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ppt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229237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6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并序》ppt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琵琶行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自幼聪慧、苦学文,有 “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曾任 左拾遗,作谏官,46岁上疏获罪,被 贬为江州司马,写下琵琶行,其 后升任忠州刺史、杭州太守等,官至 刑部尚书。晚年政治热情减退,“独 善其身”,少有佳作。著有白氏长庆集,现存诗 3000首,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 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 运动的倡导者。其诗风清新自然、通 俗易懂。琵琶行是中国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诗诗 中虽虽有较浓较浓 重的感伤伤意味,但比长长恨歌更具 现实现实 意义义。诗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对“门门前冷落车马车马 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妇”的琵琶女的悲惨

2、命运的同 情,同时时也寄托了对对自己遭贬贬的悒郁、愤懑愤懑 之情 。“同是天涯沦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识”这这流传传千 年的诗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紧紧紧紧 地 联联系在一起。这这首诗诗叙述的层层次分明,描写的细细 致生动动,比喻喻的新颖颖精妙(如对对琵琶声的描写) ,被历历代文人所称颂颂,表明白诗语诗语 言确实实达到了 炉火纯纯青的 境地。琵琶琵琶行行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 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 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 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 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 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 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

3、事性质 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富于变化。 背景材料(被贬原因) 唐宪宗元和十年,在河北拥兵自重的 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 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 首先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 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 恨。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 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置。那些人说他 不该越职言事,并诬称白居易写过“ 新井”和“赏花”的诗,不顾忌他母亲 是因看花坠井而死的,大逆不道。真 实原因是此前他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 治的诗,像卖炭翁,得罪了很多 权贵。朗读、听录音理解: 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 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

4、为 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用一句话(七个字)概述每段 段意.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 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 要写成一首诗呢?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 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 的感情共鸣。 文章结构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邀见歌女 演奏名曲 听者陶醉 少年欢乐 晚年沦落 悲苦心境一个飘泊江湖的曾经名噪京都、红极一时 的长安歌妓。青春欢笑、老大沦落、年老色衰 。“重色重利”的社会使色艺双绝的琵琶女“ 独守空船”,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损害 的歌伎们的悲惨命运。她有一种“曾经沧海” ,却仍不失其率真及女性矜持端庄风格的成熟

5、 美。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如何理解琵琶女形象?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 抒写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那么,本文的主旨 句是什么呢? 为什么要极力铺写这一形象?自言本是京城女 我从去年辞帝京名扬京都女艺人 才气横溢大诗人年长色衰嫁商人 犯颜直谏贬江州出自京城 才华出众落泊失意同是天涯沦落人【天涯沦落之恨】琵琶女 白居易 典型感情琵琶女在音乐声中融入了对自己的凄凉遭 遇、人 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愤懑之情,对世 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的强烈控诉。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 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

6、 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 广泛的同情。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 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 殊,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 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 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 示 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 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 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 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美学 价值,现实意义)回顾全文,拓展主题琵琶女三次演奏 第一次送客闻琴第二次彼此相见第三次却坐促弦(暗写)(明写)(明写)(详写)(略写)(侧面烘托琴技)“主人忘归客不发”

7、(侧面烘托琴技)“江州司马青衫湿”运用比喻侧面衬托演奏琵琶曲调弦校音,情随声出演奏名曲,倾诉悲情珠落玉盘,急切愉悦幽咽凝绝,幽愁暗恨铁骑突出,激越雄壮曲终收拨,戛然而止江心月白,余韵无穷(序曲)(总写)(起始)(发展)(高潮) (曲终)(魅力)声音无形,摹声最难,诗人怎样表现琵琶出神入化的技巧?运用比喻: A、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以“急雨”和“私语”来比喻乐声,写出乐声的急切轻快的特点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以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比喻两弦和谐,急切愉悦C、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用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比喻旋律的流畅优美 ;用泉流冰下阻塞 难通来形容乐

