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烃基咔唑和反式二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52129111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44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烃基咔唑和反式二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N-烃基咔唑和反式二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N-烃基咔唑和反式二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N-烃基咔唑和反式二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N-烃基咔唑和反式二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烃基咔唑和反式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烃基咔唑和反式二(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N-烃基咔唑和反式二苯乙烯氧化偶 联共聚物合成、表征及荧光性的研究背景v合成过程困难聚苯乙烯及其衍生物作为发 光二极管的活性成分,应用广泛v弊端需革除如合成路线复杂、产量低、易 凝胶、在个别反应或材料的荧光淬灭等所以努力改良合成方法很有必要。摘要 一种新型共轭聚合物由N-羟基咔唑和 反式二苯乙烯氧化偶联而得,通过元素分 析、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光光谱、傅里叶 红外光谱仪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共聚物 在常见的有机溶剂有好的溶解性,好的热 稳定性,荧光光谱表明这些聚合物为发蓝 光物质。研究流程图准备实验表征准备仪器: vNICOLET 170SX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vMERCURY-VX300核

2、磁共振波谱仪 vSCHIMADZU UV-160A紫外-可见光光度计 vRF-5301PC原子荧光光度计 vSCHIMADZU DT-40热重分析仪 vRIGAKU Dmax-rA广角X射线衍射仪R-乙基R-庚基N-羟基咔唑反式二苯乙烯共聚物合成路线:共聚物制备实验安排: vFeCl3 的纯化:FeCl3在SOCl2中回流2h,然 后蒸馏除去SOCl2. v共聚物的制备:CCl3 50ml FeCl3 2.93g搅拌0.40g N-羟基咔唑0.54g 二苯乙烯混合 溶剂共聚物氩 气室温,24h过滤掉FeCl3甲醇多次洗涤烘干 产品0.57g60 实验溶解度的测定 :50100mg聚合物样品准确

3、称量,然后 搅拌1h或室温下溶于25ml的溶剂中超声 振荡10min,离心分离不溶合物,在烘箱 中干燥后称重。溶解度公式: S =(W0-Wi)/10LS100ml单体中的溶解度,【g】W0 、 Wi开始聚合物,不溶聚合物的质量【mg 】L 溶剂体积,【ml】实验结果:N-烃基咔唑和反式二苯乙烯是两种很 好的共聚单体,前者无法自我聚合,后者 只产生较差的均聚物,然而,两种单体却 得到了50%的产率,固有粘度在30 下测 定,聚合物1固有粘度为0.33dl/g,聚合物 2的固粘为0.54dl/g。分析方法表征核磁 共振紫外 光谱荧光 光谱红外 光谱X射 线衍 射热重 分析红外光谱法 v 原理:样

4、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时,分子吸收了 某些频率的辐射,并由其振动或运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 ,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使相 应与这些吸收区域的透射光强度减弱,记录红外透光率与 波数或波长的关系曲线即为红外曲线。 v 分析基础理论:实践表明,组成分子的各种基团都有其特 定的红外吸收区域,通常这种能代表基团存在、并有较高 强度的吸收谱带的频率称为基团频率,其所在的位置一般 称为特征吸收峰。 v 看图应注意:任一官能团由于存在伸缩振动和多种弯曲 振动,因此会在谱图的不同区域显示出几个相关吸收峰, 只有这几处均显示时才能说该官能团存在。 Figure1.FT-IR spectr

5、a of the copolymers on KBr pellets 光谱显示在1450cm-1和1350cm-1处饱和振动, 在1600cm-1和1500cm-1处不饱和波段的舒展,在 1230cm-1和1350cm-1有键的伸缩振动,光谱不仅显 示单取代苯环的多峰在1700cm-1和1920cm-1处,还 可说明在苯环上1,4二取代在830cm-1处有特征吸收 ,说明了苯乙烯基上的偶合,在980cm-1处的微弱 但尖锐的波段,对于反式乙炔基的平面弯曲模式 ,两种均聚物都有。1,2,4三取代的芳环在880cm-1 和800cm-1有特征吸收,表明偶合发生在咔唑的3和 6位置。核磁共振法v原理

6、:当自旋量子数I=12的原子核置于外加磁场中时 ,能级发生裂分,其能量差E与核磁矩和外加磁感应 强度B0有关,当原子核吸收的能量刚好为2B0时,核的自 旋取向逆转,从低能到高能级,这种现象叫核磁共振。 v 看图应注意: 吸收峰的组数,表明分子中化学环境不同的质子有 几种;质子吸收峰出现的位置,即值,表明分子中含氢基 团的情况;一组吸收峰的裂分数目及耦合常数,表明分子基团 间的连接顺序。Figure 2. 1H NMR spectrum of copolymer 1 in DMSO.聚合物在DMSO中核磁共振谱图如下所示 ,可知乙基质子信号在高场,而芳香质子 在78.5ppm的低场。该区77.7

