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件 (1)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2063474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7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课件 (1)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大学语文课件 (1)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大学语文课件 (1)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大学语文课件 (1)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大学语文课件 (1)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课件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课件 (1)(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语文总论部分【学习目标】一、理清文学史脉络 二、掌握各个文学史阶段的主要文学现象及文学成就。 中国文学史分期1、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至1919)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东汉建安年代至隋统一)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1644至1840)近代文学(1840至1919)2、中国现代文学史(1919至1949)3、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至今)中国古代文学概论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推动中国古代文学演进的因素 中国古代文学的特征一、先秦文学一、先秦文学1.文学包含着原始社会和夏、商、周三代以来的奴隶 社会和封建社会(早期)的三个阶段。 2.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是中

2、国文学的源头。 3.先秦文学以诗歌、散文等为主要文体。 4.诗歌又以诗经、楚辞为代表。 诗经以风、雅、颂、赋、比、兴之“六义”传播影响后世。 5.散文以左传、国语、战国策和诸子散文等为最佳。 6.先秦文学也孕育着很多其他文学题材的萌芽。其中神话传说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散文是小 说的源头,辞赋可以追溯到楚辞。 7.九歌中已有戏曲的萌芽。二、秦汉文学二、秦汉文学秦代文学:吕不韦召集门客编写的吕氏春秋;李 斯的散文 。 汉代文学:以散文、汉赋和乐府民歌为代表。代表 作家有贾谊、晁错 、司马迁等。司马迁的史记 以“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乐府

3、民歌:是继诗经、“楚辞”后,第三个 重要发展阶段。酝酿了五言诗的产生。 东汉文人五言诗:是在东汉乐府民歌的基础上 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代表作古诗十九首, 开创我国抒情诗的新风格。贡献:两汉文学在散文和诗歌上取得的成就为 建安文学准备了条件。三、魏晋南北朝文学三、魏晋南北朝文学总的特点:文人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苦 闷情感和自我意识。主要文学成就是诗歌。 “三曹” :建安文学。特点,悲凉慷慨、刚健有力,后 人称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谢灵运:第一个大力写山水诗的人。 陶渊明: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 鲍照:出身寒微,以愤世嫉俗的态度,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骈文:孔稚珪的

4、北山移文;丘迟的与陈伯之书 等。小说开始兴盛: 形式: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代表作: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 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 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 文章选集:如萧统编的昭明文选;徐陵 编的玉台新咏。四、隋唐五代文学四、隋唐五代文学隋代:时间短,文学成就不大。 五代文学:“词”得到发展,“花间词”派占据整 个词 坛。“南唐二主”李璟、李煜。 唐代:是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作品多:诗歌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人辈出:李白、杜甫等。贡献卓著:创作是后人的范本,把中国古 代诗歌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文体齐备:诗歌、散文、唐传奇、词、变文、话本等共同构成唐

5、代文学的繁荣。“初唐四杰”:突破“宫体”内容,开拓了 诗歌新境界。 沈佺期、宋之问:在律诗 形式上的确立。 陈子昂:高唱建安风骨,为唐诗发展开 辟了健康之路。 盛唐诗人:以蓬勃热烈的感情,激昂慷 慨的诗句,反映出积极浪漫的盛唐之音 。李白的积极浪漫主义,杜甫的现实主 义创作风格,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中唐诗歌:流派众多,诗人冷峻的思考现实, 这是诗歌丰收的季节。元白诗派反映民生疾 苦,与现实紧密相连。韩孟诗派,追求奇险 ,以个人遭遇反映现实。李贺是其中间,视 野开阔,风格独特。刘长卿、韦应物隐逸山 林,意绪萧条。柳宗元、刘禹锡哀怨而又不 乏秀丽 晚唐:社会动荡不安,已近黄