8、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 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以银瓶乍破水浆迸之声和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声响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 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侧面衬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总结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写出音乐的变化,用这些具体 的现实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和形象比拟描绘乐声, 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划成有形可感的实体。读者不 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扬 ,或低回呜咽的应接不暇的乐音,而且仔细欣赏起 来,还可以听出这一声和那一声又有明显的音色、 音调上的区别,热闹而不紊乱,复杂而有层次。听 了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听完了一支完整的乐 曲

9、:先从轻徐悠长开始,仿佛从沉思中唤起记忆; 接着众音繁会,像波涛起伏;马上又转到幽细甚至 听不见,宛似悲恸抽泣;最后以短促刚劲的音响终 曲,犹如急雷破山,崩岩走石。读者从这连珠式的 具体可感的乐声中还能体会出弹奏者的“有情”、“不 得意”以至难以明言的“无限事”,从而出色地完成了 对主题的表达。 描写音乐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写演奏者 动作神态来表现。试从二段中找出的句 子,分别表现了怎样的动作神态。 转轴拨弦三两声 是弹奏前试弦调音的准备动作,说明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 低眉信手续续弹 是弹奏的神态,看出她技艺的娴熟。 轻拢慢捻抹复挑 弹奏的动作 曲终收拨当心画 弹奏的结尾动作,使听众继续沉浸

10、在乐曲的境界里。如此细腻地描写动作神态, 有什么好处? 交代了音乐的层次,从而更 好地引导读者领会音乐,也表 现了歌女技艺的熟练高超和作 者高度的音乐修养。 找出写音乐效果的句子,说明其作用 。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作用:把音乐效果和环境气氛、人物 感情结合起来写,共同烘托出一个音 乐的世界 找出叠词叠字,双声叠韵词 叠词叠字 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另 有瑟瑟、茫茫、唧唧,不直接描写音 乐的。) 双声叠韵:间关、幽咽、呕哑、嘲哳 。 这些词语的运用有什么效果? 直接模拟声音,

11、或者使诗句增加音乐 性和节奏感,加强了音乐悦耳动听和 韵律节奏。 总结音乐描写的艺术 善于运用多种方法从各个不同角度 把歌女的动作、音调的变化、演奏的 场景、当时的环境、人物的感情糅合 在一起,加以细致的描绘,写出了琵 琶音乐的复杂性和多面感,完整地表 现出美妙的音乐形象。 总结,白居易从以下常用方法和 角度进行高超的音乐描写: 运用比喻描写音乐(以声写声, 以形写声)。 通过写音乐效果描写音乐。 通过写演奏者的动作态度描写音 乐。 运用叠词、双声叠韵词描写音乐 。 琵琶行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 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 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又写道:“

1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音乐是用来抒发感情的。奏曲的能手,能 够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哀愁或欢乐。听曲的行 家,也能够从曲调中领会到奏曲者的情思,受 到感染。倘若听曲者和奏曲者有同样的心情, 那感受会是很强烈的。白居易真不愧为听曲的 行家,于琵琶未成曲调时已经感到弦声饱含感 情,于演奏的过程中又听出琵琶女有无限心事 ,于演奏终结时更听到了弦外之音,听到了于 无声处表露的哀愁。 课文小结音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艺术,然而诗人白 居易用比喻的手法,将乐曲的美妙表现得淋漓尽致,将情 、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动人的画 面。难怪“文章已满行人耳”“胡儿能唱琵琶篇”。欣赏刘鄂

13、老残游记第二回 历山山下古帝遗踪 明湖湖边美人 绝调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 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 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 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 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 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 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不禁暗暗叫绝。 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 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 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大通;及至翻到傲来峰 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做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 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 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

14、后,陡然 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条飞 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 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 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 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 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 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 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 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 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 ,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 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 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 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 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 清晰可闻。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 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 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 我和,渐渐的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 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 终于万籁俱寂。箫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 醒。金庸笑傲江湖对任盈盈箫声的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