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句段作用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52330420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句段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分析句段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分析句段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分析句段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分析句段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析句段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句段作用(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宏观指导(重点讲解): (1)阅读句段本身 在整体把握全文思路的基础上认真 阅读所给句段本身,这是做题的第一 个环节。通过阅读,要明确他写了什 么,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另外 ,要注意它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突出特 点。 (2)抓住位置特点 要注意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因为位置 不同,作用不同,答法也不同。 (3)审清题干要求,掌握答题模式 审题要关注三点:句段位置;答题 方向;提问或暗示性语言。其中“答题方 向”最重要,如笼统地问有何作用(妙处 或好处)或为什么要从写起,这是综 合问,需要从内容、结构、情感、表达等 多个角度回答,如只问结构上的作用,则 只需从结构的角度作答 另

2、外,注意题干的暗示性。如 :(2009-全国卷2岳桦14 题)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 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回忆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该题干暗 示了一个信息:插入。由此自然 明白“插入”起到“补充或解释”的 作用。 掌握答题角度和答题模式:这种题,一 般是从内容、结构和情感三个角度作答, “内容”包括所选文段自身写了什么,对全 文中心的作用等;“结构”除了开头、中间 和结尾外,还要注意在线索和思路方面的 作用。“情感”主要是奠定了基调或者 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另有两个特殊角度 ,一是表达角度,看所给文字在表达技巧 上有何特点,然后答出表达作用。二是读 者角度,看能给读者带来什么作用。这两

3、个角度不大常用,可作为答题时的参考。这种题型答题有一定的模式。如内容 :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 感情,进一步写出了等等。 结构:照应标题,引出下文,承 上启下等等。情感:奠定了基调 或者表达了作者情感等。 (4)防止两种倾向 一是答题不具体。如答“承上启下” ,考生一般只写出这个名词而已,至 于承接上文什么内容,引出下文什么 内容则语焉不详。二是面面俱到。如 “回答”开头的作用,则尽可能把所有 的开头作用都写上去,这实际上是未 读懂原文,不知道要从具体内容出发 。补充:分析文章中特殊段落的作用 1、开始段的作用: 开篇点题,点明时间、地点、奠定基调 (内容); 引出下文,为后文作铺垫(结

4、构); 统领全文、总领下文、开门见山、照应标题 、呼应结尾 (结构) 提出问题,引人注意(表达技巧) 欲扬先抑 、对比衬托(表达技巧) 如果是景物描写, 结构上看,可能是铺垫作用, 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 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内容); 如果连续发问,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 的作用; 如果连续感叹,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内 容) 2、末段的作用: 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 呼应开头,照应标题(内容、结构) 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内容) 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情感;(内 容) 3、中间段的作用: 段落比较短 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

5、开 头,或照应结尾。也有总领(引起)下文作用 表达上是衬托。 如果描写的物象并非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 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 是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 如果描述的次要物象与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 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 段落比较长,描写的是主要物象 内容上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 照应前文。 另外,注意: 4、插入段的作用: 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 烘托、总分印证关系;对全文中心起强化 、突出、补充说明作用;在结构上宕开一 笔,形成波澜。 5、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 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 情等作用;

6、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 。另外,它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 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一幅烟雨牛鹭图14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爱哪一段?请 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5分) 【答案】 第一段侧重对牛作静态描写;第二段侧重对鹭作动态描写。 第一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牛雨中的状态。(举 例略)。 第二段运用比喻、比拟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和谐的氛 围。(举例略) 15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装设计师、 诗人和画家的感受,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答案】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牛鹭图”蕴涵的美;为作者抒情、议论作铺垫。 高考

7、真题再现07年江苏麦天 16“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 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 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 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 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6 分) 解说:此题考查把握段落内部层次及段与段之 间相互联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级。 参考答案: 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 疼男人作铺垫; 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 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 ”一节的描写相呼应。09年上善如水 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 什么作用?(5分) 审题及要求: 在开头: 内容上:三个句子运用修辞方

8、法的特征、功 能,分析它在全文中的重要地位和画龙点睛 的作用。作者的写作意图对读者的影响 结构上:标题下文 答案参考: 1.以问句开头,易于激发读者的思考; 2.总领全文,三个问句由人到文化,表明文 章由实到虚的思路。 另认可: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沙坪的美酒写山花、茅台是 为引出“渝酒”;并将白酒和黄酒 作对比(2分),引出后文的“吃酒是 为兴味,为享乐”;(2分)将“渝酒” 与抗日期间坐飞机来的真正“陈绍 ”作对比,讽刺了不思国难,沉迷 于口福之欲的情况,并表明自己 宁吃“渝酒”和共渡国难的态度。(2 分) 一条少年的街道开头一段 的叙写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点题,紧扣“少年的街道”入

9、题;引起下文,结尾通过设 问,引出下文关于少年街道往 事的回忆与思考。(每点2分, 计4分)(从感情基调的角度作答 亦可给分) 如何规避答句段作用分析题中 的“贴标签”问题?(以中国 地图为例) 中国地图 高鹏程 去乡下拜年,看见几乎每家堂屋里都挂 着一张中国地图,大舅家有,二奶奶家有 ,还有小姑,小姨家这些地图,有些 新贴上去不久,有些看起来有好几年了。 但是和烟熏火燎几十年的土坯墙相比,依 旧有些突兀。几乎是昏暗的土坯墙上唯一 鲜亮的事物。 “究竟是怎么回事?”终于,在外婆 家,我忍不住问呆立在地图边的三舅 。三舅没有说话,用手指了指,让我 自己看。地图上,从小小的平峰镇 出发,一些用铅笔

