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412334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 20152015 届高三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语 文文 试试 题题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书法与绘画、音乐等 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 文字。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 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我们对传统的文化、 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 表之一,就是我们自古沿用下来的书法。中国的书法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历代 书法家精

2、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智慧的 “舍利子”。一个对自 己文化都不敬畏的民族何谈自尊。回顾历史,作为文字 的书法,是完全实用性的,是人 们生活、交往、奏事不可缺少 的;但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家追求法度,追求书卷气、 文人气,使书法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述思想的实际手段, 更用书法来体现文人的才 情和学养, 所谓 “字如其人”、 “书为心画”。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 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从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钢笔进入中国以来近半个世 纪,硬笔代替了毛笔,使中国 书法渐渐不再具有实用性。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这一代

3、 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过去, 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 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 , 整体。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文字、 音韵、书法,成为不同专业;文字归于中文,吟诵归于表演,而书法归于美术。识字作 为必修课,书法却成为选修课。而今研究中文的,往往不了解书法;美术学院学书法的, 并未开设文字、音韵的课程。可见,书法传统在代际绵延中发生了多次重大变 化,书法之“法”对于使用毛 笔的人来说,越来越隔膜,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尤其是 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战乱与运动,书法传统

4、的脉被人为地割裂了,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创 作、鉴赏与批评的标准不断地泛化甚至是丧失。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 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 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必须从小培 养,必须要不断坚持,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孜孜不倦、点 滴积累, 耳濡目染、薪火相传,不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汉字对中国文化来说,是母体,是源头,是根本。书法应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 修 课。弘扬传统书法事业,正是弘扬中华文化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文化安全”的保障所 在。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新被呼唤,中华民族精神 重新被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我们

5、中青年书法家需要不断努力补上传统文化的精深课程,同时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用 生命凝结的书法艺术,呼唤出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全力肩负起我们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2与历史使命。1下列关于“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为艺术,书法同绘画、音乐等纯艺术不同,它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 文化的标志之一。B中国文字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史,它是中国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 贵的文化遗产。C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也是中 国文化的魅力所在。D书法不仅是写字,还有更深层的蕴含,它是中国 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 方式,要想薪火相传,必须从小培养、不断坚持。 2下列对

6、“书法艺术”渐趋衰落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 整体。B现代教育将文字、音韵、书法分割成不同的专业,阻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C二十世纪战乱与运动人为地割裂了书法传统的脉搏,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 艺术标准的泛化甚至是丧失。D现代人对于书法不能从小培养、不能坚持,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书法艺术。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传承书法艺术,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全体公民都要肩负起应该承 担的文化责任和历史使命,特别是中青年书法家。B古代入私塾读书,往往将识字、吟诵、书写合而为一,而现代教育却将其 分割开来,造成了

7、学生书法艺术的缺失。C书法艺术不仅体现了文人的才情和学养,而且也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达 思想的重要手段。D书法作为自古以来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我们应 该对其有敬畏之心。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636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丙申秋,有太原客南贾还,策一驴,橐金可五六百。偶过中牟县境,憩道左。有少年 人,以梃(木棒)荷犬至,亦偕憩。犬向客咿哑,若望救者。客买放之。少年窥客装重, 潜蹑至僻处,以梃搏杀之,曳至小桥水滨,盖以沙苇,负橐去。 犬见客死,阴尾少年至其家,识之,却诣县中。适县令升座,衙班甚肃,犬直前据地 叫号,若哭若诉,驱之不去。令曰:

8、“尔何冤?吾遣吏随尔。”犬导隶出,至客死所,向 水而吠。隶掀苇得尸,还报,顾无从得贼。 犬亦复至,号踯如故。令曰:“若能知贼乎?我且遣隶随尔。”犬又出,令又遣数隶 尾去。行二十余里,至一僻村人家,犬竟入,逢一少年,跳而啮其臂,衣碎血濡。隶因绁 之到县,具供杀客状。问其金,尚在,就家取之。因于橐中得小籍,知其邑里姓字。令乃 抵少年辟,而籍其橐归库。 犬复至令前吠不已,令因思曰:“客死,其家固在,此橐金安属?犬吠,将无是乎? ”乃复遣隶直往太原,此犬亦随去。既至,其家方知客死,又知橐金无恙,大感恸。客有 子,束装偕隶至,贼已瘐死狱中。令乃取橐验而付之。其犬仍尾其子至,扶榇偕返,还往 数千里,旅食肆

