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原理7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198691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144 大小:8.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哲学原理7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马克思哲学原理7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马克思哲学原理7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马克思哲学原理7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马克思哲学原理7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哲学原理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哲学原理7(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社 会 的 本 质 和 结 构第七章 社会的本质和结构第一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本质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第四节 社会的观念结构第七章 社会的本质和结构第一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本质一、社会的物质前提和基础二、社会的实践本质三、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第一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本质第一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本质一、社会的物质前提和基础一、社会的物质前提和基础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诸方面的总和, 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 的生产方式。第一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本质一、社会的物质前提和基础1、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

2、所处的各 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壤、 地形地貌、矿藏和动植物分布等等。第一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本质一、社会的物质前提和基础1、地理环境大气圈v地理环境的构成大气圈是指从地球表面到几十公里以 至1000公里的高空覆盖着的由多种气体 组成的大气层。第一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本质一、社会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1、地理环境大气圈 水圈v地理环境的构成水圈是指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 洋、江、河、湖沼、地下水等。第一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本质一、社会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1、地理环境大气圈水圈 岩石圈v地理环境的构成岩石圈包括岩石和地表的岩石经过长 期的浸蚀和分化作用逐渐形成的各种不 同类型的土壤。

3、第一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本质一、社会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1、地理环境v地理环境的构成v地理环境的作用地理环境的作用地理环境为 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 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源 。生态资源地理环境的作用生物资源地理环境为 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 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源 。地理环境的作用矿物资源青岛盐场地理环境为 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 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源 。地理环境给不同地区和国家 的经济发展带来特色。地理环境的作用地理环境的作用地理环境给不同地区和国家 的经济发展带来特色。地理环境决定论气候的权力强于一切权力。 热带民族的懦弱往往 使他们陷于奴隶地位, 而寒带民族的强悍则使 他们保持自由的地位, 所有这些都是自然

4、原因 造成的。第一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本质一、社会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1、地理环境v地理环境的构成v地理环境的作用v地理环境作用的性质地理环境作用的性质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 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或 生产方式才能对于人类历史发生作 用。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制约。第一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本质一、社会的物质前提和基础1、地理环境2、人口因素人口因素是指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 分布密度和增长速度等。第一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本质一、社会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1、地理环境 2、人口因素v人口因素的作 用人口因素的作用一定

5、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 生产的必要前提。人口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 会的发展。人口因素的作用第一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本 质一、社会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1、地理环境 2、人口因素v人口因素的作 用v人口因素作用的性质人口因素作用的性质人口因素只是社会存在和发展 的自然前提,只有同社会所能提供 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处于社会实践 中的人才成为社会的主体,才 能对社会产生影响。人口因素作用的性质人口因素不能说明一个国家社 会制度的性质,也不能成为引起社 会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人口因素作用的性质人口本身的生产和再生产不是 由单纯的自然规律决定的,而是由 社会规律决定的。第一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本 质一、

6、社会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1、地理环境 2、人口因素 3、生产方式v含义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 质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其物质内容 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 一。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第一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本 质一、社会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1、地理环境 2、人口因素v作用3、生产方式v含义生产方式的作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 和存在的基础,是一切其他社会活 动的首要前提。生产方式的作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 构和面貌;生产方式基本 制度决 定阶级 结构政治 观点法律 观点道德 观点生产方式的作用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 史的变化

7、。第一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本质一、社会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1、地理环境 2、人口因素 3、生产方式v黄河故事4、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本质一、社会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1、地理环境 2、人口因素 3、生产方式v黄河故事4、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v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构成消费者第一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本质一、社会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1、地理环境 2、人口因素 3、生产方式v黄河故事4、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v生态系统v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空气污染严重世界性水源危机环境问题第一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本质一、社会的物质前提和基础二、社会的实践本质二、社会的实践本质“自然主义的历史观

8、 是片面的,它认为 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 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决定 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 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 ,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 造新的生存条件。”实践构成社会本质的原因实践是构成社会特殊 运动形式的基础。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社会发展 规律实 践实践构成社会本质的原因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 的发源地。生产实践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决 定回 归影响实践构成社会本质的原因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创造物质 资料的实践创立社会 关系的实践创造精神 文化的实践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第一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本质一、社会的物质前提和基础1、社会有机体的含义二、社会的实践本质三、社会是一个

