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观后感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1916777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锻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观后感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锻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观后感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锻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观后感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锻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观后感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锻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观后感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锻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观后感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锻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观后感心得体会.docx(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锻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观后感心得体锻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观后感心得体 会会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是中国共产党人集聚起华夏民族的意志和信心,将个人、家族、地域利益凝聚在民族解放的旗帜下,锻造了一支团队“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理念和英勇顽强的拼搏精神,在抗日战争中动员起全国民众的力量,汇集成民族解放的洪流,成为一道道铜墙铁壁,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欢迎阅读本文,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聘才网。锻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观后感心得体会 甲午战争是朝廷的战争,败在一个私字,私则弱,弱则败;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胜在一个公字,公则强,强则胜。 反思甲午战争失败的文章汗牛充栋。但我认为晚清中国

2、最根本的败因是在“心”上。晚清中国不是被战败的,而是被吓败的。一个大国被小国吓败,这才是是真正令中国万世蒙羞的地方! 甲午战争几乎每一个阶段,从国力和军力等硬指标上看,清朝都有战胜日本的条件。琉球外交事件初起,清朝有先发制人,除患于未然的战略机遇;战争初起,清朝可集中海军主力主动出击直捣长崎,回头兜击日本舰队。陆军守平壤,大军入朝决战全歼日军;第二阶段,日军进攻辽东,清军可坚守大连、旅顺,北洋海军主力尚存,可抄后路,陆海夹击。即使五战尽墨之后,清朝还有坚守北京城,以待勤王之师,聚歼日军于东北、华北之间,同时外交策俄断日后路,或迁都再战的全胜选择。但是,它一次机遇也没有抓住,惶惶奔逃,匆匆认输。

3、 由于日本所提马关条约条款过于苛刻,当时朝野多主张拒和、迁都、再战。为什么清政府不敢继续和日本打下去?一是辽东祖宗陵地已在敌手,怕遭羞辱,内心已恐;二是北京经营多年,有着无数的珍宝,怕再遭蹂躏;三是经历天平天国“誓杀清妖” ,清廷对深入汉地心有余悸,迁都怕生不测。都是心病!权衡再三,赔款割地,负担是全国人的;迁都再战,损失的却是朝廷自己的珍宝,甚至有可能是朝廷本身。于是同意接受强盗的勒索! 此时的李鸿章,在大办洋务中发了大财,留美的洋务要员容闳说李“绝命时有私产四千万两以遗子孙” ,其中相当数量的银子还存在“日本茶山煤矿公司” ,他害怕继续与日本开战,自己的劣迹被揭露,于是不顾当时朝议和千秋骂

4、名,上下其手,力排众议签下合约。李鸿章就是晚清统治阶层的缩影,它身上折射着的就是王朝颓废的死光。 在反思甲午战败的文章中,有关于北洋舰队装备落后,没有速射炮等说法。这个理由即使成立,也只能为甲午战争中黄海一战的不分胜负做解释。可是,另外四场陆地战役惨败怎么回事? 由六十余座炮台要塞群构成的旅顺口和大连湾防御体系,因地势险要,火力强大,被称为东方直布罗陀。即使清军在所有的地方都战败,它也应该在这里赢得一场绝对的胜利。 但是,清军总共只打出 2 发炮弹。主将早就弃阵而逃,士兵也都弃枪而散!一百多门崭新的克虏伯大炮、二百多万发炮弹、三千多万发子弹全部成为日军不战而胜的战利品和进攻中国的利器! 甲午战

5、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而清朝内部也迅速分化,各行其是:王朝建新陆军以苟延残喘;改革者欲抛弃老政府重组新内阁;革命者想彻底掀翻体制;农民搞义和团扶清灭洋;一批知识分子成为带路党,搞报纸、刊物等新媒体,抨击时政,宣传革命。大清国意识形态一片混乱,喧嚣中新军拿起枪来,轻而易举地结果了清朝性命。 封建统治阶层的颓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精神上不思进取,生活上骄奢淫逸,贪贿无度,外交上奴颜媚骨,军事上懦弱退让,不敢主动出击,全力迎击。由此带来民风败坏,社会整体堕落。 1901 年光绪在诏书中说:“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人士少公事以文牍来往,而毫无实际。人才以资格相限制,而

