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题型分类与答题模式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928147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鉴赏题型分类与答题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古诗词鉴赏题型分类与答题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古诗词鉴赏题型分类与答题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古诗词鉴赏题型分类与答题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古诗词鉴赏题型分类与答题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鉴赏题型分类与答题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鉴赏题型分类与答题模式(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鉴赏 题型分类与答题模式明题干答题方向、内容、顺序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目的等。看注释精作答 生平经历、常写内容、一般风格、思想倾向品语言 (动、形、数量、叠、虚等)扣问作答古 诗 鉴 赏 概 要想作者 读作品审题目 写作背景、词语意思、典故等。(语序颠倒、成分省略)格式规范 巧用术语避免答非所问。 赋得暮雨送李胄题李凝幽居 春夜喜雨近试上张水部注意特殊作品(如李清照渔家傲)b 抓意象 析形象C 品炼字 挖感情 明技巧a 译诗句d 懂诗语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一、字词品鉴型(一)设题形式: 1、品味词语的妙处。 2、找出最能传情达意的词语( 诗眼)并分析。 3、比

2、较不同版本用词的优劣。(二)答题模式: 1、解释该词在诗句中的含义,指出所 用艺术手法。 2、联想想象,将该词放入原句,描述 景象。 3、点明作用:突出何内容、抒发何感 情、渲染何气氛、营造何意境。释词+手法+描述+作用注意:如果释词有困难,可不予解释,免 得出错,但要在释句时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 端居:闲居。 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 理由。(3分) 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敌”字,运用拟 人手法(手法)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 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

3、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 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 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作用)用“对” 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 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三)解题示例二、句意理解型(内容形式)(一)设题形式1、某句诗的妙处。2、某句诗含有什么深意。(二)答题模式1、结合全诗阐明诗句意思。2、点明所用艺术手法。3、揭示作用:表达感情、渲染气氛、 揭示处境、烘托对象、营造意境。 释句+手法+作用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 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 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手法)诗 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

4、雨” 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 以浓厚的主现色彩,(分析)营造 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 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作用)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 言之成理也可。东坡 (1)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 雨洗东坡月色清 。 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作用)描绘出一 幅雨后东坡月夜图(分析)营造了一种清 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 神境界。(效果)(3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5分)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 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 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

5、静清幽形 成鲜明对比(描述,手法);(3 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 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 乐观旷达的情怀(效果)。(2分) 雨后池上(宋)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澹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1 )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 的平静的。 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 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运用比喻生 动地表现出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 2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 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 ”、“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 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 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 上发出

6、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 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这首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 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 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2007湖南卷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 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示长安君 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1 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 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些诗为王安石于 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 他尚未拜相变法。 答:颔联: (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

7、“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 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 (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 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 易生发悲怆之情; (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 “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 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 感,暗示了即将离别的伤痛。 颈联: (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 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 端悲慨; (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 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 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 一层 (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 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 ,使悲情更为浓烈。 解 析:从内容、手法、语言

8、三个方面分析。 评分细则:答到要点,分析合理,一个要点记 1分,答对四个及四个以上记5分。只是摘引 了诗中与要点相关的字词,没有分析或分析不 合理,不记分。 答题不在参考答案之内的,能言之成理,可酌 情给分。 表述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得体,分析到位,结 构完整,可酌情增加1分。综合练习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用得好,请简述理由 。答: “落”为飘落之意(释词)。诗人举头望月 ,想: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飘落在谁的家里(描 述),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新颖妥帖,给人以动 的形象感觉。并且 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问“秋

9、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 的蕴藉深沉。(手法+作用)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频。 本诗的颔联虚实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离 去的依恋。请你具体说说其中“没”“空”二字 所传达的这份感情。 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频。 本诗的颔联虚实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离去 的依恋。请你具体说说其中“没”“空”二字 所传达的这份感情。 答案:“没”字紧扣首句的“望”字,友人

