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与防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武器与防护(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武器与防护 核武器是至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大规模的 杀伤武器。19世纪末,人们发现原子的核 反应能产生巨大能量,并引发核辐射。美 国在1945年5月,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并 于当年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使用了两颗原 子弹,造成近30万人员的伤亡。核武器的 产生和使用造成人类对核武器的恐慌和惧 怕,其实核武器也无多大的奥秘,只要我 们了解它的杀伤破坏因素及其特性,核武 器是完全不可怕的,也是可以防护的。 核武器使用、发展状况 第一颗原子弹:1945年5月5日,由美国实验成功。 迄今为止,核武器使用次数:1945.8.6.日本广岛、 1945.8.9.日本长崎共两次。 世界上掌握核技术国家有:美国、俄罗
2、斯、中国等20多 个。 世界上核弹头总数:超过3.6万枚(其中最大威力为6000 万吨当量)。 世界上核弹头97%占有在:美国和俄罗斯(冷战期间双 方数万枚核导弹对峙)。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分别于:1964.10.16. 和 1967.10.研制成功。 我们对核武器的态度: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首 先使用核武器。核武器的基础知识 什么叫核武器? 利用原子核反应瞬间放出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 武器。它包括: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 核武器的使用方式: 用导弹、火箭、火炮、飞机、舰艇等运载工具发射、投 掷。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 空中爆炸、地面爆炸、地下爆炸等几种。 地爆和空爆的外观景象
3、及共同点 依次出现闪光、火球、尘柱、蘑菇状烟云,并在一定范 围内听到巨大的响声。 核武器的伤害作用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 核爆炸高温火球中辐射出 的强光和强热。 冲击波是指核爆炸时, 从爆心向四周传播的高速 高压气浪。 早期核辐射爆炸最初十几秒内从火球和 烟云中放射出的(珈玛)射线和中子流 ,是核武器特有的杀伤破坏因素。 放射性沾染核爆炸产生的放射性物质, 对空气、地面、水源、人员等造成污染, 也是核武器特有的伤害破坏因素。 核电磁脉冲指核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 主要对电机、电子设备等有干扰破坏作用 。核武器袭击前的准备“有备无患”,对核武器的防 护,家庭和个人平时应有所准 备。了解武器基本知识,
4、学会 防核武器袭击的方法。准备好简易的防护用品(如口 罩、雨衣、被单等),以及生 活用品,掌握防护 器材的使用 方法。熟悉附近的人防隐蔽工事的位 置,入口标志和紧急疏散路线 。核武器袭击时的防护听到核武器袭击的警报,家庭人员应 迅速拉断电闸、关闭煤气或熄灭炉火、 关闭门窗,带好个人防护用品和生活服 务器,按预定方案,迅速有秩序地进入 指定的人防隐蔽工事,并按指定位置坐 好。 若隐蔽工事有滤毒通风设备的,应先 关 好防护门和密闭门,将工事与外界隔绝后 再进行滤毒通风。 隐蔽在没有密闭设备 工事内的人员,应尽 量避开工事的门和其 他孔口部位,并用棉 球或手指堵住耳孔, 防止鼓膜损伤。头和 身体尽量
5、不要贴靠在 工事的墙壁上。不要 随意走动、吸烟、大 声喧哗。 来不及进入人防工事的人员应利用地形、 地物就近隐蔽防护。 在室内:利用拐角或墙角的桌下、床下卧 倒。尽量避开门窗和易燃、易爆物。 在街上:利用坚固的建筑物拐角处或紧靠 隐蔽一侧的墙根处卧倒,但要避开高大易 倒的建筑物(如烟囱、高压线等)。 在空旷地:利用土堆、丛林、桥洞等地形 卧倒。卧倒的基本方法是:背向爆心卧倒,双手交叉胸下,头夹 于两臂之间,两腿并拢夹紧,双肘前伸支 起,闭眼闭嘴憋气,胸部离开地面,重保 护头部。 核武器袭击后的行动冲击波过后,应立即站起,迅速 抖落身上的灰尘,尽快进入人防工 事或撤离站染区域。 进入人防工事后,
6、应对人员或物品 进行洗消。 撤离沾染区时,应穿戴好防毒衣、 防毒面具。 没有防毒器具也可用就便器材进行 防护: 用雨衣、塑料布、床单等遮盖暴露 的皮肤,用耳塞或棉球塞住耳朵, 戴口罩或用毛巾捂住口鼻。小知识“三口”(领口、袖口、裤脚口 )扎紧方法(1)用毛巾扎领口。 (2)袖口应先叠紧,在袖口上方5厘米处用松 紧带扎紧,活结系于外侧。 (3)裤脚也先叠紧,用绳子在裤脚口上方5厘 米处扎紧,活结系于前侧。 在沾染区内不要接触沾染物,不要吸烟、 饮水和吃食物,不要坐卧。 撤离时人员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防止扬 起灰尘沾染其他人员。 撤离沾染区后,应进行人员 、物品的洗消:(a)有条件的进行全身淋浴 。 (b)局部擦洗,用清水和肥皂 擦洗暴露的皮肤和漱口。(C)无水时,用毛巾、纱布或棉球干擦,方 法是从上到下,顺一个方向擦拭。 (d)衣服物品可用拍打、扫除、抖指、洗涤 、抹擦、冲洗等各种方法 消除沾染。拍打挥拂时,应戴手套,站在 上风、顺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