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2230752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核病的研究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结核病的研究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结核病的研究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结核病的研究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结核病的研究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核病的研究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核病的研究进展(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核病的研究进展概 况l 结核病是仅次于爱滋病的第二大感染性疾病 。由于许多爱滋病死于结核,故在单一感染死因 中,结核病仍居首位。自从在全球范围内开展 DOTS以来,结核病的感染率、病死率及细菌耐 药情况均有降低,但因各国具体实施状况存在很 大差异,所以改善的速度十分缓慢,与预期目标 相距甚远。对于全球结核病防治前景,许多专家 并不表示乐观。控制结核病的基本条件l及早发现,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 l疾病发现率达到70%,有赖于广泛疾病普 查l治疗成功率85% ,有赖于DOTS这样结核病才能得到有效控制,每年 递减率才能达到10%左右,如此高质量防治 数十年后,结核发病率才会显著降低。 我国结核病疫

2、情特点l感染人口基数大,患病人数多,传染源多 ; l发现率低,平均只有26% ;DOTS覆盖率低 ;l 耐药患者多,WTO公布的耐药检测报告中 ,我国在特别警示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一;l高危发病人群增多,如老年人群、糖尿病 、AIDS等。 基础研究:Th1型/Th2细胞因子失衡 lT细胞在结核病免疫中的关键作用:细胞免疫反应功能低下者是结核病的高危人群,而体液免疫功 能低下者如多发性骨髓瘤,并不是结核病易感者 。l其中CD4+T细胞发挥了主导作用。Th1和Th2为两种功能不同的CD4+T细胞亚群,其分泌的细胞因 子(CK)各不相同。 基础研究:Th1型/Th2细胞因子失衡l许多研究证实,结核免疫

3、是由以灭菌为核心的 保护性免疫反应和以组织坏死为特征的免疫病理 反应构成的,并由不同的结核抗原激发。l保护性免疫反应是由保护性抗原活化的Th1细胞介导的巨噬细胞非特异性抗菌活性来完成的。 Th1型CK主要有IFN,IL-12,lL-18D等。实验 表明,敲出IL-12或IL-18基因,可使小鼠的结核 杆菌的易感性明显增高; 基础研究:Th1型/Th2细胞因子失衡l由病原性抗原活化的Th2细胞则介导以TDTH细胞(迟发超敏反应性T细胞)为效应细胞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并导致特征性 组织坏死,Th2型CK主要有IL-4、IL-10、IL-13等。实验表明IL-10和IL-13均能抑制巨噬细胞杀灭结核杆

4、菌的能力;小鼠敲除IL-10基因后可更快消除结核杆菌。 基础研究:Th1型/Th2细胞因子失衡l据报道,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Th1型CK反应 超过Th2型CK反应达20倍时,可建立潜伏期感染 ,表明Th1型CK反应在抑制结核菌生长繁殖中发 挥重要作用。 l临床实验表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 核细胞经结核抗原刺激后IFN-产生明显减少, IFN-基因无表达,而IL-10产生明显增加。但经 两个月抗痨治疗后随着病情好转IL-12产量明显升 高。 基础研究:Th1型/Th2细胞因子失衡lCondos等发现,涂片阴性非空洞性肺结核患者局部免疫反应以Th1优势为特征,BALF中IFN-分泌明显增高

5、;而涂片阳性空洞性肺结核患者局部则以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IFN-产生减少, 但随着抗痨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IFN-分泌细胞重新聚集到肺部。 基础研究:Th1型/Th2细胞因子失衡由此可见 :lTh1型CK主要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杀菌能力 ,从而在结核感染中发挥保护性免疫作用。 lTh2型CK则抑制Th1型CK和IFN-的产生,降低巨噬细胞杀灭结核菌的能力,从而削弱结核免 疫应答,与结核感染的进展、持续化和慢性化有 关。 基础研究:Th1型/Th2细胞因子失衡lTh1型/Th2型CK的动态平衡是机体有效 控制结核感染的根本保证,这种平衡一旦 被打破,将导致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基础研究:结核杆

