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89240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十四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十四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十四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十四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四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陆 21 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21 世纪教育网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 世纪教育网植树的牧羊人教案【教 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了解牧羊人的故事。摘取关键词,评价牧羊人形象。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以及议论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悟结合感受作者的性格品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牧羊人的优秀品质,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环保因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教学重点】摘取关键词,评价牧羊人形象。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以及议论的作用。【教学难点】学习牧羊人的优秀品质,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环保

2、因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 观看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资料,同学们说说你看完后的想法。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顺势引导: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 但假如每 一代人都想着后一代人去栽树,何时才有树可乘凉呢?沙漠里想一下子长出大树的想法只能说是痴人说梦,而唯一的结果只能是被活活晒死!所以做人,要具有奉献精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位植树的牧羊人。登陆 21 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21 世纪教育网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 世纪

3、教育网2. 板书课题植树的牧羊人及作者让乔治。3.继续认识作者。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很难被人归类,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二、初读感知(一)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1初读课文勾画生字词。2.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ki h tn t慷 慨 干 涸 坍 塌j b he li tng山毛榉 薄 荷 流 淌3请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4.学习词语并理解词语意思。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琢磨:思索,考虑。溜达:散步,闲走。硬朗:(老人)身体健壮。 连锁反应:像锁

4、链似的一环扣一环。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请同学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希望同学们积累下来,活学活用。(二)读课文:层次划分,概括段意。1.读课文。按时间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并概括段意。 2.请同学概括教师小结。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二部分按时间顺序分为三层。(1)一:概括牧羊人的高贵品质:难得的好人。(2-21)二: “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突出高原变化。(22)三:高度评价牧羊人无私善良的举动,呼应开头。第二部分分层:(2-12)一层:1913 年 6 月, “我”第一次邂逅了牧羊人,并在他的小屋留宿,知道了他的故事。登陆 21 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21 世纪教育网 精品资料第

5、 3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 世纪教育网(13-17)二层: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我”又拜访牧羊人,看到的变化。(18 21)三层:1945 年 6 月, “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老人,这里重新充满生气,荒漠变绿洲。3. 读课文,说一说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将人物的活动放在一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之下以突出人物的品质,以及生命的价值。4.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

6、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三、 精读感悟(一) 默读课文,勾画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初遇牧羊人再见牧羊人最后一次相见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填写表格。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初遇牧羊人 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沿着山路种橡树。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太阳快把人烤焦了。狂风呼啸,像野兽吼叫。再见牧羊人 牧羊人还活着,身体硬朗。他不再放羊,改养蜜蜂。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种树。向远处望去,看到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铺在高原上,那一大片像树也长得很茂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在这个曾经干旱

7、无水的地方,看到了溪水。最后一次相见 那年,他已经 87 岁了。 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这里重新充满了生气,又变得富饶了。理清时间顺序及三次见面的情形,高原上的变化。登陆 21 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21 世纪教育网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 世纪教育网(二)重点句子赏析。1.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 ”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尔泽阿布菲耶种了多少年的树?文中“1913 年” , “1920 年” , “1945 年” ,从前至后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表明

8、时间之长;而对牧羊人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关注,则表明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敬佩和感动。共种了 35 年。从 1910 年到 1945 年。2.齐声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选文第二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滋润、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3.读第十七段思考:“创造有如一种连锁效应” ,文中所讲的连锁反应具体指的是什么?种树成林之后,自然环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原本干涸已久的河床,现在居然流水淙淙,当水回到大

9、地,柳树、牡丹草、野花等一一复现,猎人们回到高地,开始猎野兔或野猪。4.思考:“不晓得,可能是公有地吧!不过管它是公有地,还是私有地,跟我种树有什么关系?”这几句话表达了牧羊人怎样的品格?“他不理会 1939 年的世界大战,如同不理会 1914 年的世界大战。 ”作者这样有怎样的言外之意?高尚无私,种树纯粹是为了拯救大地,而不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牧羊人一直潜心种树,心无旁骛;战争在毁灭,而牧羊人在创造。(三)人物评价:植树的牧羊人。1. 找出课文中表现牧羊人品格或性格的内容读一读,用 “他是 的人“的形式概括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2出示范例,指导学生如何评价人物,尤其注意有理有据,在文中找到

