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过年的习俗资料.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1935427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岩过年的习俗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龙岩过年的习俗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龙岩过年的习俗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龙岩过年的习俗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龙岩过年的习俗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龙岩过年的习俗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岩过年的习俗资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岩过年的习俗资料龙岩过年的习俗资料在武平县中山千年古镇素有“武所闹花灯,如同南京城”之说,至今已有 400 多年历史。每年春节闹灯,场面盛大,热闹非凡,成为当地一大特色景观。宫廷花灯花样繁多,且工序复杂,每盏花灯价格也不菲。在新罗区万安镇,有辞年拜年的习俗,以大年三十为界,年前为辞,年后称拜。辞年重总结,拜年重祝福。从腊月开始,舂了糍粑,杀了年猪,抓好年鱼,辞年和拜年就拉开了序幕。大年三十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还要挑好时辰,由长辈召集全族人一起在祠堂或厅下敬祖公。敬过神的三牲可再敬祖公,直到最后从八仙桌上撤回家,供全家团圆吃年夜饭之用。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

2、仓门上、禽畜栏前、家具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 ,也叫“上红” 。然后,洗澡、穿新衣裳。到了傍晚,各家晚辈便要到亲房家“辞年” ,三五成群的孩子手拿灯笼、提包,穿梭于各大巷小弄、挨家挨户辞年,家家户户早已将瓜子、花生、糖果、鞭炮等各类食、用品备好,敞开大门等待孩子前来辞年。其间,逢见长辈便说, “一年辛苦了,晚上酒要多喝两杯。 ”遇到平辈便说,“大大过年,晚上要陪叔叔、伯伯(长辈)酒喝醉来” 。吃团圆饭时,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表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倒酒,将酒洒地,然后才开始吃饭。席间,小孩吃鸡腿,老人吃鸡屁股,读书人吃鸡翅,以示尊老敬幼,展翅高飞。正月初六,

3、连城县庙前镇坪头村罗维英等妇女在加工当地传统美食芋仔粄,作为款待亲戚朋友的主食。芋仔粄由芋艿和薯粉、米粉等加工而成,吃起来滑爽香嫩,是连南乡村过年与年糕同等重要的美食。富裕起来的庙前镇群众弘扬传统风味,芋仔粄等美食又回到了新春宴席。在万安,正月初一拜年,最重要的过程就是敬新年茶。那天,男人起床穿戴整齐洗漱完毕后,便毕恭毕敬地在神龛前的香案上,点上蜡烛,燃三炷香,先对四方作揖。礼毕,紧接着拿起早就准备好的鞭炮到家门口燃放。这期间,女人忙着在厨房里准备早餐。万安境内素有食斋的习俗,据说已持续了几百年。早餐一般是以炒米花为主,放入桔饼、冬瓜糖等,以开水冲泡。吃完早餐,晚辈便要给长辈拜年。家人将糖、桔

4、饼、冬瓜糖放入泡好的茶杯中,晚辈用茶盘端着到亲房家中,见到长辈便请他们喝茶,以示一年吉吉利利,日子甜甜美美。连城庙前:红龙缠柱舞新春每年正月期间,在连城县庙前镇,当地村民都用传统民俗活动红龙缠柱迎接新年的到来。随着锣鼓声响起,30 多位村民身着紧身红装,舞动红龙,在 5 个龙珠的引领下,时而腾挪扑闪,时而龙珠相逗,在上下厅堂的 4 根柱头间走倒“8”字形,从左到右分别缠柱身,伴以六件锣鼓组成“苏州锣鼓”的神韵节奏击乐,既健身又营造春节吉祥喜庆的浓厚氛围。据连城客家节庆民俗文化史料记载,红龙缠柱是连城县庙前镇群众春节民间娱乐活动的一种舞蹈形式,传说由当地江氏十四世祖初创,至今有 200 多年历史

5、。采用武术“六九拳”或少林拳术“四平步”为龙头的舞步,用武术棍棒的“四勾拨”为龙珠的舞步,形成珠逗龙、龙抢珠、戏珠、藏珠、找珠、缠柱等舞姿,融武术、舞蹈、音乐于一体,成为独具特色的客家民俗文化活动。正月初八晚上 6 点,在漳平市新桥镇,原本安静的云墩村开始闹腾了,各家各户的百姓把自个儿做好的板凳龙龙身,抬至村里的宗祠门口,与别家的制作的龙身链接成长龙。19 时许,村里各家制作的龙身云集,头尾相连,村里的长者们则将奉在宗祠里的龙头和龙尾请出、上灯。顿时,板凳龙灯火通红。待鞭炮齐鸣时,鸣锣开道,板凳龙绕宗祠一圈后开始环村子出游。云墩村的板凳龙主要是用竹篾跟纸做的,耗时大概半个月左右。每到制作板凳龙

