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第2课时】

上传人:d****y 文档编号:52256264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第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第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第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第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第2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第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第2课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马过河14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3.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筋亲自尝试的道理。 (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u核心问题:小马是怎么过河的?u串珠问题:1.一读:读课文,说说小马要帮妈妈做什么事?遇到了什么困难?2.二思:小马准备过河时遇到了谁?他们说了些什么?3.三品:小马为什么没有过河而回家找妈妈了?4.四探:小马试验的结果为什么跟老牛和松鼠说的都不一样?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边听 边想听录音回顾课文“连蹦带跳”表明小马非常的

2、乐意帮妈妈做事情,也可以看出它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妈妈做事。”“连蹦带跳”表明了什么?动作描写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高兴”说明妈妈因小马乐意帮妈妈做事,她感到非常的欣慰。这句话概括地写出了小马过河的原因。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了什么?语言描写“立刻”说明小马听了牛爷爷的话后,没有思考,就去过河,表明小马不善于思考问题。你从“立刻”一词中体会出了什么?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突然”可以看出松鼠看到小马要过河很着急,急于要拦住它。“跳下、拦住、

3、”这是描写松鼠动作的词语,说明松鼠非常关心小马。你从这一句体会出了什么?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小马因老牛和松鼠的不同说法,又没有了主意,所以他打算去回家问妈妈。小马为什么要回家问妈妈?语言描写“难为情”说明小马回家见到妈妈自己也不好意思。省略号表现了小马在回答妈妈的话时,吞吞吐吐。“难为情”说明了什么?省略号表明了什么?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河水到底是深

4、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不要只是听别人一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说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语言描写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对岸。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他顺利地通过了河,把麦子送到了磨坊。小马真正明白了老牛和松鼠说的话不同的原因,因为他们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根据自己的身高来说的。这说明只有自己亲自试一试,才能找到解决问题。小马最后明白了什

5、么道理?拓展如果小马再次遇到困难,他还会去找妈妈吗?_ 如果小马再次遇到困难,小马不会再去找妈妈,而是动脑筋想办法。阅读方法解密:拟声词概念:拟声词表示形容人或动物等其他事物发出的声音,用汉字来体现。作用:在句子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拟声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人物的心情、动作的状态,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文本,感受到了遇到问题要自己动脑筋思考。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u核心问题:小马因为老牛和松鼠的说法不同,不能确定水深水浅,后来在妈妈的教导下亲自试了试,顺利过了河。小马是怎么过河的?1.一读:读课文,说说小马要帮妈妈做什么事?遇到了什么困难?小马要帮妈妈

6、把麦子驮到磨坊去。他被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不敢过河。u串珠问题:2.二思:小马准备过河时遇到了谁?他们说了些什么?小马遇到了老牛和松鼠。小马先向老牛请教,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在他准备过河的时候,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3.三品:小马为什么没有过河而回家找妈妈了?因为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不同说法,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所以回家找妈妈。4.四探:小马试验的结果为什么跟老牛和松鼠说的都不一样?试验结果不一样是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也不

7、像松鼠那样矮,他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是可以平安过河的。小马过河老牛水很浅松鼠水很深妈妈试一试课文结构遇事要动脑思考本文讲的是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可是路上遇到了一条河,因不知水的深浅而不敢过河,后来他在老马的教导下过了河的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亲自去尝试,才会有正确的认识。课文主旨我想我能行一个春天的中午,爸爸陪着七岁的贝贝在广场上玩儿。贝贝一会儿拍球,一会儿瞄准篮筐练习投篮。爸爸坐在一条长凳上看书,并时时注意着儿子的举动。过了一会儿,几个大一点的男孩子跑过来,抢走了篮球,玩儿了起来。贝贝被抛在了一边,变成了观众。他待在那儿,没有走开。推荐阅读爸爸看见了,走到贝贝身边,

8、问:“你想让我帮你要回篮球吗?”“不,我想我能行!”贝贝说。贝贝静静地等待着。忽然,他用力一跳,伸出双手接住飞到身边的篮球,又把手中的球传给了一个大孩子。球在孩子们手中传着,不一会儿,又传到了贝贝手里。很快,贝贝的喊声和身影与大孩子们融在了一起。爸爸注视着儿子,高兴地笑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宋苏辙省事诗)国学诵读走进中华传统文化【谜语】尾巴长,鬃毛飘,会拉车,能奔跑。(打一动物)(谜底: )马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化手法,通过小马与牛伯伯、小松鼠的对话,把一个不善思考、凡事爱问妈妈的孩子写得活灵活现,使我们读起来感

9、到特别亲切。启发了我们做事要认真思考,开动脑筋,努力亲自去实践,这样就能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教师点拨:分角色朗读课文应该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可以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课文中不同人物说的话,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当你在这样的情况下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话。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讲讲这个故事。愿意 麦子 磨房 驮 挡住 为难突然 拦住 吃惊 难为情 动脑筋 小心教师点拨:本题是训练我们结合关键词来复述课文内容的能力。我们首先认真默读课文,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再用上这几个关键词来讲讲这个故事。参考答案:小马愿

10、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房去。它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很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它去请教老牛伯伯,老牛伯伯说河水很浅,才没小腿,能趟过去。小马回到小河边准备下水。突然,一只小松鼠拦住了它,并告诉它不能过河。小马吃惊地文河水很深吗?小松鼠很认真的说是的,河水很深。小马跑回家难为情的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妈妈。妈妈教育它遇事要学会动脑金,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试一试。小马炮灰了小河边小心的蹚过了河,原来喝水没有松鼠说的那么深,也没有老牛说的那么浅。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潜,也不想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别人的经验不一定

11、可靠,得自己去尝试。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参考答案:不同意。因为老牛长得比小马高,所以他说河水很浅,才没小腿;小松鼠说河水很深,淹死了它的同伴是因为小松鼠长得很小。它们两个都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说的,所以他们都没有说谎。同意。当我们遇到难题的时候,就要学会多向别人请教。但是切记请教之后还要加上自己的分析,再来解决难题。同意。别人的经验可以供自己参考,但不一定可靠,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思考分析。不同意。有些问题很危险,就不能自己尝试,而是要请教别人,批判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一、读词语,把带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t_ q_ f_ t_ j_驮麦 深浅 磨坊 前蹄 既然习题源

12、于典中点的“基础练习”uinng二、读拼音,写词语。yun y mi mio yn il k t rn b f愿 意麦 苗应 该立 刻突 然伯 父三、比一比,再组词。愿( ) 意( ) 该( )原( ) 音( ) 刻( )突( ) 掉( ) 伯( )哭( ) 桌( ) 怕( )愿意原来意见音乐应该立刻突然哭声丢掉桌子伯伯害怕四、填上合适的词。( )地说 ( )地说 ( )地跑( )地跑 ( )地流 ( )地流大声生气快速飞快缓缓哗哗五、读读下面的词语,用上你喜欢的一两个词说一句话。愿意 为难 突然 吃惊 难为情 小心_示例:突然看见老师,小红难为情地低下了头。 完成点拨“阅读方法练”“写作方法练” 。 完成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