10、依据。 例如: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一丝不苟不愿马马虎虎过日子。3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找句子交流。4教师小结,出示答案示例。强调“要在文中找到依据” 。登陆 21 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21 世纪教育网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 世纪教育网答案示例:他是平和、乐观的人。他“原来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 “既然没有重要的

11、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这些描写可以看出他坦然的面对不幸,以平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四)写作手法品析。1. 巧用议论点题。(1)找出议论句子。(2)学生品析其作用。(3)教师小结。本文作者在首尾两段成功地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进行点题。开头段的议论起到了开宗明义、提挈全篇的作用;结尾段的议论起到了呼应开头、总结全文、揭示主题的作用。2. 善用对比手法。(1)找出对比的内容。(2)同桌分析作用。(3)教师小结。本文运用多种对比手法。其一是场景对比,将废墟的荒芜贫瘠景象与绿洲生机盎然景象前后变化进行对比,将废墟上刺耳的风声,与变成绿洲后的微风形成鲜明的对比;将牧羊人创造与战争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进

12、行对比等。通过对比,突出了牧羊人植树的伟大作用和无私奉献精神,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五)概括本文主旨。本文讲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凭一己之力和数十年的坚持,种植大片树林,把废墟变成绿洲的故事,赞美了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思考:在环境界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向植树的牧羊人学些什么?教师鼓励学生说不同的答案,尊重学生的个性。示例:我们应该学习牧羊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示例二:我们应该提高环保意识,每年种下一棵树,美化校园,美化家乡。(六)拓展思考: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

13、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把他(他们)的事迹讲给大家听。刘盛兰: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蚕庄镇柳杭村一位普通的孤寡老人,属于当地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1996 年就开始拾荒助学。18 年来,他总计捐资助学 10 万多元,资助了 100 多个学生。由于登陆 21 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21 世纪教育网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 世纪教育网最近腿疼得走不动,不得不暂停拾荒卖钱,但他捐资助学的脚步依然没有停下。2014 年 2 月 10 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3 年度人物评选颁奖中,第四届山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刘盛兰光荣入选“感动中国 201

14、3 年度人物” 。陆良八老:云南陆良有 8 位普通的农村老人,三十余年来只做了两件事:种树、守山。他们这16 只手在荒山上种出了 13.6 万亩树林,最后又无偿捐献给了国家,而他们每人每天只领 7 毛钱的工资。他们的心愿,只是希望能解决一下低保。从陆良县城出发,沿途高山大多遍布乱石,属典型的岩溶地貌,土地石漠化程度严重。然而在距县城 30 公里处,道路两旁忽然出现满眼的郁郁葱葱,这就是被称为花木山林场的 7400 余亩林地。其施造者,便是人称“陆良八老”的 8 位耄耋老人。四、课堂总结本文讲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凭一己之力和数十年的坚持,把废墟变成绿洲的故事。第一部分使用议论开宗明义、提挈全篇,

15、概括了牧羊人崇高的品质;第二部分重点使用记叙描写,进行对比,生活经历,场景变化,荒原变成了绿洲;第三部分使用议论,画龙点睛,总结全文,揭示主题,告诉我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的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最终会被改变。五、课堂练习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B 酬劳:酬谢,给出力的人的报酬。C 流淌:液体流动。D 乍看:刚刚开始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 “乍看”是突然看到或猛然看到。2. 填空。植树的牧羊人作者( ) , ( )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代表作人世之歌 庞神三部曲 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 植树的牧羊人全文以( )为记叙的顺序, ( )为线索,条理清晰。答案:让乔诺 法 时间 荒原到绿洲的变化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和文章顺序、线索等常识的考查。熟记常识,联系课文记忆即可。六、作业布置1. 摘抄文中你印象深的语句。登陆 21 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21 世纪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