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赵重波)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2331416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症肌无力(赵重波)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重症肌无力(赵重波)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重症肌无力(赵重波)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重症肌无力(赵重波)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重症肌无力(赵重波)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症肌无力(赵重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症肌无力(赵重波)(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症肌无力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赵重波流行病学国外 患病率为43-84/1,000,000,文献报道最高达 20/100,000,患病率逐年增加,上世纪90年代的 患病率高于50年代4倍 年发病率为1/300,000,文献报道最高达 20.4/100,000 既往死亡率为30-40%,目前大致为3-4%国内 1956-1998武汉同济医院神经科诊治2385例MG病人 1993-2004上海华山医院神经科入院诊治617例MG 病人 国内报道发生危象病人的病死率为24%病因和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 体液免疫 抗体与AchR结合后加速受体的降解 阻断乙酰胆碱(Ach)与受体的结合 通过补体激活而破坏AchR

2、 抗体阴性者有30%血清中可检测到MuSK抗体 细胞免疫 补体参与病因和发病机制胸腺异常90%的肌无力病人有胸腺异常,其中约70%为胸腺 增生,10-15%为胸腺瘤 胸腺瘤和增生胸腺内富含AChR反应性T细胞 胸腺肌样上皮细胞表面存在AchR 病毒感染和特定的遗传素质 分子模拟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遗传因素病人家系中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1000倍 一级亲属中约有33-45%在单纤维肌电图上呈现 jitter增宽,约50%的血清AchR抗体水平轻度增 高 AchR亚单位、TCR和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 组织相容抗原(HLA)基因多态性 临床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罹病,女性略多于男性 成年人重症肌无力有两个发

3、病高峰第一个高峰为20-30岁,以女性多见,常伴胸腺 增生; 第二个高峰为40-50岁,男性较为多见,常伴胸 腺瘤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肌无力病人中,14岁以下儿童约占15- 25%左右,高于白种人的报道 临床表现全身骨骼肌均可受累,眼肌受累 最为多见 症状波动,晨轻暮重,疲劳后加 重 可从一组肌肉无力开始,在一至 数年内逐步累及其它肌群 四肢多累及近端肌,部分以远端 肌无力为主 严重病者可因呼吸肌受累而呼吸 困难 晚期病人可出现肌萎缩临床类型Osserman分型 型眼肌型 a型轻度全身型 b型中度全身型 型重度全身型 型重度全身型伴呼吸危象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MGFA)分型 临床类型按受

4、累肌群分类眼肌型 延髓肌型 全身肌型 脊髓肌型临床类型按受累年龄分类成年人重症肌无力全身肌型局限肌型(眼肌型,延髓肌型,脊髓肌型)儿童重症肌无力局限型全身肌型新生儿重症肌无力实验室检查 70%-80%的MG病人血清抗体阳性,我国儿童型MG病 人大多阴性 部分抗体阴性成年病人中可测到MuSK抗体 伴胸腺瘤病者可测到Titin、Raynodin抗体 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者可有T3,T4增高,TSH降低 胸腺CT示胸腺增生(60%-75%)或胸腺瘤(10%-15% ) 肌电图低频重复刺激(3HZ/秒)后,电位衰减10% 以上,单纤维肌电图表现为Jitter增宽和阻滞 重复电刺激正常肌肉重复电刺激(2-

5、3Hz)后CMAP 波 幅无变化MG最初刺激4-5下时 CMAP 波幅递减,达10 以上,轻度收缩肌肉后波幅减低更加明 显全身型MG阳性率约为75,眼肌型MG阳性 率仅为50A.正常肌肉 B.MG病人 C.MG病人,第四个波幅下降约24% D.MG病人持续运动30s后立即做低频重复电刺激,波幅下降不明显E.MG病人运动4分钟后做重复电刺激,波幅下降明显诊断临床诊断典型的受累骨骼肌极易疲劳,经休息后缓 解晨轻暮重现象疲劳试验(+),如落幕现象新斯的明试验阳性新斯的明试验记录病人肌无力程度 肌注新斯的明0.5-1mg 30分钟后比较肌注前 后肌力改变 MG诊断步骤病人初诊表现为波动性 肌无力,易疲

6、劳疲劳试验(+)和或新斯 的明试验阳性临床诊断重症肌无力血清抗体、低频重复 电刺激是否鉴别诊断全身型MG 1.其他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Lambert-Eaton综合征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 -神经毒素中毒,如肉毒素、 蛇毒 2.特发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 性神经根神经炎 -格林-巴利综合征 -Miller-Fisher综合征 -CIDP 3.其他肌病,如特发炎症 性肌病、代谢性肌病和肌 营养不良症延髓肌型MG 1.脑干卒中 2.运动神经元病 3.多颅神经病变眼肌型MG 1.线粒体肌病,如 KSS 2.眼咽型肌营养不良 症 3.甲亢性眼病 4.脑干病变 5.其他原因的睑下垂治疗所有推荐的治疗方案均为

7、经验性治疗目标必须个体化成功的治疗需要严密的临床监测和长期随访经治疗病情改善一段时间后反复多认为是某 种情况的征兆而并非病情进展,此时应重新 评价现行治疗和除外有否系统性疾病或胸腺 瘤各种治疗的起效时间治疗方法起效时间 吡啶斯的明10-15min 血浆置换1-14天 静脉丙球1-4周 强的松2-8周 硫唑嘌呤3-18月 环孢霉素2-6月 霉酚酸酯2-6月抗胆碱脂酶药物没有固定治疗剂量不同肌群对其反应不一致用药方案需采用“滴定法”,以在最小剂量水 平获得最大疗效 常用药: 1.新斯的明:起效快,多用于诊断试验或急需改善 肌无力症状时,1mg+阿托品0.5mg肌注 2.吡啶斯的明:60-120mg