6、菌基因组学 l 结核杆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已完成,共含441万个碱基对,约4000个基因,3924个开放阅读框架。其中大部分用于编码脂类代谢酶;10%编码两类不相关的酸性蛋白,可能与产生抗原变 异和逃逸免疫有关。约40%有功能,44%可能有功能,16%称为孤儿蛋白。 结核杆菌基因组学:耐药基因研究 在结核菌耐药基因研究中,近来发现 :l约90%95%的耐利福平菌株有rpoB基因突变 ; l约47%58%耐药异烟肼菌株有katG基因突变 ,其余则inhA基因或ahpC基因突变; l耐乙胺丁醇菌株与embA、embB基因突变有关 ;l约72%耐吡嗪酰胺菌株与编码PZA酶的pncA基 因突变有关。基

7、础研究:结核杆菌蛋白质组学 l Jumy等对有毒结核菌株与无毒BCG进行 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有两种蛋白质 仅在有毒菌株中高度表达,菌种内变异非 常小,有可能成为结核病早期诊断的分子 标志。基础研究:结核杆菌蛋白质组学lBahk等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发现有两 种蛋白质RRV369和RRV3874在结核杆菌中含量较高。然后采用联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肺结 核患者和健康人血清各100份进行检测,结果显 示RRV369和RRV3874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分别 为74%和60%,特异性为97%和96%,有望成为 肺结核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基础研究:结核杆菌蛋白质组学lTuny等比对耐异烟肼

8、菌株和敏感株的蛋白质组学差异,检测出了与异烟肼抗药性有关的蛋白。l现在国际上已建立结核杆菌蛋白质组学跨国合 作研究体系,计划在5年内阐明结核杆菌相关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这将大大促进结核发病机制、抗痨治疗新靶点及新型疫苗的研究。基础研究:细胞凋亡与结核病 l结核病时巨噬细胞适度凋亡是一种免疫保护机 制,可使结核杆菌丧失原有生存环境,导致细菌 活力降低,也可清除炎症部位的感染细胞。l吞噬结核杆菌的巨噬细胞发生凋亡后,细菌被 包埋在凋亡小体内,又被循环单核细胞吞噬,这 样可能会触发更为有效的细胞内杀菌机制。l细胞凋亡还可抑制结核杆菌繁殖,防止结核感 染播散。 基础研究:细胞凋亡与结核病 国外研究发现:

9、l线粒体膜结构的完整即线粒体渗透性转换( MPT)稳定,caspase激活降低和线粒体细胞色 素C释放减少是巨噬细胞发生凋亡的标志,也是 有效控制结核杆菌感染的特征。l线粒体膜完整性受损(MPT降低),caspase 激活增加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增加是细胞坏 死的表现,并造成无法控制的结核杆菌生长与繁 殖。 基础研究:细胞凋亡与结核病Hirsch等研究发现:l活动性结核病患者CD4+和非CD4+T细胞自发凋 亡以及结核杆菌诱导的凋亡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 者,T细胞凋亡发生率与T细胞反应呈负相关,即 凋亡率越高则IFN-、IL-2水平越低。l经有效抗痨治疗后,自发的与结核杆菌诱导的 凋亡发生率均

10、下降50%,IFN-、IL-2水平升高3 8倍,这表明T细胞过度凋亡削弱了机体的抗结 核免疫机制,与结核病发生和发展有关。实验室诊断:病原学 抗酸染色和培养:l痰涂片检出率(抗酸染色)约30%40%,痰中菌量 必须多于5106/L才能检出;集菌法敏感性可达60% 70%,与标本质量、检测者技术与责任心有关,但无法 区分结核杆菌和非结核杆菌。l国外报道,在痰标本中加入特殊荧光素作标记,可在 荧光显微镜下进行区分。l结核杆菌快速培养系统目前普遍采用MCIG和 BACTEC,速度明显高于传统方法,平均9天可判定结 果,缺点是放射污染率稍高。近来研制出一种快速变色 培养基,敏感性与培养速度与之相当,且

11、污染率低。 6实验室诊断:病原学 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分枝杆菌噬菌体是一种DNA病毒, 只能感染相应的活分枝杆菌。噬菌体增殖 周期速度快,在几分钟几十分钟不等, 利用这些特性可用于结核杆菌的快速检测 及药敏测定。 病原学诊断:噬菌体生物扩增法 近些年来国内外对此法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 有以下优点:l 简便快速,操作简单,不含特殊仪器,检测标 本仅需48小时可得到结果。l灵敏特异,敏感度为200300条/毫升。l安全可靠,该法将活体菌裂解杀灭,传染性小l价廉 病原学诊断:噬菌体生物扩增法但此种方法也存在很多问题:l与某些非结核分枝杆菌有交叉反应。l敏感度仍不够高,一般在7595%之间,且与痰菌含量