10、如飞鸟一样 远行而去,自己痴立凝望,目光久久追随,直到望不 到所在。而一个“空”字,既展现出被送之人的远无踪 迹,有是诗人此时空虚寂寞的心情生动写照,情景交 融。这两个词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与牵挂,以及自己 绵绵不绝的愁思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二、句意理解型(一)设题形式1、某句诗的妙处。2、某句诗含有什么深意。(二)答题模式1、结合全诗阐明诗句意思。2、点明所用艺术手法。3、揭示作用:表达感情、渲染气氛、 揭示处境、烘托对象、营造意境。 释句+手法+作用1、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国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一别心知两地秋”一句有何妙处? 答:秋色萧瑟,人分

11、两地,于是别离的痛苦攀升 加倍。(释句) ?此句采用拆字法,“心”“秋”为“ 愁”(手法)明写分别的时间为秋,隐写无尽的离愁 ;惜别之情,溢于言外。(效果)释句+手法+作用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综合练习 2、阅读下面两首元代贯云石的曲子,然后回 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咏梅 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 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其二:芳心对人妖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 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1)从“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和“溪 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这两句中任选一句, 果做一简明赏析。 。 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雪月 交

12、,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其二:芳心对人妖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 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任选一句,果做一简明赏析。参考答案:(1)“南枝有心急之梅破蕊绽放,透露春机。 将梅花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南枝早绽、隐秘报 春的势态和作者发现“春消息”之惊喜。(2)“溪桥”句,溪桥明月清辉,茅舍淡烟飘渺, 梅花身处 其中。(释句)该句使用叠字,从侧面以景衬梅,(手 法)对仗工整,写出了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晶莹玉洁之 秀。 (作用)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有人说全曲“泄露”与“便宜”两词尤为传神, 试作赏析。答案:(1) “泄露”

13、,是说梅花将春到之讯息有意透露, 这是将梅花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南枝早绽、隐 秘报春的势态,亦表现出作者发现“春消息”的惊喜。(2)“便宜”有“偏偏、只是” 之意。它道出了梅花只喜欢 与同样洁白无瑕的雪月交往的迥异群芳、独立不凡的个 性。也表现了作者不逐流俗、高洁白守酌品格。3、阅读下面一首曲子,然后回答问题。三、语言特色型(一)设题形式1、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注意:这类题,不重在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重在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要充分调动感受,准确运用术语。 清新自然与华美绚丽;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平淡质朴;简练简洁与缜密工丽;细腻委婉与豪

14、爽热烈;含蓄蕴藉与明了直白;犀利激越与平和舒缓;沉郁顿挫与明白晓畅;深沉苍凉与明快淡雅;多用口语与用典绵密。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或谈作用)术语+分析+感情 (或作用)答题模式(三)解题示例春 怨 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答案: 1.这首诗语言明白晓畅、多用口语(步骤1) 2.“黄莺儿”、“莫教”、“惊妾梦”等语言口语 化,浅显易懂,民歌色彩浓厚(步骤2)。 3.表达了闺中少妇对征人的怀念之情(步骤3)。 术语+分析+感情例一综合练习山中寡妇杜荀鹤夫因兵死守蓬

15、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纳税:缴纳丝税。征苗:征收青苗税。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练习1山中寡妇杜荀鹤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2诗人用饱含血泪的语言刻画出一个极端贫苦饱经忧 患的山中寡妇的形象。概括了在唐末战乱中,生活在下 层的苦难农民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情形。 (步骤2) 答:1该诗语调沉郁苍凉、悲愤凄苦。 (步骤1)3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横征暴 敛,鱼肉人民,的强烈抗议。 (步骤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栾家濑王维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参考答案:此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明丽,诗中有画。 (第一步;点明特色)叠词的运用凸现了秋雨洒脱,水 流的轻盈,溅起的水珠与白鹭嬉戏着,一派和谐。动感十 足的画面,却使意境显得更为幽致 (第二步;具体分析 )诗人用”清水出芙蓉“表现出一种淡远恬适的心态,和其对圆融和谐之美的追求。(第三步:表达的情感)练习2摸鱼儿辛弃疾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