9、宿,与人无异。 3论曰:夫人赴几在智,观变在忍。祸起仓卒,张皇震慑而不知所出,智不足也;不忍 忿忿之心,蹈义赴难,而规画疏略,志虽诚而谋卒无济,忍不足也。故曰成事难。使犬当 少年戕客之时,奋其牙齿以与贼角,糜身巨梃而不之避,烈矣,然于客无补。衔哀茹痛, 疾走控吁,而于贼之窟宅未能晓识,纵令当事怜而听我,荒畦漫野,于何索之?冤难达, 贼不可得也。唯明有报贼之心,而不骤起以骇之。知县之可诉,而姑忍以候,逡巡追蹑以 识其处,贼已在吾目中,而后走诉之。已落吾彀中,而后奋怒于一啮,而仇可得,金可还, 太原之问可通,而客之榇可以归矣。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遽伸而务其忠之克济是荆轲聂政 之所不能全子房豫让诸人所

10、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岂独狺讼公庭,旅走数千里外之奇且壮 哉?夫人孰不怀忠,而遇变则渝;孰不负才,而应猝则乱。智取其深,勇取其沉,以此临 天下事,何弗办焉?予既悲客,又甚羡客之有是犬也而胜人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曳至小桥水滨曳:拖、拉 B顾无从得贼顾:只是 C令乃抵少年辟辟:通“避”,指躲避之处 D而遇变则渝渝:改变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经营细稳 / 不必痛之 / 遽伸而务 / 其忠之克济 /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 / 全子房豫 让诸人所不得 / 遂而竟遂之者也 B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 / 遽伸而务其忠之 / 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 /

11、不能全子房豫让诸 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 C其经营细稳不必 /痛之遽伸而务 / 其忠之克济 / 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 / 子房豫让 诸人所不得遂 / 而竟遂之者也 D其经营细稳 / 不必痛之遽伸 / 而务其忠之克济 / 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 / 子房豫让 诸人所不得遂 / 而竟遂之者也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原商人在回家途中被人谋财害命,他所救的一只狗两次到县衙报信求助,最终带着衙 役将罪犯捉拿归案。 B这只狗跟随中牟县衙役前往太原,然后跟随商人的儿子回到中牟县,又跟商人的儿子一 起返回太原,往返几千里,在旅店里吃住,跟人一样。 C作者认为,商人的仇能够报,钱能

12、够追回,家人能够得知消息,灵柩能够运回,这一切 主要靠的是这只狗奋不顾身,与歹徒拼死搏斗。 D作者视角独特。在整个事件中,他关注的主要不是义狗的知恩图报,而是义狗的智慧谋 略和隐忍沉稳;目的主要不是告诫人们如何“为人”,而是怎样“临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犬见客死,阴尾少年至其家,识之,却诣县中。(4 分)(2)使犬当少年戕客之时,奋其牙齿以与贼角,糜身巨梃而不之避,烈矣,然于客无补。 (6 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11 分) 落梅落梅 (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

13、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莓苔,苔藓植物,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8.“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它们的“同工”之处。(5 分)49. 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请作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 。”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

14、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是“ ? !”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 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 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 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火烧云 粱爽我喜欢过一个女孩。她名字叫夏梦,读中学时在我隔壁班级。如果我说我喜欢夏梦,于小毛一定会把牙笑掉。因为我和她完全就是两类人。整个中 学时代,她一直是我们年级的第一名,而我一直是我们年级的倒数第一名。第一次看到夏梦, 我便喜欢上了她。 那天, 我正在语文

15、老师的办公室里被罚站, 她进来 送作业, 穿着白衬衫牛仔裤, 梳着蓬松的短发, 英气逼人。 她经过我身边的时候, 我连忙低 下头, 直到用余光看不到她了, 才敢再抬起头。 人生第一次, 我感觉自己的样子很糗。从此,我便像间谍一样挖空心思打探她的一切。他们说,她很高傲,是班长,还是语 文课代表。他们还说,她父母都是教师,对她管教很严,她每天放学就回家,从来不在外 面玩儿。知道这一切,我有点儿同情她,总想有一天能带着她到处逛逛。一想到这儿,我 就豪情万丈。可想归想,我知道这个心愿很难实现。自从喜欢上了夏梦,不管于小毛怎么挪揄,我都不愿意再逃学。我喜欢趴在窗台上等 夏梦的出现。如果我看到了她,我会像过节一样开心。如果她恰好也看到了我,我就比过 年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