6、时节,全村总动员,以户为单位分工制作龙身,而龙头和龙尾的制作则由村里技艺精湛的老艺人们完成。据村民黄才虹介绍,村里今年做的这条板凳龙,长 120 多米左右,共 49 节,要想舞动这条板凳龙需要壮丁 230 个人左右。村里百姓制作的板凳龙除龙头的龙灯是用电池来做外,其他龙身全部用蜡烛照明,而且每节龙身的制作,百姓们还下了不少功夫。黄才虹指着其中一节龙说:“我们这节龙是孩子们一笔一画画上去的,代表着吉祥如意,一年十二个月平平安安。 ”穿梭在村头巷尾的板凳龙,时而上演“蛟龙出海” ,时而“穿花” ,左右摆动,好不热闹。而每到一处百姓家门口,龙身随即起舞,老百姓设案祭拜、鸣放鞭炮,接龙接福。祈福来年五

7、谷丰登、人丁兴旺、和谐平安。据村里的老人介绍,云墩村的板凳龙制作费时费工,舞起来难度又大,因此并非每年举办,自 1996 年起,板凳龙便开始淡出了村里百姓的记忆。如今,阔别 19 年的板凳龙重新出游,不仅让村民大饱眼福,更是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一睹风采。春节期间,长汀城内时常可以看到舞龙灯、打腰鼓、划旱船、扭秧歌等传统文化表演,图为铁长乡一支民间表演队表演丰富多彩的民俗节目,给古城汀州群众带来节日欢乐。 通讯员 陈天长 摄“咩咩咩”羊年来了。2 月 18 日晚上,长汀县南山镇谢屋村在村礼堂内举办农民春节联欢晚会,再现了村民们安康祥和的幸福生活,给羊年春节增添了欢乐。当晚,由谢屋村两委会主办,

8、以妇女儿童、外出务工人员及考出去的大中专学生为主要演员的 10 多支文体代表队,带着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逐一登台,其中有扭秧歌、耍武术、唱秦腔,有农民版的拉丁舞、乡土特色的印度舞,还有乐器演奏、流行歌曲演唱等时尚气息浓的节目;在舞蹈演员的队伍中,年龄最大的是五六十岁的大妈,她们着实打扮了一番,最为抢眼,一会儿打腰鼓,一会儿跳街舞3 个多小时的晚会,演出了 40 多个节目。几百名观众把舞台围得水泄不通,阵阵掌声、欢呼声不时从人群中“爆发” ,高潮一浪接一浪,令农民朋友们在家门口大饱眼福,享受自己的“春晚” 。“我在外地工作时,每逢春节,最好吃的就是妈妈做的年菜。 ”昨日,聊起年味,外出广东创业

9、 10 多年的武平县城厢镇青年钟春说,最让他想念的要算妈妈做的“紫薯丸子” 。“紫薯丸子算是我们当地特产,只有春节这段时间才做。 ”钟春说,每次妈妈得知自己回家过年时,都会起个大早去地里挖紫薯, “因老家房子建在半山腰,冬天虽然很冷,可是为了能让我们吃到刚出锅的紫薯丸子,妈妈都是当天早上冒着严寒去地里挖。 ”“紫薯丸子”制作工序不难,但却需要一定技巧。 “先要准备一种专门制作紫薯丸子的容器,将紫薯洗干净,然后刮净薯皮,再放在容器里磨成稠稠的汁,之后加入面粉、葱花等进行调和、搅拌,有时还加入切碎的牛肉,这时候就很考验技巧了。 ”说着说着,钟春开始比画起来。他说,紫薯汁不能太稀,要达到用汤勺舀上满

10、满一勺却不会溢出来的那种程度。 “我妈妈教过我好多遍做法,可我自己就是做不出妈妈的那种味道。 ”钟春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其实现在市场上也有卖紫薯丸子,可是妈妈却执意自己动手做,她说自己做的才有味道。全家人一起分享这种味道,过年更有意义!”说起春节期间妈妈的“紫薯丸子”,钟总是充满甜甜的回忆。“客家花鼓客家锣,歌声唱起喜事多;婆婆公公添福寿,子孙贤孝家庭和。 ”正月以来,武平县中堡村的民间文艺队走村串户,用客家山歌、船灯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传播贤孝文化。点滴孝心,温暖新春。中堡村,跟中国的大多数农村一样,年轻人一年四季都在外头打拼,老人则留守在家中。只有过年这短短的几天假期,才是每家人团聚的时

11、候。“人人都是爹娘生,人人都会做爹娘;人生个个都会老,唔敢虐待老爹娘。 ”歌词朗朗上口,发人深省。村里轮番上演的节目着实触动了游子们的心坎:平时在外忙碌,很少照顾到父母。父母含辛茹苦抚养我们长大,如今轮到我们孝敬父母了。现在,很多在外拼搏的村里人都成家立业,还有了自己的孩子,真正体会到了父母给孩子的爱是多么的无私。 “孝顺父母,尊敬老人是我们理所应当的。我们要做好榜样,将来让我们的孩子也像我们孝敬我们的父母一样孝敬我们。 ”“大伯公,送一份压岁钱给您,祝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伯母,买了点补品给你,您老人家一定要保重身体。 ”大年初一早上,跟鞭炮声一样热烈的是回荡在村里的声声祝福。这是村里祖辈们流传下来的习俗。每每这一天,晚辈们都早早地吃完早餐赶着向家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拜年,送上自己最衷心的祝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