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型实验设计的解题策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209745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型实验设计的解题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探究型实验设计的解题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探究型实验设计的解题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探究型实验设计的解题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探究型实验设计的解题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究型实验设计的解题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型实验设计的解题策略(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虹桥中学 郑素萍探究型实验设计的解题策略实验专题复习之:考纲要求:3、化学实验和探究能力(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 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 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 解释。 一、09-10年部分省市高考化学探究实验题回顾广东 2009-19.制备氮化钙,并探究其实验式2009-21.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加热分解产物的探究2010-33.对吸收Cl2和SO2后的吸收液中存在阴离子实验探究 上海 2009-27.大理石制CaO2 2

2、010- 26.饭盒中石蜡和CaCO3的溶出量实验设计江苏 2010-15.高纯度MnCO3制备方案设计) 海南 2009-16. 提纯Fe2O3样品的方案设计2010-17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方案设计北京 2009-27.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2010- 27.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探究 全国 2009-27.浓H2SO4和木炭反应的产物探究的实验设计2010-29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 浙江 2010-25. (5)有关产物的探究1、(2011温二模)A、B、C、D、E为原子序数依 次增大的5种短周期元素,A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 数的两倍;B能形成双原子阴离子

3、;C与B能形成两种 常见的离子化合物;B、E同主族,C、D、E的最高价 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生成盐和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1)(2)(3)(4)略 (5)若某气体含有AB2和 EB2中的一种或两种,请设 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气体的成分 考题回顾:化学平均分56分:本题3分;平均得分0.96分;属难题生成的气体可能是CO2或SO2或CO2与SO2的混合物,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酸 性高锰酸钾、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若只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只含 有SO2,若只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只含有CO2,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品红不变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两者混合。【探究1】铜在空

4、气中会生成铜锈,其成分是Cu2(OH)2CO3,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较大,铜绿成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傅鹰著大学普通化学下册564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认为铜锈成分为CuSO43Cu(OH)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废品站取一块生锈的铜片,设计实验分析铜锈成分。(1)对于铜锈主要成分,请你提出猜想:猜想1: ;猜想2: ;猜想3: 。铜绿主要成分为Cu2(OH)2CO3铜绿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和CuSO4铜绿主要成分为CuSO43Cu(OH)21、对实验成分的探究(2)实验室提供下列药品:稀硫酸、盐酸、氯化钡溶液、澄清石灰水;仪器:试管、滴管、导管、小刀等。

5、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上述猜想,补充实验报告:实验实验 序号实验实验 步骤骤实验现实验现 象实验实验 结论结论取样样品装于试试管,加入足 量稀盐盐酸,在试试管口放一 块块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 片溶液中产产生 气泡;玻璃片 上出现浑浊现浑浊在上述溶液中加入氯氯化钡钡 溶液和稀硝酸原样样品含SO42-产生白色沉淀原样品含CO32-(3)假设铜锈成分为nCuSO4mCu(OH)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测定铜锈成分,实验步骤如下:取W g样品,溶于水,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洗涤、灼烧,称重得固体质量为a g;取W g样品,溶于足量稀硝酸,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称量得固体质量为b g;处理数据

6、,过滤、洗涤、干燥2011-样题25. A、B、C、D、E为原子序数依 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仅含一种金 属元素。A和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B、C和E在 同期表中相邻,且C、E同主族。B、C的最外 层电子数之和等于D的原子核外电子数,A和C 可形成两种常见的化合物甲和乙(相对分子 质量:甲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5)经检测,某固体粉末中仅含C和D两种元 素组成的化合物,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固 体粉末的成分 2010-25. (5) 2010一模-25. (5)该固体粉末可能的组成为Na2O、Na2O2或两者的混合物。将粉末加 入水中,若无气体生成,则为Na2O;若有气体生成,可根据一定量

7、 该固体粉末产生气体的量确定其全部为Na2O2或是两者的混合物。【 探究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 理,做了如下四组实验: (1)将镁粉投入冷水中,未见任何现象; (2)将镁粉放入溴水中,观察到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 但溴水的颜色逐渐褪去; (3)将镁粉放入液溴中,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现象; (4)向含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 褪去。 则下列关于镁与溴水的反应机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 、 镁粉只能直接与溴水中的溴反应 B 、 水是镁粉与溴发生反应的催化剂 C 、(2)中产生的极少量气泡是由于镁粉与水反应得到 D 、镁粉与溴水中的H+发生反应

8、,导致平衡移动使溴水褪色B2、对实验原理的探究某化学小组在做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时,发现反应后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acd【 探究2】 :2009北京理综,27节选3、对实验方案的探究【探究4】(2010福建25 )工业业上常用铁质铁质 容器盛装冷浓浓

9、酸。 为为研究铁质铁质 材料与热浓热浓 硫酸的反应应,某学习习小组进组进 行了以下探 究活动动: 探究一 (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铁钉 (碳素钢钢)放入冷浓浓硫酸中, 10分钟钟后移入硫酸铜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观察,铁钉铁钉 表面无明显显 变变化,其原因是 。 (2)另称取铁钉铁钉 60g放入150ml浓浓硫酸中,加热热,充分应应后 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甲同学认为认为 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其中的Fe2+ ,应先用 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浓硫酸有较强的氧化性能

10、使铁钉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d 4、以探究为载体的综合实验 探究二 分析上述实验实验 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 Y中还可能含有H2和Q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 状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3)装置B中试剂试剂 的作用是 。 (4)认为认为 气体Y中还还含有Q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为为确认认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于 (选选填序号)。a A之前 bA-B间间 cB-C间间 dC-D间间 (6)如果气体Y中含有H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 。(7)若要测测定限定体积积气体Y中H2的含量(标准 状况下约有28ml ) ,除可用测量体积的方法外 ,可否选用质量称量的方法

11、?做出判断并说明理 由 。可以检验检验 A中SO2是否完全除去C D中固体由黑变红和E中固体由白变蓝 否,用托盘天平无法称量D或E的差量 可,用分析天平称量D或E的差量反思.心得虽然探究性实验主要考察学生的探究能力,但在问 题的设置上常常包含了对实验基础知识 的考查 比如:1、常见物质分离提纯方法: 结晶法、蒸馏法、过滤法、升华法、萃取、渗析法等2、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检验方法。3、熟悉重点操作: (1)气密性检查(2)量气操作(3)防倒吸、防污染操作4、常见物质的性质、检验等【小结】探究性实验习题实验习题 ,充分体现现了新课课程 理念,考察了学生通过过化学实验获实验获 取化学知

12、识识 的能力。在探究过过程中要力求做到:依据信息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例1】(2009北京理综,27)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可选药品:浓硝酸、3 mol/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 = NaNO3+NaNO2+H2O(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 。装置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Cu+4HNO3(浓)=Cu(NO3)2+2NO2+2H2O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3 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将NO2转化为NO3NO2+H2O =2HNO3+NO(3)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装置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