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呼唤人文关怀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327425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呼唤人文关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呼唤人文关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呼唤人文关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呼唤人文关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呼唤人文关怀(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语文教学呼唤人文关怀语文教学呼唤人文关怀摘要:语文不仅是交际与思维的语言工具,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语文教学应是工具与人 文的并驾齐驱。可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是更多地强调工具性,语文的人文性在渐渐被弱化, 故语文教师要活用优秀作品或者改革教学方法等等,来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关怀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于漪老师也说过:“汉语言文字不是单 纯的符号系统,它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汉语和其他民族语言的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个统一体的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没有人

2、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 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工具。 ”因此,语文课的本然状态,应该是工具与人文的并驾齐 驱,相得益彰。 可是,从我们感受到的语文教学实际情况看,语文的内涵在趋向窄小,课堂教学活动内容 多是语言、语境、语体,以及适应达标所设置的可操作目标教学等,而对与语言以外的文 化意蕴的关注较少,即人文性在减少,所以语文教学在呼唤人文关怀。 一、对语文及语文人文精神的基本认识 语文不只是交际与思维的语言工具,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 “语文”是“语言系统和人文精 神的有机融合体” 。如果把“语文”比作浩翰的大海,那么“语言系统”好比波澜壮阔的海 面,而“人文精神”则好比博大精深的海底。语文教

3、育就是通过立言以育人,用我们民族 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一代代人的身心,使之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人文 精神积淀和终生学习能力“打底” 。离开了“语言系统” , “人文精神”便无以承载;而离开 了“人文精神” , “语言系统”便成了无灵魂之空壳。语言通过人们的交际和思维而存在, 而发展,人们在交际和思维中学会使用语言,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的人” ;同时,人们也 通过语文活动,吸收前人创造的人文精华,使自己成长为具有丰富人文精神的人。 二,为什么语文教学要注入人文关怀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 近若干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也受到文学和哲学理论上的“语言就是一切”的所谓 解构的后现代主义

4、的一定影响。因而偏重语言,较多强调工具性,导致语文内涵小为文章 学,写作学,修辞学等。或者是将文章剖来析去,焚琴煮鹤;或者是运用演绎法,搞“举 一反三” ,学一篇范文,仿写一文;再或者, “不读书,唯做题” ,用“题海技术”其实 可以理解的原因是应试,几乎整个教学过程受制于中考高考。但是这样一来,语文课就变 成了一堂技术传授课或实践课,人文性和人情味荡然无存。因此语文教学不应该只为应试 而存在。它要真正担负起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充实人的修养的责任,强调工具性(这比较 容易考查)的同时,务必也充分注意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虽然比较难考查,却是语文 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可舍弃,因为舍弃人文性,工

5、具性也无从谈起。 (二)作品的形成 作家们是怎样完成这些如同他们孩子、生命的大作的?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故 而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感慨。现代文学巨匠鲁迅 这样来形容他走过来的艰辛的文学之路:“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 ” “将血一 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瘦弱,也以为快活。 ”作品是作家倾全部生活积累和心 血所作,当然也是作家思想和人格的魅力所在。所以,语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 直接现实,它更是中华民族极其丰富的人文精神的荟萃。每一篇目,特别是那些名家名篇,2确实奇妙无比,它充满我们民族风俗、伦理、审美和思辨的活力,集我们民族

6、智慧之大成, 是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而决不是沉默无语的木乃伊。 因此,学习这类文章,头等要紧的是弄清其所承载的全部内容、情感信息和深层意蕴。如 朱自清的背影中,有不多的却很有味道的语言描写,如作者请父亲回去的当儿,父亲 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在买来橘子将要上车的当儿,父亲说: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在走了几步回过头的当儿,父亲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 些话语里含着多少怜惜、体贴与依依不舍!我们读到这几句话,不但感到了这些意思,还 仿佛听见了那位父亲当时的声音。所有内容,都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亲子之情,而作者自 始至终以愧疚的心情和口吻出之,又传达出儿子对父亲在

7、家庭困顿之中仍念着自己的深深 的感激,从而深沉而又酣畅地表现了朱自清先生的人子之情。类似这种孝敬父母,疼爱子 女的传统美德,不仅是背影的根本思想内容,这也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或人文精 神很重要的内涵,在今天强调这些仍然很有规范伦理道德的现实意义。如果我们只是一味 的在“为什么”上做文章,却不善或根本不去挖掘、阐发和弘扬人文精神,那么我们的语 文教学岂不是太言之无物因而苍白无力了吗? (三)影响当今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因素 现实世界的冲击与无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舆论不懈地宣传学科竞赛 获奖或考入国内外名校的学生,热心地吹捧升学率高的学校,导致家长方面,往往不从子 女的天赋、能力、兴趣