12、 有关,痰涂阳+为63.9%,+为71.97%,+为88.2%。l操作影响因素多:需设立多种对照,以保证可靠性,且 反应时间、温度、噬菌体活性含量及特异性、杀毒剂的浓 度及混匀情况等均可影响检测结果。l 蛭弧菌感染:蛭弧菌是一种与噬菌体极其相似的寄生微 生物,可在活菌和死菌中增殖,裂解细菌后可产生菌斑, 可造成假阳性,在操作中须避免污染。 病原学诊断:噬菌体生物扩增法l该法若要广泛用于临床,仍有大量工作必须完成:a. 筛 选出结核杆菌特异性高的噬菌体;b.试剂盒及检测方法的标准化。l该法亦可用于结核杆菌药敏测定,但与常规药敏检测结 果存在一定差异,须进一步研究明确其原因。近来美国学 者构建了一

13、种含荧光素酶基因的噬菌体,可用于多种一线 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测定,并且一次可进行大量标本的检 查,是迄今最快的药敏试验,今后须对该法进行标准化研 究。 病原学:分子生物学诊断 l PCR:PCR技术并不复杂,但要求标准化试剂盒,严格的技术质量控制和较高的实验条件。经过多年努力,该方法不断完善,并开发出新的 PCR技术,如实时荧光PCR、酶联PCR等,转录PCR等。但在临床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不能区分活菌和死菌,存在结核杆菌滞后现象等。病原学:分子生物学诊断lDNA序列测定:该技术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可快速、灵敏、可靠地测定结核杆菌的特异性核 苷酸序列和突变耐药基因。目前已有自动化DNA测序仪,但

14、价格昂贵,难以推广。但随着该技术成熟、改进和完善,可望得以广泛应用。病原学:分子生物学诊断lDNA探针技术:目前已有商业性试剂盒应市 ,但用于痰标本的检测结果不十分理想,主要缺 点是敏感度性不高,标本中菌量需1010/L DNA 才能检测出来,需依赖于培养,并且只能鉴别少 数几种结核杆菌。但随着结核杆菌全基因测序的 完成,该技术研究正在突飞猛进,特别是将特异 性强的核酸探针技术与敏感度性高的PCR技术相 结合,已成为目前结核病诊断研究的热点。病原学:分子生物学诊断l生物芯片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微型化、自动化、防污染、成本低等特点,分为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和组织芯片,随着结核杆菌基因

15、计划的推进及蛋白组学研究的深入,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该技术将对结核病基础研究、病原学诊断等多方面产生巨大影响。病原学:结核杆菌抗原测定l结核杆菌抗原测定:38KD蛋白是结核杆菌的主要免疫原,有学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核患者痰液、胸水及脑脊液中的该抗原,最低检出量可达到5g/L,有较好的敏感性,但尚需进行大标本研究。血清学诊断 l 血清学诊断简便快捷,是结核病诊断的百年追 求。l主要方法是测定血清和组织液中的特异性抗结 核抗体,故结核抗原的选择至关重要。l目前多采用PPD,但其所含抗原为致病性分枝 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和卡介苗(BCG)所共 用,故PPD抗体阳性不能区分是分枝杆菌感染( 致病性或

16、非致病性)或是接种BCG的结果。 血清学诊断l目前发现了一些结核菌蛋白如38KD蛋白 ,BCG对其合成受到抑制,故可区分结核 病患者与BCG接种阳性者,具有较好的特 异性(94.9%),在菌阳患者中敏感性尚可 (76%以上),但菌阴患者的敏感性较低 (仅37.7%)是其缺点。 血清学诊断l14KD蛋白、18KD蛋白、MPT64、ESAT-6,以及脂阿拉伯甘露糖抗原等,特异性均较PPD抗原有所提高,可达78.6100%,但敏感性不高,各家报道差异很大,在31.7%94%之间,临床应用价值评价不一,故尚难成为结核病的确诊指标 , 血清学诊断l目前认为该法对肺外结核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关键仍在于寻找免疫原性和特异性均强的结核抗原,以及统一、规范、稳定的实验条件和试剂。l联合应用多种抗原可以提高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敏感度。皮肤试验 l目前除OT和PPD外,近来有学者用特异性较强的ESAT抗原,可区分结核杆菌感染和BCG接种阳性者,但仍不能区分活动性结核病和隐性结核感染,故不能作为结核病确诊方法。影象学诊断 l目前肺部疾病的影象学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