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241083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散文“苏黄”诗“苏辛”词课堂大讨论 1 、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2 、请分析景物特点?3 、请分析词中内容和艺术特色。李词佳句欣赏: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凤凰台上忆吹箫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 )课文欣赏:1 、内容:词中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2 、问题大讨论:(1) 、古诗

2、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有“诗眼” “词眼”之说。请找出声声慢中的“词眼” 。明确:“愁”字(2) 、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为何?明确:一是这 14 个叠字极富音乐美,朗读起来,只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你能感觉到她心中塞满了愁苦,她需要发泄,需要倾诉,她想一口气把心中所有的愁苦全都吐出来。二是此三句,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词人孤苦无告的凄凉心境。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课文欣赏:明确:梧桐叶落,细雨霏霏,细雨落在梧桐上,又点点滴滴洒到地上。这是梧桐在落泪,不也是词人的心头在滴

3、泪吗!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情景交融更添愁绪,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 (3):试分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诗句展示的凄惨情景,并指出此句手法之高妙。 (4):试分析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之妙。明确:词人用口语的形式,脱口而出:这情形、这光景,又怎么是一个“愁”字包括得了、承担得了、说明得了?“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发人深思。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这里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真可谓人生大悲哀,社会大悲痛。这结尾,即

4、是收,又是放;即是对前文的概括,又把诗意推进一层,使通篇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尽。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课文欣赏:(5) 、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觉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 。你能说说这首突出的艺术手法及语言特色吗?明确:1 、此词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声声慢写的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纵观全篇, “乍暖还寒”的天气,晚来的急风,南去的大雁,满地的菊花,梧桐细雨,句句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而句句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情委

5、婉,含蓄韵致。2 、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风格和错落和谐的韵律,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氛围。总结:讲离愁,讲孤寂,讲悲秋,李清照的声声慢当推榜首。一杯残酒,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盏孤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赋予它浓郁的感染力。李清照的声声慢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风格和错落和谐的韵律,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氛围,读着它,我们似乎听得见阶前滴雨,长天孤雁,看得见梧桐落叶,黄昏孤灯。无疑这是一种凄厉的美。背诵全词练笔:“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是一幅绝美的黄昏雨意图,试把这幅画面用自己带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描绘出来。 (30-50 字)

6、完成下列的高考题 1 、下列对选自本课的意象的正确一项是A 、 “春花秋月” “晓风残月” “一尊还酹江月” “冷月无声” ,这几个“月”的意象都蕴涵着“凄清、沧凉、离愁”的意味。 B 、 “小楼昨夜又东风” “晓风残月” “金风玉露” “晚来风急” ,这几个“风”的意象都蕴涵着“凄楚悲凉”的意味。 C 、 “一江春水向东流”“千里烟波” “大江东去” “银汉” ,这几个“江水”的意象都蕴涵着“阔远无限”的意味。 D 、 “骤雨初歇” “梧桐更兼细雨”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这几个“雨”的意象都蕴涵着“离别愁苦”的意味。明确:春花秋月不是凄凉的意象/“东风”是春风, “金风”是欢喜之情/“

7、风流”句中的雨不含离别愁绪完成下列的高考题 2 、下列对写“古”之作的主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B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怀古为词题,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怀念古代英雄人物,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充分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豪情。C 扬州慢抚今追昔,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立志报国杀敌,抒发了“还我河山”的豪情壮志。D 鹊桥仙抒发了相思之苦离别之愁,更重要的是歌颂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3 、选出对课文分析不恰当的一项()A 永遇乐一词用了五个

8、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 ,这些典故都与京口这地方有关。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采用拟人手法将景化为情,表达了对战争的憎恨。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以“大江东去”起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D“问君能有几多愁,一江春水向东流”采有比喻手法将“愁”写得多如满江春水,同时也将“愁”写得如江水一样绵绵不尽。明确:2C (“立志报国杀敌”等错)3A (廉颇与京口无关)完成下列的高考题 4 、下列各句不含借代用法的一项是 A.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C.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9、 5 、下列诗句都是写景的,其中实写的一项是 渐黄昏清角吹寒杨柳岸晓风残月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墙橹灰飞烟灭小楼昨夜又东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梧桐更兼细雨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暮霭沉沉楚天阔波心荡冷月无声A.B.C.D.、明确:4D (二十四桥不是借代)5C (是虚景)完成下列的高考题 6 、对下列诗句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来衬托“故国不堪回首”的凄神寒骨。B“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来烘托周瑜的“雄姿英发”C“杜郎俊赏” “豆蔻词工”来反衬今日的“尽荠麦青青”D“金风玉露一相逢”来反衬“人间无数” 。7 、姜夔扬州慢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深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10、 叹“扬州芍药甲天下” ,如今自生自灭 B. 遥念恋人的孤寂,抒发离情之苦 C. 表现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情伤感之情 D. 表现了扬州的寥落,名都的沉沧明确:6D (D 项说反了)7B (错在恋人)完成下列的高考题 8 、下列各句抒情方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B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C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9 、下列各句不属于婉约风格的一项是()A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B 怎敌他晚来风急 C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D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明确:8、B 是间接抒情,其它都是直接抒情) 9 、D(D 句

11、属豪放派)完成下列的高考题 10 、下面含“雨”的诗句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A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C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D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11 、作诗填词极讲究“炼”字,找出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乱”写出险怪, “穿”写出高峻, “惊”写汹涌, “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 “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B“忍顾鹊桥归路” ,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不说“忍踏”而说“忍顾” ,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更何况踏?C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

12、在空城。 ”“渐”字,表明词人伫立良久,陷入悲凉之中,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而黄昏,又格外的令人惆怅。 “清”修饰“角” ,很特别的味道,跟“寒” 、 “空”用在一起,表现扬州的荒凉冷落。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点点滴滴”四字极妙,诉诸听觉,活现了雨的冲刺力量之巨大,愁苦的络绎不绝,象征诸般苦难对作者的摧残。明确:10 、C(其它三句都注入了作者情感,可构成意象,而 C 中没情感注入,只是物)11D (是细雨,错在“活现了雨的冲刺力量之巨大”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付出,既然付出了就定有回报。回报的时间和方式不尽相同。有的人是立竿见影,有的人是潜移默化;有的人是瞬间见效,有的人却

13、是在漫长的人生中某个关键时刻方能见效。但总有一天,同学们会发现,当初的付出原来是带有利息的回报!老师的快乐和同学们的快乐是密不可分的,如老师上课有任何不足之处,请同学们坦诚指出!谢谢!永远牵挂着你们的老师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1161 年,金国大举南犯,21 岁的辛弃疾率群众 2000 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50 骑兵,直闯驻有 5 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

14、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 。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来才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辛弃疾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宋宁宗喜泰三年(1203 ) ,辛弃疾 64 岁退居江西乡!司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伉胄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