 自行车成为人们主要的代步工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 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A B C D18有学者指出:某事变无洋不反,凡外皆仇,以中国(实际上是以华北、东北甚至是以京津一隅)对抗各国,致成了一个小型的“世界大战” 。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出亡。该“事变”是A义和团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卢沟桥事变19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各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上述文字出自3A光绪帝变法诏书 B孙中山民报发刊词C宣统帝退位诏书 D

4、陈独秀敬告青年20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把科教事业摆在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位置。下列正确反映我国科教事业发展历程的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863 计划”的制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向科学进军”热潮掀起A B C D21 “这个大战的结果,在海外方面,是英国的成为北美和印度的主人翁,为英国他日雄飞于世界立下一个基础。 ”材料中的“大战”指A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B三次英荷战争C英法七年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22某文学家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他创作了“20 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该作品是A 红与黑 B 战争与和平C 约翰克利斯朵夫 D

5、 丧钟为谁而鸣23有学者认为某一事件“不仅证实了希特勒对中欧东部所怀有的野心,而且更令人不安的是,它还表明了西方不准备反对这样的野心,并且确实愿意把德国的力量转移到东面更远的地方去。 ”这一事件是A签署慕尼黑协议 B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C建立“东方战线” D实施“巴巴罗萨计划”38 (26 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民族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 221 年,秦王政结束了战国以来封建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这个国家的疆域,东至海,西至陇西,南至岭南,北至河套、阴山、辽东。有效统治范围大大超出周代。据翦伯赞主编中

6、国史纲要等材料二 在统治大一统国家的民族地区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其重要的是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特点的行政管理。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史简编4材料三 尽管在旧的社会制度下各民族之间不可能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但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不断增进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向心力和认同感。(1840 年以来)在国家四分五裂、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御外侮,为维护国家主权统一、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各民族进一步联合起来,同仇敌忾,抗击侵略,保家卫国。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7、2005 年)(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是如何扩大有效统治范围的。 (8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1840 年前)统治少数民族地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上述经验。 (6 分)(3)写出两支著名的少数民族抗日武装队伍名称。参考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2 分)39 (26 分)21 世纪以来,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战略。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美国与东亚关系的理解。材料一 这时,美国对自己的经济发展能力已有充分的估计和信心,希望通过竞争的方法在世界市场上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孤立主义政策招致舆论的责骂和大公司的反对。已离任的驻华公使田贝在当

8、时说:“在我们面前有着灿烂的前景,这将使太平洋比起大西洋来对我们更显得重要。 ”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德、俄等六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摘编自项立岭中美关系史全编材料二 美国“区域遏制”的集大成之作是 19211922 年的华盛顿会议。它实现了以国际条约体系从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遏制日本在远东太平洋扩张的战略目标, 重新确立了远东的“门户开放” 。据金卫星“门户开放”:20 世纪上半叶美国扩张战略的历史轨迹改编材料三 东亚的经济增长率名列世界前茅。克林顿总统上台后,积极推行“国家出口战略” 。90 年代以来,美国与以东亚为主的亚洲国家之间每年的双向贸易额超过 3600 亿美元,是15 年前的 4 倍

9、多,比美、欧之间的双向贸易额高出近 40%。刘克美国的亚洲经济新战略利用亚太经合组织,促使亚太市场开放(1)写出美国开始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时间。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提出该政策的背景。 (10 分)5(2)任选材料二中的一方面,简述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是如何遏制日本的。 (只选方面,不简述不得分) (6 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与以东亚为主的亚洲国家贸易的特点。结合材料三和时代背景,简析形成以上特点的原因。 (10 分)6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216 AABDD 1721BACDC 2223CA38 (26 分)(1)平定岭南,在此置郡(或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 ,使该地区归

10、入中央王朝管辖。(3 分)收回河套,实施有效统治。 (2 分)在“西南夷”地区开辟“五尺道” ,任命官吏,使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 (3 分)(2)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因地制宜。 (2 分)举例:对蒙古、西藏和新疆地区,在中央设与六部平级的理藩院管理, (2 分)取得显著成果。 (2 分) (或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 (2 分)强化中央政府的统治。 (2 分) )(3)蒙古抗日游击队和回民支队。 (2 分)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既符合了统一多民族国家长期存在的国情,又尊重了近代以来各民族共御外侮,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实现了少数

11、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0 分)39 (26 分)(1)1899 年。 (或 19 世纪末) (2 分)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美国希望通过竞争扩大势力;孤立主义政策招致反对;美国意识到太平洋地区的重要性。 (8 分)(2)选择军事方面。 (2 分)签订五国条约 ,限制了日本海军的扩张。 (4 分)选择经济方面。 (2 分)签订九国公约 ,规定维持各国在中国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 (4 分)(3)贸易增长速度快;增幅超过美欧贸易。 (2 分)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加快;克林顿时期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推行“国家出口战略” ;东亚经济增长迅速;亚太经合组织运行加强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任答 4 点给 8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