8、 3-4次/日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副反应:腹痛、腹泻、唾液和粘痰增多、瞳孔缩 小、肠鸣音亢进处理:调整用药并短期使用阿托品0.3mg或普鲁 本辛15mg抗胆碱脂酶药物糖皮质激素症状多于应用后6-8周内改善,近期发病和慢性 病程者均有较好疗效症状加重多发生在用药后2-18天内,最多持续1 周新近发病的病例疗效较好伴有胸腺瘤的病人在术前和术后均对激素有较 好反应儿童眼肌型MG不推荐首选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a)递增法 10-20mgQd每1-2周增加10mg 至1-1.5mg/kg后 改为隔日方案 继续加大剂量至病情改善(最大 可予100-120mg/隔日) 适应症:适合门诊病人 b)递减法 甲强龙50

9、0-1000mg或地塞米松10-20mgQd静滴连 续7-10天后改用强的松100mg/隔天口服 适应症:全身型住院病人;危象,已做气管切开 ;有呼吸机准备;没有大剂量激素反指征糖皮质激素减量步骤有关强的松减量没有既成指南,一般在有效后持 续8-12周后逐步减量减量后的症状反复需1-2周才能有所反映,因而 主张每2周减5mg,当减至20mg/隔天后改为每3月 减5mg,至10mg/隔天后维持应用 糖皮质激素常用激素的特性比较激素 抗炎作用相当剂量潴水钠 药理半衰期强的松 3.5511236h甲强龙 54 01236h地塞米松 300.75 03654h糖皮质激素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保护胃粘膜:胃

10、笑0.5 tid 补钙:葡萄糖酸钙1.0 tid 补钾:氯化钾片0.5 tid或安体舒通20mg bid 增强抵抗力:卡介苗葡多糖1支 im biw5指征: 病重但还没有危象 激素治疗反应不够满意 长期其他免疫抑制剂无效 原理: 抑制体液免疫反应 副作用: 肝损、胃肠道反应、出血性膀胱炎、骨髓抑制 用法: CTX200mgBiw或Qod , ivgtt环磷酰胺硫唑嘌呤(Imuran)指征: 因患糖尿病、溃疡病而不能使用激素者 激素治疗反应不够满意者 急性期后,门诊随访时想减量激素又怕反跳者 原理: 抑制细胞免疫反应 副作用: 白细胞减少、肝损、脱发等 剂量: 50mg-150mg,2-3次分服

11、疗程:6个月-12个月其它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 亲免素结合剂,选择性抑制T细胞免疫反应, 起初可予50-100mg,每天2次,最大剂量为5-6 mg/kg/天,维持血药浓度至75-150 ng/mL,用药期间 需监测肾功能和血压 霉酚酸酯 选择性抑制抗原特异性增殖的T、B细胞克隆 每天2g,分2次服用 其他:FK506、B细胞表面CD20分子的单抗(利妥昔 单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 胸腺切除指征:14岁以上胸腺增生者及胸腺瘤者胸腺切除的近期疗效可能并不明显,最大疗效可能 在2-5年后部分年轻患者在发病早期行手术可获最佳疗效60岁以上患者不建议手术,除非是恶性胸腺瘤胸腺增生患者疗效较胸腺瘤和胸腺萎

12、缩者佳术后症状不改善者仍应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继 续治疗 血浆交换指征: 肌无力急性加重者 胸腺切除术前准备或拟大剂量激素冲击者 激素疗效不满意慢性病者 置换量: 推荐置换量为2-3L/次,每周3次,通常置换2 -3次后症状明显改善,5-6次可达平台期丙种球蛋白 指征:同血浆交换剂量:400mg/kg, iv隔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一 个月后可半量重复一次不良反应:发热、皮肤网状青斑、烦躁、寒战、呼 吸急促等 使用方法:静滴滴前予地塞米松5mg静推,头30分 钟内滴速控制为0.01-0.02ml/kg/分钟(按60kg算 ,约为1020滴/分钟),若病人无不适,速度可 增大到0.04ml/k

13、g/分钟(按60kg算,约为40滴/分 钟),若出现副作用,应降低输注速度或停止输注 直到症状消失,随后重新给予未用剂量。 胸腺放疗机制与胸腺摘除相似,近年已少用目前仅推荐用于恶性胸腺瘤术后病人成人型MG治疗策略是否缓解否是是否 PE或IVIG是是否是胸腺瘤是否有胸腺 摘除指征是否为全身型年龄是否45 抗体是否阳性肌无力是否严 重胸腺摘除是否缓解缓慢调整至最 小有效剂量强的松/AD+硫 唑嘌呤是否缓解? 是否耐受药物?考虑加用环孢霉 素、霉酚酸酯、 环磷酰胺PE或IVIG单纯眼肌型AD/强的松缓慢调整至最 小有效剂量否否是是否是否否儿童型MG 治疗策略我国儿童型MG大多表现为眼肌型,由于部 分患儿可自发缓解以及激素可引起发育迟 缓等不良反应,使用激素一般较为慎重。 主张首先用吡啶斯的明治疗,若3月后症状 无改善或出现眼球活动障碍时建议激素治 疗,方案基本同成人眼肌型MG MG的特殊情况 肌无力危象MG合并妊娠 MG与麻醉 MG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 神经肌病论坛 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