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本章优化总结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52328304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0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章本章优化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8章本章优化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8章本章优化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8章本章优化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8章本章优化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章本章优化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章本章优化总结(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章优化总结专题归纳整合高考真题演练本章综合检测本 章 优 化 总 结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网络构建专题归纳整合动量定理的综合应用动量定理是由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出来的,但用动量定理解题可不追踪过程的细节,因此它是动力学问题重要求解方法之一,作为动量定理的综合应用,动量定理对连续作用的粒子流、对复杂的运动过程、对系统也适用如图81所示,A为有光滑曲面的固定轨道 ,轨道底端的切线方向是水平的质量M40 kg 的小车B静止于轨道右侧,其上表面与轨道底端在 同一水平面上一个质量m20 kg的物体C以2.0 m/s的初速度从轨道顶端滑下,冲上小车B后经一 段时间与小车相对静止并一起运动若轨道顶端 与底端的高度差

2、h1.6 m物体与小车板面间的 动摩擦因数0.40,小车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忽略 不计(取g10 m/s2)求:例例1 1图81(1)物体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时的速度v;(2)物体冲上小车后,与小车发生相对滑动经历的时间t;(3)物体在小车上相对滑动的距离d.【答案】 (1)2 m/s (2)1 s (3)3 m碰撞中应遵循的三个原则的应用3物理情景可行性原则:碰撞问题的解要符合物 理实际 (1)若为追及碰撞,碰撞前在后面运动的物体的速 度一定大于在前面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否则不能发 生碰撞),且碰后在前面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大 (2)若碰撞后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在前面运动的物 体的速度一定不小于在后面

3、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否 则还要发生碰撞) (3)若要物体相向碰撞,则不可以出现跨跃过另一 物体继续向前运动的情况例例2 2【答案】 AB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综合应用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间除了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 外,同时也常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或转移,这类 问题综合性强,灵活性大,历来是高考的热点和 难点对于这类问题,首先注意区分作用物体情 况对于弹性碰撞的物体,其作用过程中系统动 能守恒,动量守恒;对于非弹性碰撞来说,系统 的动量守恒,但动能不守恒,系统损失的动能等 于转化的内能或弹性势能特别应注意的是对于 非爆炸和反冲运动的问题,系统的末动能一定不 大于系统的初动能例例3 3如图82所示,在一光滑

4、的水平面上有 两块相同的木板B和C.重物A(可视为质点)位于 B的右端,A、B、C的质量相等现A和B以同 一速度滑向静止的C,B与C发生正碰,碰后B 和C粘在一起运动,A在C上滑行,A与C有摩擦 力已知A滑到C的右端而未掉下试问:从B 、C发生正碰到A刚移动到C右端期间,C所走 过的距离是C板长度的多少倍?图82【解析】 设设A、B、C的质质量均为为m,碰撞前, A与B的共同速度为为v0,碰撞后B与C的共同速度 为为v1. 对对B、C,由动动量守恒定律得mv02mv1 设设A滑至C的右端时时,三者的共同速度为为v2. 对对A、B、C,由动动量守恒定律得2mv03mv2. 设设A与C的动动摩擦因

5、数为为,从发发生碰撞到A移至 C的右端时时,C所走过过的距离为为s,对对B、C,由 功能关系解决力学问题的三大观点解决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有三条: 1运用力对物体的瞬时作用效果牛顿运动 定律解决(力的观点) 2运用力对物体作用的时间积累效果动量 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动量观点) 3运用力对物体作用的空间(位移)积累效果 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能量观 点)例例4 4图83(1)求子弹弹穿透木块块的过过程中,木块块滑行的距离s木 (2)若木块块固定在传传送带带上,使木块块随传传送带带始终终 以某一恒定速度v(vv0)水平向右运动动,子弹弹 仍以初速度v0水平向右射入木块块如果子弹弹恰能穿 透木块块,求此过过程经过经过 多长时间长时间 【解析】 设设木块块与子弹间弹间 的恒定阻力为为F,当木 块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时时,木块块和子弹组弹组 成的系统统 动动量守恒,应应用动动量守恒定律和动动能定理可以求 出木块块滑行的距离 (1)对对木块块和子弹组弹组 成的系统统根据动动量守恒有:高考真题演练本章综合检测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点此进进入课课件目 录录按ESC键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谢谢 使 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