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八演示文稿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937009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题八演示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试题八演示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试题八演示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试题八演示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试题八演示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题八演示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题八演示文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试题八 材料一1924 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 两国现在生出了一个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 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一些评论家则更 进一步指出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也有其他一些人认为这 个结论下得为时过早,因为民族国家的功能只不过是发生了某种 变化而已”。 材料一中“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 是什么?(4分) 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5 分) 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5 分 ) (4)据孙中山上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联俄” 思想。

2、(8 分)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的观点的认识。( 10 分说题流程主要考点试题解析指导解答回归延伸命题立意命题立意命题立意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材料解析题,旨在考查 学生阅读、整理史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 的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解历史并做出正 确阐释的能力,对有效信息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解读的能力。 主要考点主要考点孙中山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中的中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 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 趋势。本试题难度较大。趋势。本试题难度较大

3、。试题解析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高中历史必修三中的重点内 容之一,早期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明显带有狭隘的民族主 义色彩。针对本题,仅从课本知识理解,容易使学生产生 接受世界主义的误区。所以材料一开篇提到的1924年, 非常重要,它告诉我们这里的“民族主义”应该是孙中 山重新解释后的民族主义,即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争 取民族独立的内容。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材料二则强调了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的 形势下,还需不需要民族的独立,如何正确处理民族独 立和世界融合的关系。指导解答具体步骤:读找答n读是解答的前提 n找是解答的关键 n答是解答的落点 指导解答关键词、句:1924 年 民族主义 世界主义

4、。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 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 对民族主义受的压迫 联合,提倡民族主义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 以 讲世界主义。” 经济全球化 民族国家指导解答 第一个设问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 着下一问的作答。从学生的标注中我们可以看到 :列 宁所说的联合、打破强权、推翻等词语,可知答案是被 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从最后一句话“用民族主义打破强权之后便可实现 世界主义”可知第二问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的关系,即 民族主义是世界主义的前提。这两问比较容易回答,属 于基础题。综合前两问可知被压迫国家想要获

5、得独立就必须团 结起来,而团结的纽带就是民族主义,因此第三问也就 迎刃而解了。指导解答 后两问有一定难度,因此区分度也比较大 。第四问:学生应该结合教材中有关孙中山 在1924年对新三民主义中关于“民族主义”的 扩展,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对孙中山的影响,可 知,中国革命的胜利应该是坚持自求解放的同 时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因此应该联俄 。最后一问是要求结合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 的趋势,分析民族主义的新内涵,如何正确处 理民族独立和世界融合的关系。学生应注意解 答的完整性、层次性,对两种不同态度进行全 面分析,注意史学观点的运用。回归延伸1、回归教材 课程标准(必修3第6单元第16课):了解孙中山

6、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必修1第5单元第19课)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必修2第8单元第24课)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的问题。 2、拓展延伸 (1)新颖。 (2)延伸的知识和原有的知识相容或交叉 ,考查的能力要相似 。 (3)量要适度。回归延伸回归延伸2、拓展延伸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欢迎连战率领的大 陆访问团一行时表示:“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和 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 永远地继承和发扬。”以下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 几句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天下为

7、公 ”“博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等。据此并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山精神” 应包括哪些内涵?之一:(2009宁夏文综卷,44题) 材料一 孙中山1922年8月在一次谈话中说:“吾国建设当以英国公正之态度,美国远大之 规模,以及法国爱国之精神为模范,以树吾民国千百年永久之计。然而今日中国之外交, 以国土邻接关系密切言之,莫如苏维埃俄罗斯。至于国际地位言之,其对吾国利益相同, 且无侵略顾虑,而又能提携互助,策进两国利益者,则德国是也。” 摘编自李玉贞 孙中山与共产国际 材料二 俄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我革命之所以不成功,则各党员至今仍不明三民主义 之过也。质而言

8、之,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俄国革命之初不过行民权、民生二 主义而已,及后与列强奋斗六年,乃始知其用力之最大者,实为对于民族主义其(指 陈独秀等)所以竭力排挤而疵毁吾党者,初欲包揽俄国交际,并欲阻止俄国不与吾党往来 ,而彼得以独得俄助而自树一帜与吾党争衡也我国革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 对我者以扑灭吾党,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及受屈之人民耳。 孙中山: 批邓泽如等的上书(1923年11月29日) (1) 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孙中山对苏俄的认识有何不同。(7分) (2) 简要评析孙中山“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的观点。(8分) 回归延伸2、拓展延伸说题小结说题中分析命题立意与考查的知识点部分,是为了 让我们的教学更有目的性。解析试题与设计如何指导解 题是为了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回归教材 不仅是为了使学生重视双基,更是为了使学生形成一种 思维习惯,遇到困难解决不了时,回归原点,这往往是 解开难题的钥匙。拓展延伸是为了学生能有效的解题, 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与方 法,也是为了要让学生明白,问题可以有千万种,但万 变不离其宗,掌握根本,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