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914513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汇报人:常鹏军 晋城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三维目标知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黄老之学理论派别、 内容以及作用的识记,深刻理解它在西汉初年盛 行的原因;通过对新儒学理论的提出、内容的了 解,认识到其对汉代社会、后世思想的深远影响 ;通过对“无为”到“有为”两种思想社会历史 背景的分析与内容比较,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与 分析问题的能力。解读有关史料,分析汉初社会环境决定下的 政治、思想需求,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通过 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分析对比,提高学生鉴别、 比较问题的水平;通过对新儒学的历史与现实的双 重评价,进一步强化学生正确看待、评价事物的意 识

2、。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从统治思想的兴衰过程,认识到思想 学说应随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认识到反对教条 、本本主义与理论必须与时俱进的重要性;使学 生通过学习能够用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去一分为二 的认识影响中国巨大的儒家思想,进而学会用“ 批判地继承”去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意义的“ 扬弃”。教材分析西汉初年凋敝的社会经济状况使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 的政策,黄老之学大行其道。这种政治上的宽松环境与儒 学在西汉初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儒学经过自我变革 改造,最终在汉武帝时期确立了独尊地位,从而开创了儒 学两千多年正统之滥觞。本课分两目。第一目“西汉初的黄老之学”,介绍黄 老之学盛行的背

3、景、内容和影响;第二目“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介绍董仲舒开创的新儒学的背景、内容、作用 以及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对国学思想的大致脉络有初步的了解,加上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相关内容的学习,必修二对中国经济的认识,为讲授本课的思想内容奠定了基础。但是也应该看到学生思想文化的掌握比较感性,本课理论性强,抽象思维多,可以通过增加历史资料、图片,进行情景营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实现知识的良好衔接,造就高效课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汉代新儒学体系的确立。 具体操作:创设情景,挖掘课本已有史料,采用学案引导 与比较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梳理出汉代儒学的社会经 济背景、内容,然后教师

4、适当点拨、升华,最后通过合作 探究的方式使学生比较先秦儒学与汉代儒学,讨论新儒学 的作用、影响以及现实意义,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重点的 把握。 难点:西汉统治思想的演化及其原因。 具体操作:通过引导学生提取、分析史料,解读思想背后 起决定作用的社会经济状况,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学方法 问题合作探究的方法;情景创设的方法;自主学习 与教师引导结合的方法;密切联系现实的方法。教学用具:使用多媒体有关工具教学内容 导入:汉武大帝是一部大家非常熟悉的优秀电视剧。剧 中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武帝建功立业的传奇人生。是他, 伐匈奴,征南越;是他,以前无古人的气魄开通西域,把 大汉帝国的军旗第一次插上帕米尔的

5、雪峰,让响彻沙漠的 驼铃声宣告东西方文化最早的路上交流通道已经建立,将 汉帝国推向了鼎盛的高峰;同样是他,毅然摒弃祖宗“无 为”之法,改革意识形态,统一庞大帝国的指导思想,深 远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走向。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 学习他在思想大一统方面的建树儒学由“一家”到独 尊地位的变迁。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兴起的原因 史料阅读: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 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 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 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再回忆必修一第二课秦朝灭亡的经过和教训。课堂提问: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刘邦,你会采取什么治

6、国之策?汉朝初年为什么要把黄老思想作为政治指导思 想?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汉初,社会经济困难,百废待兴(秦末农 民战争和楚汉相争,当时的社会经济遭到严 重破坏),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亡(重税、酷刑、徭 役兵役繁重)的教训,采取了无为而治的黄 老思想。2派别、理论内容(特点)学生阅读课本,自己归纳。教师点拨:其主要思想是“无为而无不为”。无 为即有为,无为就是一种作为,是汉初统治者在加 强中央集权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对人 民少干扰,所谓“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 是在政治上采用少作为的办法来缓和社会矛盾。3对西汉社会的影响史料阅读:至汉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

7、亡(无)事,非遇水旱, 则民人给家足,都鄙(边境)廪庾(粮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 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 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仟佰之间成群,乘牸牝 (泛指雌性的牲畜)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梁肉,为吏者长 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汉书。食货志 图片:汉文帝、汉景帝课堂提问:黄老之学在西汉初年盛行有什么社会作用? 作用:黄老之学作为西汉初年的一种有效的过渡学说,恢 复和发展了经济,巩固了新生的西汉政权,使西汉初年社 会迅速恢复元气,“无为”为汉武帝的“有为”打下了基 础。4、黄老之学有无弊端?思考其由盛转转衰的 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8、自身的缺陷和不足。由于实行“ 君无为而臣有为”的政策,使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郡守、王国)的矛盾日益尖锐,(如:汉文帝时淮南王刘 长骄淫逾制,汉景帝时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和 衡山王刘赐与中央政权对立等),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 的发展,黄老之学逐渐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其次,国 力的强盛使统治者不再安于“无为”。他们开始要求强化 中央集权,意欲向外发展;这时,宣扬“有为”而治、积 极进取的思想学说应运而生,他的名字叫新儒学。知识梳理:黄老之学由盛转衰的原因:主观上,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汉的国力强大,统治 者特别是汉武帝不再安于“休养生息”、“无为而治” 的放任状态,希望对内强化中央集权