8、和愿望出发,而是一味灌输所谓的“学而优则富”的思想;学校方 面,一味追求升学率;学生方面,也就只一味追求“得高分” 。此外,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 的“快餐”现象也给中学生造成巨大冲击,削弱了中学生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认同力。 他们的人文精神库藏中,有的仅有三四千个汉字、十来个崇拜的影视歌舞明星、几套武打 小说、几十张碟片外加若干首流行歌曲。 2虚拟世界的纷乱与失范。 首先是网络构成的虚拟世界。这个世界信息丰富、交流便捷,图文并茂、动感鲜活,对于 独生子女来说,无疑是一个精神驰骋的圣地、情感宣泄的场所,同样,这个世界良莠混杂, 其中存在大量的信息垃圾与精神毒品,对中学生无疑充满了诱惑、布满了陷阱。

9、中学生热 衷于上网,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此诱惑,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其次是由武侠小说、言情作品构成的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里经常演绎的是争霸武林 或退隐江湖、哥们义气或英雄救美、儿女情长或争风吃醋、卿卿我我或以身殉情等等大起 大落的故事,对中学生极具诱惑力。在这里,他们张扬着哥们义气,宣泄着豪情柔意,他 们的躁动心灵在这里容易得到安慰。然而他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也极易失范,因为他们无 法拒绝那些过时的乃至完全错误的观念,如暴力崇拜、江湖义气、王权至上、拉帮结派、 感情用事、男怨女痴等等。 第三是由科幻作品、卡通系列、电子游戏、迪斯尼幻景等构成的虚拟世界。从恐龙到唐老 鸭、从吃人的恶魔到天真的少女

10、、从蝙蝠侠到、从神探到海盗等等,这个每时每刻 都会出现奇迹的无序的世界,同样对中学生充满吸引力和诱惑力。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虚 拟世界对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崇、对血腥暴力的渲染、对色情的自然主义描绘等等负面因素, 都会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三、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关怀的基本策略 (一) 、多用活用优秀作品,培养学生道德和人格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语文教 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古人云:“文以载道” ,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 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 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

11、,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材料。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3“怒发冲冠凭栏望”的岳飞,无不使学生感受到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哀 民生之多艰”的屈原, “穷年忧黎元”的杜甫,无不激起学生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榜样的 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品质和伟大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 自觉效仿的楷模。 因此,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及时地、经常地向中学生推荐经典的、民族的、优秀 的视听材料,让中学生开拓视野,并打破时空界限,在与仁人志士、智者哲人、语言大师 进行精神的对话、心灵的沟通,学生就会受到振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 可以使中学生在树立理想和确立人生

12、的起点就站在人文精神的制高点。 (二) 、改革“教法”与“学法”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 学不辍。 ”这就强调了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 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 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语文课的意义不仅 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 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 的体验。 因而,在语

13、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披文入情” ,把诗情、文情传送到学生心中。首先,透过 形形色色的文字符号,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情和意,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进而将自己融 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 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张扬,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随着作者的一颦一笑去忧去喜。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 ,放手让他们评价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图画美、幽默美, 最大限度地发掘教材以及其他教学资源中的人文精神宝藏,从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从而 积极主动地借诗移情,借文移情,化景设情,表达自己的情意和体验。 倡导研究性学习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举措。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

14、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 文言文时,让学生自主选读战国策 史记中的文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说客”作出 评析。许多学生经过研究性学习,写出了有见地的“说客”分析文章,他们把“说客形象” 综合归纳为“直谏型” “智囊型” “温和型” “幽默型”这样,文言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便取得了双赢。 没有感情的文章没有生命力,没有感情的课堂没有活力。语文教学通过有效的语文活动, 使课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催化力,让学生更容易得到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例如:从田园 诗人陶渊明的诗歌中,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空灵与淡泊;从豪放词中,领 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三) 、关注网络文明建设,提高中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网络正在逐步覆盖学校和家庭, 但它犹如一把双刃剑,给人们获取信息带来便捷的同时,又带来许多芜杂的信息,容易使 青少年难以辨别而误入歧途甚至痴迷不能自拔。网络文明素养,成为新时期人文精神的新 内涵;提高网络文明素养,也是语文教学中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语文教育工作者责 无旁贷。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关注网络文明建设,关注中学生对信息鉴别能力的培养,使 中学生真正具有进出虚拟世界的驾驭能力而终生受益。参考文献 1 、秦训刚、蒋红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 、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语文月刊 (2008 年 4、5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