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9《南朝诗两首》最新教案带教学反思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68KB
约8页
文档ID:5179761
19《南朝诗两首》最新教案带教学反思_第1页
1/8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中语文必修 1 教案 119 南朝诗两首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作者,掌握南朝诗的特征②识记有关实词、名句2.过程与方法①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与优美②揣摩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写作意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或学习诗人高尚的品格二、学习重点1.理解谢灵运《登池上楼》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2.体会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写景的细腻及作者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三、学习难点学习本文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自然地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四、学法点拔反复诵读,背诵诗中名句,分析鉴赏诗歌,体会借乐景写哀情的写作手法五、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登池上楼》©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中语文必修 1 教案 2一、导入新课在诗歌史上,从谢氏门庭中走出的两个人,那就是谢灵运和谢朓谢灵运和他的“门下弟子”谢朓,叔侄俩结束了玄言诗风,开创了山水诗的先河今天学习谢灵运的《登池上楼》 二、介绍作者谢灵运(385—433) ,南朝宋代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移居会稽,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

少好学,性奢豪曾任永嘉太守,后获罪被诛喜爱山水,常率众肆意遨游谢灵运的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由他开始,山水诗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流派他的诗用富丽精工的语言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与鲍照、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登池上楼》是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时所作的一首诗,是谢灵运的名作之一诗题中的“池”是谢灵运居所的园池,后人称为“谢公池” 这首诗作于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的刘宋景平元年(423)的春天当时正是刘裕代晋后,建立南朝刘宋王朝(420)不久谢灵运由朝官外放,郁郁不得志,但又无可奈何诗中就是抒发了这样的感情三、诵读全诗,给生字词注音听录音虬 qiú 徇 xùn 怍 zuò 疴 kē 衾 qīn 昧 mèi 褰 qīn 眺 tiào 祁 qí 豳 bīn 四、背景介绍谢灵运作为南朝门第最为华贵的士族家庭的子弟,作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爵位继承人,又自幼颖悟过人,长成后骄纵自负,在政治上自然抱有很大的雄心而宋武帝刘裕去世后,诸子年幼,形势不稳,又使他深深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刘裕的长子刘义符(少帝)即位后,大臣徐羡之等人把持朝政。

刘裕次子刘义真(庐陵王)过去甚得父亲的欢心,颇有觊觎帝位之意他与谢灵运关系密切,常对人说,如果他做皇帝,便用谢灵运为宰相这情况很容易造成矛盾的©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中语文必修 1 教案 3激化而谢灵运完全是诗人的性格,高傲、坦露、褊躁,不擅于政治权谋他常对徐羡之等施以批评攻讦,引起对方的猜忌,终于在永初三年(422)被逐出京都,迁为偏僻的永嘉郡(今浙江温州)太守这是谢灵运首次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来永嘉后的第一个冬天,他长久卧病,至明年(景平元年)春始愈,于是登楼观景,写下《登池上楼》这一名篇,抒写郁闷之情五、内容分析全诗大致分为三层,但衔接很紧密第一层(前八句):主要写官场失意后的不满与当时矛盾的处境魏晋南朝时代权力斗争激烈,仕途风波险恶,因此士族文人既有进取之志,又有企羡隐逸之心,而诗人所面临的,却是两者俱无所得的困境第二层(自“衾枕”以下八句):写登楼所见满目春色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是谢诗中最著名的诗句之一,曾引起很多人的赞赏,甚至引出一些带有神秘性的传说钟蝾《诗品》引《谢氏家录》说:“康乐(谢灵运袭爵康乐公)每对惠连(谢惠连,灵运之从弟),辄得佳语。

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 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 ”故事的真实性如何暂且不论,这一联诗的名声,看来确是不小但也有人提出:这二句实在很平常,有什么可夸耀的?究竟应如何看待,颇可稍加分析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千古名句,妙在哪里?表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独具匠心的表达能力他抓住了由冬到春的变化,写的真切动人前二句专注人们对温度的感觉来写,新旧相对比,流露出送旧迎新的欢欣;后两句抓住春草园柳鸣禽的色彩、声音的特点来写,突出了新生事物的一种活力 “变”字很传神,对鸣禽做了一种动态的观照,突出了昔时冷落而非热闹的特色写景中很明显渗透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新事物的情感,情景交融 第三层(最后六句):开头两句由登楼观春联想到古代描写春景的诗,借用典故表示自己的感慨,情绪又转向感伤©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中语文必修 1 教案 4六、主题《登池上楼》是写诗人久病初起登楼远眺时的所见所感抒发官场失意的牢骚,表达了怀人思归的情绪本诗以登池上楼为中心,抒发了种种复杂的情绪这里有孤芳自赏的情调,政治失意的牢骚,进退不得的苦闷,对政敌含而不露的怨愤,归隐的志趣……,虽然语言颇觉隐晦,却是真实地表现了内心活动的过程。

