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型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935544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型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建构型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建构型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建构型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建构型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构型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型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构 建构型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总课题实验方案滨河中学 方卉 2008.9.12十大部分1课题产生的背景 6.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2课题名称的界定 7.课题研究的原则与方法3课题术语的释义 8.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4课题的理论依据 9.课题研究的步骤与策略5课题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10.课题研究的保障机制一.课题产生背景 中国基础教育回顾基础教育改革现状校情学情现状分析命题基础与预设二.课题名称界定 名称外延外延范围是指在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统领下,运用“支架 式教学方法”,“抛锚式教学方法”、“随机进入式教学法”或其它能达成三维目标,使学生在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 建构等学习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2、的课堂教学。 名称内涵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创设情境、协作、会话等课堂学习环境要素,利用“支架 式”、“抛锚式”等建构型教学方法,充分激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从而使学生有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完成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三.课题术语释义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支架式教法抛锚式教学法随机进入教学法高效课堂高效课堂 内涵是:在单位课堂时间内,在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使其自主合作探究,构建知识意义,圆满实现三维目标的课堂。 表征为:第一,教学目标凸显简约。表现

3、在三维目标集中整合;阶段目标梯度分明;重点难点考点突出。第二,教学过程互动紧凑。表现在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作为主导的教师讲解分析的比例压缩;作为主体的学生自主合作的份额增多。第三,教学方法灵活多元。表现在能以“任务型教学法”夯实知识与技能;能以“建构型教学法”内化过程和方法;以“情境化教学法”激活情感、态度价值观。第四,教学评价即时正效。表现在学案重点突出;作业反馈及时;学生互评为主;教师“点睛”激励为重。 目标为:第一,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者自主学习时间大大超过教师个体讲授时间。学习者能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或解答习题作业。第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环境或学习氛围安全和谐,师生能在互

4、动和探究中共同发展,学生能自主讨论,探究和质疑。第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考点突出,层次分明,过程与方法提炼得当。四.课题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的课程观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建构主义的评价观 建构主义的师生观 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五.课题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来源范围滨河中学全体教师和全体在校学生。 特征范围重点关注教学效果优质的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质。重点关注优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六.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主要内容探索符合滨河学情的“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探索符合滨河学情的“高效课堂”的组织形式。探索基于校本的、建构型教学

5、模式下师生关系的定位。开发基于校本的、建构型教学模式下的各学科校本教学方法。开发基于校本的、建构型教学模式下的高效学习方式。开发基于校本的、建构型教学模式下校本研究的策略。主要目标通过研究使课程改革理念、特别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根植于全体教师心中。通过研究使高中阶段八个领域十五个学科的教学实施策略得到升华。通过研究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整体提高。通过研究使高中各学科教学形成特色和精品。通过研究使得全体学生获得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子课题建构型课堂环境中的师生关系定位建构型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心理分析知识建构与能力形成之关系各学科建构型课堂的基本实施策略情境化学习环境的有效创设方略七.课题研究的原

6、则与方法 课题原则十六字原则立足学情、聚焦课堂、全员参与、 服务教学。 立足校情强调从实际出发,解决本校现实问题 。 聚焦课堂强调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突破质量提 升的瓶颈。 全员参与强调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意识,培养 科研型教师队伍。 服务教学强调科研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寻找高 效教学的生产力。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 实验法 观察法 测验法 行动研究法 历史研究法 经验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 统计分析法八.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有利于发展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与元认知心理学、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各教育理论的整合,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有利于把新课程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

7、重建高效课堂新模式,形成校本教学特色和学科优势。 有利于把课题研究转化为服务教学、普惠师生的教育生产力,促进教师自觉专业成长的同时使学生学业持续进步。 有利于探索普通高中跨越式发展之路,为同级同类学校提供借鉴和参考。九.课题研究的步骤与策略阶 段时 间研究 内容达成 目标成果 形式准 备 阶 段 2007 年 11月 / 2008 年 6月 1.学习相关理论 2.组建研究团队 3.确定研究方向 4.撰写开题报告 1.使全体教师 更新观念达成 共识。 2.使全体教师 积极响应自主 参与。 3.使每节课堂 成为研究对象 。 4.发布子课题 1.可行性 调查报告 。 2.完整的 实验方案 。 3.专

8、题性 培训报告 。 阶 段时 间研究 内容达成 目标成果 形式实 验 阶 段2008 年 9月 / 2009 年 7月1深入课堂收集、研 究教师教学策略和学 生学习方式。2深入课堂收集和研 究各学科教材的目标 体系、内容构架和评 价方式。3深入课堂收集和研 究跨学科的相关联系 与典型差异。4深入课堂,研究与 滨河中学学生相适应 的认知水平和学业标 高。1初步认证无效教学 、有效教学、高效教 学间的本质区别。2初步确定高效课堂 的达成标准与基本表 征。3初步开发出15学科 的适合于滨河中学生 源基础的“建构型教学方法”。 1编写滨河中学 构建高效课堂探索 论文集。2滨河中学各学 科学生学案集3滨

9、河中学教师 教学札记集。4全体教师高效课堂录像光牒。 阶段 时间研究内容达成目标成果形式结题阶段2009年7月/2010年10月 1针对实施阶 段的具体情况, 调整与完善中期 目标体系。2针对实施阶 段的现象、事实 、数据、经验和 教训进行定量和 定性分析,确定 建模。3.收集整理供专 家论证的系统资 料。1确定高效课 堂模式。2确定校本“ 建构型教学方法 ”基本要素。3学生学业成 绩在原基础上整 体提升。 1论文集2个案分析报 告集3阶段性实验 报告4课例光牒集5结题报告6成果论证及 推广会十.课题的保障机制 政策支撑本课题以罗湖区教育局制定的罗湖教育 20082010年发展 纲要为指导思想

10、。本课题以罗湖区科技局发布的罗湖区软科学研究计划2008年 度项目指南为研究方向。本课题以滨河中学公布的滨河中学20082010年教科研发展 计划为行动指南。技术支持罗湖区科技局专家指导市、区两级教科研专家指导经费来源启动资金由学校设专项费用;后续资金由罗湖区科技局及承认立项的机构共同承担。组织机构采用四阶位“层级式”管理结构校长 教研室 总课题组 子课题组人员分工总课题组组长及行政主持:何智强 主管工作:负责总方案设计及人、财、物的调配。课题组副组长及业务主持:腾跃进、黄向真 主管工作:负责课题实施与执行过程的监控。课题组执行秘书:方卉、陈静、张颖娟 主管工作:负责实施方案、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及专家培训 、数据统计、成果汇编、过程记录等相关活动的安排与筹备。子课题组组长:卢世忠、谭芳、周红莲、杨眉、赖志敏、彭训良、 梅少华、林召福、刘旭光、吴裕钦、王文卫、张伟曦、董凤玲、 曾庆良、黄佳、王雁、杨慧主管工作:负责各学科子课题的实施方案、阶段性实验报告、课堂 实例、结题报告等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