6、昏。皮日休、 杜荀鹤等人的小品文反映时代强烈。李商隐 、杜牧诗抒发了迟暮黄昏的感伤情调。温庭 筠、韦应物是词的奠基人,词经五代的发展 ,到宋代成为文学主流。思想:理学; 文体:诗歌、词、散文和话本小说。 诗歌:“西昆体”风靡一时,以粉饰现实、歌颂 太平为主旋律,思想空虚。 词:晏殊、欧阳修小令已开始摆脱花间词的影响, 表现出清丽的词风。范仲淹较有气魄,别具一格;柳永、苏轼使词走上革新道路;柳永创造了慢 词和铺叙手法,善用俚俗语。苏轼冲破了词为 “艳科”的藩篱,在内容上将词变成不再依附于音乐的新诗体。别开豪放词风,对词的发展做 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五、宋代文学五、宋代文学北宋后期词:周邦彦重格律,

7、典雅工丽为没落王朝点 缀升平; 南宋词:民族矛盾激化,爱国主义文学繁荣。李清照 前后词风也迥然不同,后期作品抒发家国之痛。辛弃 疾以词表现抗金救国的意志,时代杰出代表姜夔等逃 避现实,追求形式技巧,把词又引入狭窄之途,宋词 的光辉逐渐衰退。 宋代散文:名家辈出。师承韩愈“文道合一”主张,又 有发展。反映现实,指陈时弊。唐宋八大家中有六家 。散文各具特色,富于时代精神,政治倾向浓烈,议 论汪洋恣肆。文风平易自然,流畅婉转。 诸宫调: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是王实甫西 厢记的先导。崇佛道,儒理之学。文学出现俗雅之变。 总的特点:主要成就是曲。元曲包括杂剧和 散曲。元曲、南戏和话本小说有新发展。诗 歌

8、、散文呈衰落趋势。 前期: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鼎盛期。 后期:重心南移至杭州,创作呈衰微趋势。 散曲:金元时期在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 的诗歌新体式。高明的琵琶记,南戏“ 四大传奇”。南戏发展到元末已经定型并臻 于成熟,到明清演变为长篇传奇。六、元代文学六、元代文学长篇小说: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神魔 小说西游记;家庭生活小说金 瓶梅; 短篇小说:冯梦龙编写的“三言”;凌 濛初的“二拍”。 诗文:前后七子和“台阁体”、“公安 派”、“茶陵诗派”等。七、明代文学七、明代文学小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 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 戏曲:洪昇长生殿和孔尚任桃花扇

9、 是传世的佳作,充满时代感。 诗文词:诗歌有王士祯的“神韵派”,沈德 潜的“格律派”,翁方刚的“肌理派”;词有 朱彝尊的“浙西词派”和张惠言的“常州词派 ”;散文以“桐城派”影响最大,恽敬的“阳 湖派”是其旁枝。八、清代文学八、清代文学起止年代朝代、思想代表文学样样式代表作家作品远古至公元前221年先秦 百家争鸣诗歌、散文诗经楚辞左传 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前221-公元189年秦汉 独尊儒术秦代散文 汉代散文 汉赋 乐府民歌吕不韦及门客:吕氏春秋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子虚赋见书 无名氏:古诗十九首公元189年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 玄学诗歌、志怪、志 人小说、文学理 论、文学批评曹操短歌行;

10、陶渊明饮酒 刘勰文心雕龙;萧统昭明文选 刘义庆世说新语;干宝搜神记 钟嵘诗品;曹丕典论论文公元581年906年隋唐 儒、释、道诗歌、唐传奇、 散文李白将进酒;杜甫咏怀五百字 白居易长恨歌;白行简李娃传 柳宗元永州八记;公元906年1271年宋代 理学词、诗歌、散文 、话本小说欧阳修秋声赋;苏轼水调歌头 李清照声声慢;陆游书愤(诗) 三国志平话大唐三藏取经话公元1271年-1368年元代 儒学、理学元曲(元杂剧、 元散曲)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 马致远汉宫秋;天净沙.秋思公元1368年-1644年明代 前期,程朱 理学,后期 ,心学等小说、戏曲、诗 歌、词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 承

11、恩西游记;笑笑生金瓶梅;“三言 ”“二拍”;汤显祖牡丹亭;徐渭四声 猿;袁宏道等 公元1644年-1840年清代 以儒学为主 思想复杂小说、戏曲、诗 歌、散文、地方 戏曲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林外史; 曹雪芹红楼梦;洪升长生殿;孔尚任 桃花扇;顾炎武、纳兰性德等九、近代文学九、近代文学推动中国文学演进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举例)是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 民族矛盾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 等等。 二、内部因素(一)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二)一些相反、相成因素的互动作用。1、春秋战国之际社会经济政治大变革百家争鸣 2、汉代大一统的政治背景及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汉赋、汉代