诗中写景部分与抒情结合得相当密切,并且成为诗中情绪变化的枢纽对景物的描绘,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敏感,而这正是他能够开创山水诗一派的条件只是,语言过于深奥、句式缺少变化,因求对仗而造成某些重复,也是显著的弱点这些都有待于诗歌的发展来纠正 七、问题探究1.《登池上楼》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登池上楼》大量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使诗富有意蕴,读后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如诗歌开头六句托物起兴,着重表达了官场失意的情绪《登池上楼》景物描写细腻诗人先对卧病之初的秋冬景象略作叙写,后集中笔墨描写 初春风和日丽、生气勃勃的景象2.《登池上楼》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情与景是如何融为一体的? 诗人主要是在中间八句描写了登楼临窗所见抽闻初春生机盎然的景色后六句写诗人触景伤怀,决意归隐诗人大描绘满园春色时,先写远景,境界开阔,诗人自我形象鲜明倾耳”一词,使诗人聆听江涛声的神情宛然可想;“举目”一词,使诗人眺望远山的神态宛然可见初景”二句写冬去春回,节候改变,是诗人的感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二句转写近景,格调清新妩丽,为全诗之警策,历来为人所赞赏仕途遇挫的诗人久病初愈,初登池上楼,看到潋滟的池水边已吐出了嫩绿的青草,花园中的柳林间,春鸟乱飞,鸣声不断。

这种新奇而美丽的景色,确能使一直被苦闷和忧虑缠绕着的诗人胸怀得到暂时的解脱,这种富有生气的新鲜感受与一时的愉悦心情融为一体,然而满园春色固然能暂时舒©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中语文必修 1 教案 5展诗人的情怀,但难以尽遣心中的郁闷,于是诗歌自然过渡到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于是诗人在最后六句触景伤怀,决意归隐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二句写诗人因看到春景而引起对古人歌咏春天情景的伤感情绪的共鸣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二句写离群索居容易觉得日久难耐,因而难以安心做到诗人寄情于景,以景写情,堪称佳作第 二 课 时《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介绍作者谢朓(464-499)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与谢灵运同族,前后齐名,与谢灵运并称为“大小谢” 他曾任宣城太守等职,因此被人称为“谢宣城” 他当时生活在黑暗的现实环境中,目睹仕途险恶,常常流露出忧生之叹后来受诬陷,下狱而死,年仅 36 岁他是南朝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诗风清新、秀丽他的写景诗吸收了谢灵运作品中那种细致观察与逼真描写的优点,避免了谢灵运诗作中的晦涩之弊,成就很高有《谢宣城集》 谢朓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

晋宋以后,山水文学产生了,但多少还受玄言诗的影响,总带点玄理谢朓的山水诗把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自然地结合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这是谢朓诗歌的重要特点,也是他对于诗歌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二、诵读全诗,给生字词注音听录音霰 xiàn 飞甍 méng 鬒 zhěn三、背景介绍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是诗人于春晚登上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上有三峰,南北相接)回首眺望京城金陵(即今南京)所作描写了诗人即将离开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傍晚,登上三山回望京城的情景,抒发了眷恋京©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中语文必修 1 教案 6城之情诗题的八个字,点明了时间、地点和望的对象三山,在今南京西南,因有三座山峰相连而得名还望,回头望京邑,指京城建康五、内容分析全诗 14 句,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开头的两句):“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这两句化用古人诗句,以喻今日自己的心态 “望”是贯穿全篇的线索第二层:(以下的六句):紧扣“望”字,描绘了“登三山望京邑”所见的壮丽景象这一层的六句,描写了一幅明艳壮阔的春晴晚景图良辰美景陈现眼前,令人陶醉和留恋第三层:(从“去矣方滞淫”到“谁能鬒不变” ):这一层融景人情,抒发诗人登山临江望京邑所引起的怀乡愁绪。

全诗开头两句以用典起始,借王粲、潘岳之典抒发愁思中间六句大写江天美景,然后层层抒情以乐景衬愁情,更见其愁六、主题《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描写了诗人即将离开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傍晚,登上三山回望京城的情景,抒发了眷恋京城之情七、问题探究1.“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鉴赏①采用对比手法一是色彩相对:绮红练白,红白相衬,对比鲜明二是动静相对:霞动江静,动静相谐 ②比喻得当把霞比作绮,把江比作练,形象生动、具体③精于选词前句之“余”和“散”:因为霞“散”才显得“余” (残余);后句之“澄”和“静”:因为江“澄”才现出“静” 选词的精当揭示了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2.简要分析《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艺术表现手法©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中语文必修 1 教案 7《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写景如画,感情真挚,情景交融本诗开头八句描写春日暮景,色鲜明,洗练流丽;最后六句抒写离开京邑的忧伤因对京邑依恋,所以不忍离去;因怀念乡国,所以三山风景虽佳妙,却无心欣赏而罢宴诗中诗人将乐景与哀情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了以乐景写哀景的艺术效果八、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九、参考译文1.《登池上楼》参考译文潜游的虬龙怜惜美好的姿态,高飞的鸿鸟发出悠远的鸣声。

看到迫近云霄的飞鸿我深感惭愧,想起潜沉在深渊的虬龙我也不安要想增进德业限于智力拙劣,要想隐退躬耕体力不能胜任为追求禄位我来到了海边,卧病在床面对空荡荡的树林久病在床在衾被之间分不清季节的变化,不如揭开帷帘打开窗子暂且登楼眺望倾耳聆听海上汹涌的波涛,放眼眺望险峻的山峰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存的寒风,新春改变了已过去的残冬水池的堤岸上生长着春草,藏在园柳中的群鸟也变换了鸣叫声采蘩祁祁”这首豳歌使我悲伤, “春草生兮萋萋”这首楚歌使我感伤索居容易使人觉得长久,离开群体使人难以安心保持节操岂止古人才能做到,没有烦闷在今日得到了证明2.《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参考译文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山回望京城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香的郊野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中语文必修 1 教案 8回乡的日期在何时,我惆怅不已泪落如雪珠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乡,谁的黑头发能不改变?十、教学后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