9、,对外反击匈奴, 建立强势国家。客观上,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 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汉武帝时, 宣扬“有为”而治、积极进取的儒家学说,开始受到统 治者青睐。由黄老之学由盛转衰的原因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目。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社会背景通过引导学生对必修一的回顾,得出汉武帝在 位时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强大国家的政治、 军事举措。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对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中朝制度”,推恩令、附益之法);对 外,北击匈奴。 而经董仲舒改造过的儒学恰恰适应了这种统治政 策的需要,于是,和汉武帝一拍即合。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学生阅读课本,自主解答:新儒学体

10、系的思 想来源,核心主张以及理论基础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点拨:以公羊春秋为骨干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是新 儒学的思想来源; “大一统”是新儒学的 核心主张;“天人感应”是新儒学的理论基 础。(内法外儒)师生归纳总结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主要内容:针对中央集权的强化:“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针对专制主义的加强:君权神授论:人君受命于天,对人间进行统治,所 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这种君权神授的 思想迎合了当时汉武帝专制集权政治需要。天谴论:人君无道,天就会降灾祸(如地震、冰雹 等)进行警告。所以,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统治才能长久。合作探究活动

11、:比较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 不同之处。提示:可从代表人物、著作,思想来源,理论基础,作用来 思考。参考:论语、孟子,春秋繁露;儒学,儒学、 阴阳学、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礼”“仁”,“天人感应” ;批判时政,维护专制集权政治。知识梳理:“天人感应”的学说,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有碍于 人们正确地认识自然和社会。但是,它的君权神授的思想赋予了 君主崇高的权威,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这也是 汉武帝采取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也包含了限制君权,维护统 治阶级长远利益的目的。3 影响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 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文化史上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

12、儒 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插图授业图介绍了汉代经学的发展过渡:汉武帝以后,新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思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全面地认识新儒 学呢?三、全面认识新儒学 1、新儒学的经济思想和伦理思想经济方面: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和盐铁官营。伦理方面: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合作探究活动:2005年 10月16日至18日,“首届董仲 舒学术思想暨董氏渊源研讨会”在董子故里衡水景县召 开。新儒学的这些主张今天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这 与我们今天的建设和谐社会有联系吗?2、全面、客观地评价新儒学提示:积极:(1)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

13、治地位,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国家 的统一。(2)促使君主施行“仁政”。(3)儒学确立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 统思想,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进步。消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文化专制,不 利于思想文化的多元发展。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黄老之学的黄老之学的“积极无为积极无为”要求统治者适当减轻人要求统治者适当减轻人 民的负担,不过度剥削和压榨人民,这有利于缓和社民的负担,不过度剥削和压榨人民,这有利于缓和社 会矛盾,恢复和发展经济。这符合人民的愿望,也适会矛盾,恢复和发展经济。这符合人民的愿望,也适 合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需要。而随着社会经济的

14、发展合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需要。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力强盛,黄老之学逐渐被新儒学所取代,董仲舒,国力强盛,黄老之学逐渐被新儒学所取代,董仲舒 发展了儒家思想,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大一发展了儒家思想,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大一 统的观念,这有利于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打击统的观念,这有利于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打击 地方割据势力。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地方割据势力。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 想。想。小试牛刀: 1、高考链接(2004上海)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15、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解题思路:董仲舒的回答实质上是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而此时的儒学经过董仲舒的发展,提出了“大一统”和 “天人感应”的思想,恰好迎合了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理论 根据的需要。 答案:D 2、(2007广东广雅中学9月)最早指出“礼”是根本原则,“法 ”是具体措施,两者相辅相成。主张礼法并施,王霸兼用。将儒家 的“礼治”与法家的“法治”紧紧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国传统的“ 外儒内法”政治管理特点。这是 A .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荀子 解析:A 董仲舒在儒家的基础上,吸收了法家的思想,提出了 “罢黜

16、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3、(扬州一中07-08第一学期月考)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主张,主要是利用了改造后的儒家(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思 想 C“仁”与“礼”学说 D“大一统”的思想 解析:D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大一统”和“天人感应 ”,适应了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有积极的作用,这是汉武帝采取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 4、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 “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 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加强 解析:D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 开设太学,教授儒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历史轨迹)课后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针对史学界对董仲舒的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