10、画的歪歪扭扭的曲 线,慢慢延伸到了四面八方:山西、 浙江、上海、新疆、广东经过简 短而漫长的跋涉后,圈住了一些字体 或大或小的地名。 我明白了,这些地图上连着的地名,都 是我的表兄妹们外出谋生和打工的地方 在山西沁水挖煤的是大表兄;远嫁新疆 的是二表妹;云南昭通的是三表弟媳妇的 老家,如今,他们又双双在浙江西塘打工 我也看到了自己借以谋生的浙江 象山。我的这些穷亲戚们,大字不识几个 ,老家粗糙的方言,也不适合他们表达什 么细腻的感情。他们只是把对每一个亲人 的牵挂,用一根瓜蔓一样的铅笔线,以一 种具体而虚幻的方式维系在地图上。 中国地图,原来还可以是我们某个人情 感分布的地图。某些陌生的区域和

11、地名, 因为是亲人所在而不断变得熟知起来。比 照“人口地图”、“经济地图”或者,也 应该有这样一个属于我们的“亲人分布图” 吧! 我想,我的这些穷亲戚们串门、相聚时 ,可能就会凑到这张中国地图前,指点着 说这里那里距离的远近,说这里那里各自 在远方的儿女的近况。而一说“这里那里” ,是否就有天涯咫尺之感,甚至亲人音容 如在眼前了呢? 我的不识字的三舅,年迈的三舅 ,我的胸怀祖国的三舅,站在地图 前看起来就像一个将军正指挥着自 己的士兵南征北战、东奔西走 不,他其实更像一只衰老的蜘蛛, 用眼光抚摸着自己用蛛网围成的疆 域。 在广东某地,有几个涂得最黑最 重的黑圈这是他最小的女儿辗 转打工的地方因

12、为讨不到工钱 ,她已有三年多没有回家 在热闹的过年鞭炮齐鸣之后,在喧闹 的亲朋好友散尽之后,在这个昏暗的小 屋里,三舅会以怎样的神情凝视着地图 下方的某个地名?他的思绪会怎样一次 次地坐上南去的火车,循着这条简短而 漫长的曲线,在他有限的关于南方繁华 世界的信息中,去看望女儿生活的城市 ,看见女儿忙碌、疲惫的身影抑或 还有快乐的满足的笑容?而每次“探望” 回来,他又会怀着什么心情,拿起铅笔 ,在这个他十分陌生却已经变得熟悉的 点上又加上重重的一圈? “阿舅,还是让小妹回来好了” “啊”三舅仿佛从梦中惊醒了一般, 但他用力挥了挥手,下决心似的说,“什 么话!”我没有去更多的人家。但我知 道,我的

13、判断不会有什么差错。因为早就 听说了,宁夏西吉,这个拥有47万人口的 贫困大县,每年外出打工的约有12万人。 后来我才听说当地的一首新民谣:家家屋 里老两口,门前拴个大黑狗。十户人家九 户空,墙上一张大地图。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 和主要表现手法 考纲要求江苏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对三种 主要文学体裁的关注,即“散文、小说和 诗歌”,并突出强调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和 主要表现手法:散文,运用记叙、描写、 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小说,人物、 情节、环境构成的艺术化的形象世界;诗 歌,优美的意象和艺术美感;戏剧,矛盾 冲突的设置。 简述以“新民谣”作结尾的作用 现场答案1 (1)以“新民谣”作结尾, 委

14、婉含蓄地表现了人们对儿女的牵挂, 意味深长。(2)卒章显志,表达了作 者对那些老人们的理解,对朴实和深厚 情感的赞美。(3)以此作结,更能激 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给读者心灵的震 撼。(存在的问题该答案属典型的劳而 无功。看似很会答题,实则根本未读“ 新民谣”写的是什么,答出的三个要点 空泛,与“新民谣”内容几乎没有关联。 ) 现场答案2 (1)总结全文,升 华主旨。(2)给读者留下思考空 间。(3)增加文学色彩。(存在 问题该答案属典型的空话、套话 、乱贴标签,以为只要是结尾, 就可用这些术语往上套。) 现场答案3 (1)照应标题。(2)呼应开 头“几乎每家堂屋里都挂着一张中国地图” 。(3)新民谣产生于民间,反映了人们 普遍存在的现实,真实亲切。(4)总结 全文。给人以震撼,引发人们对当地贫困 生活的同情与思考。(存在问题 该答案 虽有套话痕迹,但有自己明显的阅读与思 考,而且能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答题。只 是未注意表达的角度,即新民谣表达特点 及其作用。) . (从内容看)新民谣把当地人外 出打工现象由上文的“我”的亲人扩大 到整个地区,进一步说明该现象的普 遍,丰富了内容,深化了主旨;( 从结构上看)点明题目,呼应开头, 使文章结构完整,使“中国地图”这一 核心意象得以突出;(从表达看) 民谣语言生动活泼,朗朗上口,富于 地方特色,使文章表达有变化,颇具 乡土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