6、日见消磨。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利字” 。这个“私”字和“利”字的含义就是腐败。政府和军事指挥者各怀私心,不可能总是掩耳盗铃地让一线官兵同仇敌忾。官兵私心一生,于是军心瓦解,一败涂地。 这是一种中国病其根本原因是“统治阶层的颓废” ,在中国古老政治肌体上引起的综合并发症: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混沌、失衡、无措、衰朽我称之为“政治植物人综合症” ,病征如“眼”科:视野短浅,目光狭窄;“心” “脑”科:思维陈旧,苟且偷安;“精神”科:没有核心价值观,萎靡不振,畏敌如虎;肢体部分如官僚病:自私自利,腐败无度;文人病:文弱无耻,空谈漫议;军人病:贪污浪费,惜死顾身。其他还有如富贵病贪图

7、安逸享乐的生活;社会病全民腐败堕落等。 力由心生。心已败,何来力? 边界冲突军事失利,晚清只求战事早日结束,甲午战役就此变成甲午战争。签下马关条约 ,晚清以为日本心满意足,日本却由此生发灭华之心。 抗日战争就是甲午战争的继续。 令人扼腕的是,抗日战争开始的时候,中国政府和民众的整体精神状态居然和甲午年一般无二。 1931 年,日本关东军密谋“九一八”事变。对此早有觉察的张学良却电令其部下“此时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本将要求割地赔款,东北万劫不复,宜力避冲突,以公理相周旋。 ” 蒋介石对当时中国人精神状态的评价是:“浑浑噩噩,毫无生气。在行动中表现为好歹不识、是非不辨、公私不分。由此,我们

8、的官员虚假伪善,贪婪腐败;我们的人民斗志涣散,对国家福利漠不关心;我们的青年颓废堕落,不负责任.使我们在天灾和外敌入侵面前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 冯玉祥在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一书中回忆:蒋在九一八事变后说:“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 领袖如此,国家如此,哪有军心士气?抗战中国民党军队有一百多万带枪投敌,堪称世界笑话。其主力全部龟缩在西南深山密林中。二战结束前一年,美国和苏联军队高歌猛进,法西斯在全球战场都呈现颓势。而日军居然还在中国发起了大规模进攻作战,数百万国民党军没有打赢一场像样的战役。美国由此失望,只好请苏联出

9、兵。这直接导致战后中国利益受损。中国军队居然不能在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受降,而这又为后来朝鲜战争爆发埋下隐患! 甲午战前,晚清对琉球不敢保;二战胜后,蒋介石对琉球不敢要。这又为今天东海争端埋下隐患。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窝囊,后人遭殃!这个悲惨的结果,后来成为新中国和人民军队威武雄壮的背景,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之光闪耀的黑色幕墙。 抗日战争最后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是整个民族的光荣。但这份光荣却遮不住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所以,后来国民党在拥有那么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被中国共产党军队的小米加步枪如风卷残云一样横扫,其实就是人民抛弃了它!中国人民已经受够了腐败、懦弱、无耻、无能的政府,人民需要新中国!

10、锻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观后感心得体会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当年,一曲豪迈的义勇军进行曲,唤醒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激励着全国上下的爱国热情,凝聚起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后破碎飘失的人心,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中流砥柱下,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同一个战争舞台、同一个对手,两次生死决战,为什么军力占优、国力资源雄厚的晚清帝国在甲午战争中,短短数月内,一败再败,割地赔款?为什么处在全面军事劣势中的中国竟坚持了八年抗战,绝地反击,日本彻底投降,把在甲午战争中吞噬的台湾等领土无条件归还中国,中华

11、民族彻底扬眉吐气了一次? 国防大学教授戴旭先生在锻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从甲午战败到抗战胜利的历史启迪一文中道:甲午战争败在“私” ,抗日战争胜在“公” 。 一言以蔽之,八年英勇的抗战是中华伟大民族精神的大凝聚、大释放、大胜利! 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看,不乏忧国忧民的侠义之士。但是,总起来说,中国还是一个以家庭为细胞的松散联盟,所以每当国有危难时,都是靠若干个家族的力量靖国纾难,因此历史上就多有“杨家将” 、 “岳家军” 、 “戚家军” 、以及“湘军” “淮军”之说。而大多数百姓对国的热爱并没有那么深厚,逢改朝换代,哪管“城头变幻大王旗” ,只要保证家族血亲能够传承延续。 这种靠皇亲国戚支撑封建

