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248408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册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下册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下册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下册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下册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册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册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学目标:1.知道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 繁荣的史实。2.知道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史实。3.知道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能 对隋朝的经济繁荣有较清晰的感受和 认识。第第1 1课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繁盛一时的隋朝1 13 32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替简表4东 晋十 六 国齐齐梁梁9 9105东魏北齐6西魏78 8魏魏蜀蜀吴吴西 晋北 魏北朝南朝宋宋陈陈北周统一全国北周隋政治趋势:由分裂到统一。基础自清,我预习,我知道。1.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答案(人物或地点) 。(1)建立隋朝,统一南北。(2)开凿大运河。(3)隋朝的都城。(4)隋朝大运河的中心。(5)隋朝大运河的南北两至点。隋文帝杨坚

2、隋炀帝长安洛阳余杭 涿郡长安隋589年581年北周隋朝的统一结束 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 面,开创隋唐时期三 百二十余年的“大一 统”局面,为后来经 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 基础。隋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全国呢?(原因)客观条件: 长期以来,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 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缩小,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 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向往统一。 南朝陈政权本身的腐朽。主观条件: 隋文帝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军事强大。 隋朝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运用得 当。 我探究 我展示 我收获1.结合学案98页表格,思考探究隋朝出现繁荣 景象的原因。2

3、.想想看,隋炀帝时开凿大运河的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开凿 运河的条件)4.试一试,画出隋大运河的简图。5.辩论:开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时间时间隋初隋盛时时繁荣表现现人口3000多万人4600多万人垦垦田1900多万顷顷5500多万顷顷粮仓仓长长安太仓仓洛阳含嘉仓仓; 洛口仓仓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社会经济繁荣找一找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二、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 发展生产,注重吏治。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 的大运河的大运

4、河? ?隋文帝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繁荣,为隋炀帝开 通大运河提供了经济基础。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 能性。(人力资源)三、隋朝大运河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 治目的 :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二长: ( )多公里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涿郡, 南:余杭。( )( )今( )( )今( )四段:分为四段( ) 渠( )渠 ( )( )河五河:贯穿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2千洛阳涿郡 北京余杭 杭州永 济通 济邗 沟江南概况:概况:地位: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 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运河

5、风光运河风光美丽的琼花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二:“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四: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积极: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加 强了对南方的控制) 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隋朝开通运河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隋朝的灭亡与大运河是否有联系?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 朝因此而亡国。灌溉航运、灌溉航运、 旅游价值、旅游价值、 是南水北调是南水北调 工程的重要工程的重要 组成部分组成部分 繁盛一时繁盛一时 的隋朝的隋朝一、一、繁盛繁盛二、二、一时一时1.1.统一国家统一国家二世而亡二世而亡共存共存3838年年(581618581618)2.2.经济繁荣经济繁荣3 3. .开通大运河开通大运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