12、散文。 3、汉末的黄巾起义及军阀混战建安文学 4、南北朝的对峙南北文风的不同 5、隋唐的统一以及唐代广泛的对外文化交流唐代文学的繁荣6、宋代理学的兴起,士人入仕机会的增多,印刷术的发展宋代文学 7、元代士人地位低下 元杂剧 8、明代中叶以后,商业经济繁荣,市民壮大明代文学 9、清朝初年民族矛盾突出在文学创作上也有反映。 1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引起文学的重大变化 。 1、文体发展的不平衡。 2、朝代的不平衡。 3、地域的不平衡。文体发展不平衡,包含两方面: (1)各种文体形成和成熟的时代不同,有先有后。a、诗歌和散文是最早形成的两种文体b、魏晋南北朝才有了初具规模的小说

13、,唐代中期才有了成熟的小说。c、宋金两代,出现了宋杂剧和金院本,标志着中国戏曲的形成。 (2)各种文体从萌生到形成再到成熟,其过程的长短也不同。如小说,从远古 神话到唐传奇,历经了极其漫长的时间;而赋的形成过程就短得多了。 各个朝代文学的总体成就不一样,有的 朝代相对繁 荣些,有的朝代相对平庸些 。而且各个朝代各有相对发达的文体。如: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词、 元代的曲、明清两代的小说。 地域的不平衡包含两方面: (1)不同的朝 代,各地文学的发展有盛衰的变化。 如:建 安文学集中于邺都;梁陈文学集中于金陵;江西在宋朝涌现的诗人特别多;江苏、浙江两地在明清两朝文风最盛。 (2)不同的地域有

14、不同的文体孕育生长,从而使一 些文体带有不同的地方特色。如:楚辞带有明显的楚地特色;五代词带有鲜明的江南特色;杂剧带有强烈的北方特色;南戏带有突出 的南方特色。 1、俗与雅之间相互的影响、转变和推动。 2、各种文体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3、复古与革新之间的交替与碰撞。 4、文与道的离合。(1)诗经中的“国风”儒家经典 (2)南朝民 歌梁陈宫体诗 (3)词在唐代本是民间通俗的曲子词, 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变得雅了起来。 (4)宋元时期戏曲本是适应市民口味的俗文学牡丹亭、长生殿 、桃花扇(1)诗和赋的区别本来是很明显 的: 诗者缘情,赋者体物;诗不忌简,赋不厌繁 但魏晋以后赋吸取了诗的特点,抒情小赋兴盛

15、起来 ,这是赋的诗化;而在初唐,诗又反过来吸取赋的 特点,出现了诗的赋化现象。 例如卢照临的长安古意 (2)中国的小说、戏曲吸取诗词的地方很多。 唐人传奇中的佳作如莺莺传、李娃传、 长恨歌传等,无不带有浓厚的诗意。 宋元以后的白话小说,也和诗词有密切的关系。宋 代说话 一般都是有说有唱,那些唱词就是诗。所以 有的小说索性就叫“诗话”、“词话”。 在中国戏曲的各种因素中,唱词占了十分重要的地 位,唱词也是一种诗,离开唱词就没有戏曲了。 (1)初唐的诗人陈子昂大声疾呼恢复汉 魏风骨,陈子昂的复古实际上是革新, (2)唐代中叶,韩愈和柳宗元又在文的 领 域内举起复古的旗帜。韩、柳 的复 古实际上也是革新。 文与道的离合。这主要是指文学与儒家伦理道 德、儒家政治理想的关 系。此外, 道家思想 、佛学思想以及反映市民要求的思想又先后不 同程度地渗透进来,给文 学以不同方向的外力 ,影响着文学的发展。 文学适合儒家思想,出现过许多优秀 的作家, 如杜甫、韩愈、白居易、陆游等。文学部分离 开儒家思想,也出现过许 多优秀作家,如陶渊 明、李白、苏轼、曹雪芹等。 中国文学“三古、七段”之分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世纪以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