12、王朝的模式延续了几千年,这在汉人做皇帝的朝代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可是到了大清时代,特别是晚清王朝时期,在普通国民眼里,龙椅上坐着的就是外夷,所以,国的概念更为虚化。 早有侵华图谋的日本对清国这一点尤为清楚,因此,当蕞尔小国杀气腾腾与大清朝开战时,只有朝廷倚重的据说在大办洋务中发了横财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淮系,凭淮军的一已之力拼命死磕。其他地域和派系军队有的畏葸不前,有的作壁上观,于是,国土辽阔、军队众多、占据战略优势的大清朝很快就一败涂地,不得不签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 历史是惊人的相似,到了抗日战争爆发时,中国民众的精神状态依然低迷,没有家国合一整体意识。这就是抗战初期各路军事将领

13、拥兵自重、自保,对日本军队一触即溃,百多万带枪的国民党军投敌当伪军,变成“二鬼子” ,敌占区汉奸充斥,对日寇是曲意奉迎、敬若祖宗,对百姓则是横征暴敛、颐指气使,真可叹、可悲、可气,成为世界民族之林的笑话。 国与家在一个民族的位置中,孰重,孰轻? 其实,在日寇的铁蹄踏上中国大地那一刻显露出来,“亡国奴”的称谓太刻骨铭心了,东三省的百姓被压迫、欺辱、杀戮了 14 年。30 万无辜生灵在南京被残忍屠杀的惨痛更使人感到国家之尊严的天大,映衬出一个家族生聚在敌寇入侵时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没有国,哪有家! 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是中国共产党人集聚起华夏民族的意志和信心,将个人、家族、地域利益凝聚在民族解

14、放的旗帜下,锻造了一支团队“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理念和英勇顽强的拼搏精神,在抗日战争中动员起全国民众的力量,汇集成民族解放的洪流,成为一道道铜墙铁壁,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这洪流竟一发而不可收,以摧枯拉朽之势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接着,中国人民志愿军从 1950 年 10 月起出兵冰天雪地的朝鲜,与联合国军展开较量,赢得了又一次辉煌和胜利。 抗美援朝更彰显了中国民族精神之弥足的珍贵,尽管有些缺乏历史观的人还常常以现在的思维来品头论足。 曾有一位对国际政治“颇有研究”的朋友慷慨陈词,高谈阔论,好像浑身透着对历史和时政见解的独到之处,后来提及朝鲜的现状和历

15、史,说道:“抗美援朝就是失策,绝对是当时决策者的败笔,培养了一些忘恩负义之辈,与西方交恶,给中国的周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推迟了我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实在是不应该!” 闻者哗然,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提出几点: 第一,要历史地看。要从不同时期的大背景,看待当时的国际政治、军事、外交政策、决策。不要以现实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来分析那时的人物决策。 就像我们不能拿现在军事技术超越时空地域的高科技时代条件来看待 XX 多年前秦始皇修长城的作用一样。 第二,要发展地看。全球价值观、人类的观念都在变化,古代人和现代人不同,10 年、20 年的发展会使人观念产生突变。现在到了地球村时期,60 多年前的冷战思维已发生

16、天翻地覆的变化,不能拿现代人的思维评价古人。 就像我们不能从当代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角度,要求抵抗金国侵略的民族英雄岳飞正确对待金人南下,从而否定他“精忠报国”的人生观一样。 第三,要辩证地看。解放初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刚刚从一个破破烂烂的基础开始建设,却又再投入到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中,实在是勉为其难,付出了重大牺牲。但是,因为我们的抗美援朝打出了声威,在东方与西方的军事对决中,我们把联合国军打回了“38 线” ,向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显示了力量和我们的责任、牺牲和奉献精神,获得斯大林等的高度评价。 从此,共产主义大家庭加快了项目、技术和资金援助新中国的步伐。目前,我们所有的工业基础都是在那时建立的,这是靠几十年“自学成才式”的发展所不可能实现的。这等于在短期内把我国工业化程度拔高到西方国家经近百年发展才具有的水平,我国的各类大项目、军工产品开发自主化上了新的台阶。 是看眼前,一些军事大国极力提携的印度、加拿大、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等经过近百年发展的自由世界国家,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