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底片》教案 粤教版必修2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326569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底片》教案 粤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语文《底片》教案 粤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底片》教案 粤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底片》教案 粤教版必修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1底片底片教案教案(1) 作者简介。 希姆博尔斯卡,即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 (Wislawa Szymborska) , 1923 年 7 月 2日生于波兰波兹南省库尔尼克的布宁村。 1931 年举家迁居克拉科夫,从此希姆博尔斯卡 就一直生活居住在克拉科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姆博尔斯卡在地下秘密学校完成中 学学业,随后在铁路部门工作。 1945 年波兰解放后,希姆博尔斯卡进入克拉科夫雅盖隆 大学攻读波兰语言文学和社会学。同时开始写作,在波兰日报的青年副刊 ( 斗争上 发表了她的第一首诗寻找词句 (1945 年 ) 。 1952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我们为什么 活着 ) ,并于同

2、年被吸收为波兰作家协会会员。 1953 年成为文学生活周刊的编委, 并主持该刊的诗歌部达 20 多年之久。 1954 年出版了她的第二部诗集询问自己 ,并获 当年的克拉科夫城市奖。 1956 年以后,希姆博尔斯卡相继出版了诗集呼唤雪人(1957 年 ) 、 盐 (1962 年 ) 、 一百种乐趣 ) (1967 年 ) 、 任何情况(1972 年 ) 、 巨大的数字 (1976 年 ) 、 桥上的人 (1986 年 ) 和 ( 结束和开 始 (1993 年 ) 。由于希姆博尔斯卡在诗歌创作上的杰出成就,她先后获得了波兰文化 部颁发的国家文学二等奖 (1963 年 ) ,德国的歌德奖 (1991

3、 年 ) ,赫尔德奖 (1995 年 )。 1995 年波兹南的密茨凯维支大学还授予她“名誉博士”称号。 以 1956 年为界,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诗歌主要揭露了法 西斯战争的残暴和罪行,热情歌颂了祖国波兰的复兴和建设。后期的诗歌无论是题材、主 题,还是形式和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态势,想像力更为丰富,也 更富于哲理性和思辨性。其诗歌主题大多涉及人的生存环境和人与历史的关系,人在历史 上和自然环境中的位置等重要问题。 底片属于后期作品。 (2) 基本解读。 作者对底片的影像做了准确的描述,指出了底片中的景物和人,她写到了天空、乌云、太 阳、樱桃树、花

4、和底片上的人。她特别注意到了底片和其所反映的真实的事物在几个方面 的对比: 第一,黑白色的对比。真实世界是五颜六色的,反映到底片中只有黑白两色,这就产生了 一种奇妙的效果,既真实又不真实。 第二,左右位置的互换。底片从正面看和反面看,它所反映的影像是一样的,但是左右刚 好相反,而看底片的人很难知道哪一面是正确的。 第三,鬼魂与活人的对比。真实世界生动的人物到了底片中,感觉就像鬼魂一样。 因为上 述这些对比构成的奇妙的感觉,模糊了真实与虚假的界线,将内心的感觉与真实的世界融 为一体,所以就有了问候和提问,这也可以看作自己向自己问候和提问。心灵的自我沉思 借底片这一独特的客体找到了一种表达的方式。 底片在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单一和多样等等方面形成了一种张力,因此富于哲用心 爱心 专心2理性和思辨性。 在表现方法上,本诗采用了白描、独白的方式。 (3) 问题探究。 本诗的语言明白如话却含义深奥,令人回味无穷。 山民也有这个特点,请予比较,加深 对此类诗歌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