7、6ppm和6 8.5ppm的信号分别为苯乙烯和咔唑基团 ,综合面积计算咔唑和二苯乙烯单体的比 例接近1:1.共聚物在常用溶剂中有良好的溶解性,较长侧链易溶 于氯仿和甲苯中,短侧链则更易溶于乙醇和丙酮中,因此 共聚物的加工性较好。将固体薄膜投入氯仿和甲苯中,于 丙酮中测量粘度。 XRD表明该共聚物的随机结构,是无定型的。热重分析 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当共聚物1被加热 到303 失重小于5%,共聚物2被加热到396 时失重小于8%。紫外分析小知识: v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成键原子的分子轨道中电 子跃迁产生的,分子的紫外线吸收和可见光的光 谱区域依赖于分子的电子结构。 v波带越窄,包含的波长

8、范围越小,单色性越好。 v某些化合物经取代后引入含有未共享电子对的基 团(-Cl 、-OR 、-SR 、-NR2等)之后,吸收波长 向长波方向移动称红移,否则称蓝移。如图是于氯仿中所测得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可 知共聚物1分别在248、300、350nm处有吸收峰,共 聚物2分别在250、302、350nm处有吸收峰。显然这 两种聚合物有非常相似的吸收峰,由于聚合物的分 子量比较大,有小量的红移。而二苯乙烯单体转变 时-*在300nm处有波带, N-羟基咔唑单体转变时n -*, -* 和n-*分别在240,270和300nm有吸收波 带。因此,350nm处的吸收峰是长链的共轭及低能 转化共同作

9、用而得。荧光光谱 基本原理:分子吸收辐射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又 因能级太高不稳定,放出能量而发光。据保利不相容原 理,在同一轨道上的电子自选方向要相反,即电子自旋 成对,净自旋为零,这种能态称单重态。荧光则是从激 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知基态各振动能级间产生跃迁 产生的,是为光致发光。 解图须知:固定荧光的最大发射波长,改变激光 的波长,据荧光强度与激光波长的关系图得到对应最大 荧光强度的最大激发波长;选择最大激发波长作激发 波长,然后测得不同发射波长所发射的荧光强度,得荧 光光谱。荧光与结构的关系: 跃迁类:绝大多数都含芳环或杂环;共轭效应:增加体系共轭度,荧光效率 增大,并向长波移动;刚性

10、平面结构:荧光效率高的物质,其 分子结构多为平面结构,且有一定的刚性 ;取代基效应:一般给电子基因产生了共 轭所以可增强荧光,使波长红移。在甲苯(a)和氯仿(b)中,共聚物1最大发射波 长为448、451nm,共聚物2的最大发射波长为467、 470nm,由于分子量比较大,发射波长红移。由于共聚 物具有完全共轭刚性骨干,共轭度随长度而增加,所以 共聚物2的波长更大。图为共聚物1在不同浓度的氯仿、甲苯和二甲基甲酰胺中 的荧光谱图,其最大光强是对应的发射波长分别为447、454 、455nm,而共聚物2的分别对应为467、470和489nm,共 聚物在甲苯中比在氯仿或DMF中放射强度大得多,是因为

11、氯 基和羰基会有荧光淬灭。石英玻璃上旋涂共聚物2成的固体薄膜,最大放射波长 为470nm,截止发光波长为500nm,为一个狭窄的蓝光区。由图可知改变共聚物2的配料比,三种 比例下却有都436nm处的最大发射波长,有 类似的共轭长度和窄波段。共聚物的荧光只表现在主链上,刚性 的分子链减少了分子间与分子内的作用力 ,因此形成狭窄的发射峰。总结一种新的聚合物由N-羟基咔唑 和反式二苯乙烯氧化偶联而得,该 共聚物在溶解性,加工性、热稳定 性上较之别的聚合物均有很大的优 势,可应用于发光领域。References and Notesv (1)Burroughes, J. H.; Bradley, D.

12、D. C.; Brown, A. R.; Marks,R. N.; Mackay, K.; Friend, R. H.; Burns, P. L.; Holmes, A. B.Nature 1990, 347, 539-541.v (2)Gourley, K. D.; et al. Macromolecules 1984, 17, 1025-1033. v (3) Heitz, W.; Bru gging, W.; Freund, L.; et al. Makromol. Chem.1988, 189 119-127. v (4) Wessling, R. A.; et al. US Patent 3,706,677, 1972. v (5) Ueda, M.; Abe, T.; Awano, H. Macromolecules 1992, 25,5125- 5130. v (6) Li, J.; Yang, M.; Qi, Z.; Wang, F. Acta Polym. Sin. (in Chinese)1998, 4, 487-489. v (7) Ho, M. S.; Barrett, C.; Paterson, J.; et al. Macromolecules1996, 29, 4613-4618.MA992162P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