9、有机整体三、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有机体的含义社会有机体是指构成人类社 会的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内在的 、不可分割的复杂联系,整个社 会是一个活生生的、不断新陈代 谢、自我更新的系统。社会有机论社会有机论生物有机体劳动阶级营 养 商人阶级循 环资本家阶级调 节斯宾塞第一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本质一、社会的物质前提和基础1、社会有机体的含义二、社会的实践本质 三、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2、社会有机体的内在机制社会有机体的内在机制经济交往政治交往精神交往生产实践经济制度经济结构政治制度政治结构思想制度观念结构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生产力是经济结构的物质基础二、经济结构的内容和类型三、经济制度、经济

10、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四、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的人群共同体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生产力是经济结构的物质基础一、生产力是经济结构的物质基础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 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整个社会有 机体最基本的结构,本身又以生产力为 基础。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生产力是经济结构的物质基础1、生产力的含义生产力的含义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生 活资料的能力,构成生产力的主要要素 有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生产力劳动 资料劳动 对象劳动 者科学 技术科学 管理实体性要素渗透性要素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生产力是经济结构的物质基础 1、生产力的含义 2

11、、生产力的要素v劳动资料劳动资料是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 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是 人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体。劳动资料的内容一是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操作系 统,以及与其相连的动力传动系统;三是劳动过程中所必要的、不属 于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二是控制系统,以及与此相连的 信息传递系统;生产工具的性质在一定意义上,各种生产工 具都是人体自然器官的延长。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生产力是经济结构的物质基础 1、生产力的含义 2、生产力的要素v劳动资料v劳动对象劳动对象的含义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加 工的东西。劳动对象的种类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进 入生产过程的那

12、部分自然界,即自然界直 接提供的用于生产的自然物;劳动对象的种类另一类是经过人们加工的劳动对象, 即原料。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制约因素首先,劳动对象制约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的水平同构成生产工具的材 料密切相关;其次,劳动对象影响生产效率, 制约整个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再次,劳动同劳动对象相结合才 是物质财富的源泉,劳动者只有使用 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时才能构成 现实的生产力。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生产力是经济结构的物质基础 1、生产力的含义 2、生产力的要素v劳动资料v劳动对象v劳动者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 劳动技能,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包括 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第二节

13、 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生产力是经济结构的物质基础 1、生产力的含义 2、生产力的要素v科学技术v劳动资料v劳动对象v劳动者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生产力是经济结构的物质基础 1、生产力的含义 2、生产力的要素v科学技术v劳动资料v劳动对象v劳动者v科学管理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生产力是经济结构的物质基础1、生产关系的含义二、经济结构的内容和类型二、经济结构的内容和类型生产关系的含义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分 配、交换、消费的总过程中,与一定的 生产力状况相适应而建立起来的人们之 间最基本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构成社 会经济结构的基本内容。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生产力是经济结构的物质基

14、础1、生产关系的含义二、经济结构的内容和类型2、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生产关系 包含:其中,生产资料的 所有制关系起着决定性 作用。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生产力是经济结构的物质基础1、生产关系的含义二、经济结构的内容和类型2、生产关系的内容 3、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 的决定性因素,主要表现在:生产 资料氏族成员平均所有奴隶主所有地主所有资本家所有全社会共同所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私有制社会公有制社会归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

15、位及其相互 关系;决定产品的分配关系。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 的决定性因素,主要表现在:所有形式相互关系分配关系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平等关系 全人身依附关系 半人身依附关系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平等互助关系平均分配 全部占有 贡赋、地租利润 按劳分配按需分配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生产力是经济结构的物质基础1、经济制度二、经济结构的内容和类型三、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三、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制度由多种生产关系整合构成的统 一整体就是该社会的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是

16、我国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 济制度。”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生产力是经济结构的物质基础1、经济制度二、经济结构的内容和类型三、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2、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经济制 度的具体表现形式或实 现形式。 “计划多一点 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 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 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 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生产力是经济结构的物质基础1、经济制度二、经济结构的内容和类型三、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2、经济体制 3、经济运行机制经济运行机制是指社会经济赖以运转的一 切方法、手段、环节的总和。 京九铁路证券市场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经济体制比较灵活 是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经济制度相对稳定 体现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一、生产力是经济结构的物质基础1、阶级的含义二、经济结构的内容和类型三、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四、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