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知其不可而为之7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1778247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知其不可而为之7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二语文知其不可而为之7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二语文知其不可而为之7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二语文知其不可而为之7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二语文知其不可而为之7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知其不可而为之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知其不可而为之7(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 知其不可而为之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孔子身处“礼崩乐坏”的时代,在多次碰壁后,知道自 己的主张、抱负不能实现,但他仍然为之奋斗,被成为“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而孔子的这种精神却遭到了许多隐士(有识之士)的 反对。如接舆(狂放游侠似的隐士)、长沮、桀溺(匿迹 山林的隐士)、荷蓧丈人(清高孤傲而性格复杂的隐士) 。他们对孔子师徒极尽奚落和嘲弄。同时还遭到普通人的反对,如晨门人、荷蒉者。认为 孔子固执,不因势利导改变自己。二、本课的具体内容1421孔子循礼卫道。185接舆评孔子德衰。186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 。187荷蓧丈人批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1438普通人

2、对孔子的评价。1439荷蒉者批孔子固执,不懂通达权变。99孔子的理想无法实现。三、章节梳理1421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 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 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 告也。” 本章内容是孔子循礼卫道。【评析】陈成子杀死齐简公,这在孔子看来真是“不可 忍”的事情。尽管他已经退官家居了,但他还是郑重其事 地把此事告诉了鲁哀公,当然这违背了“不在其位,不谋 其政”的戒律。他的请求遭到哀公的婉拒,所以孔子心里 一定是很抱怨,但又无能为力。 提问:孔子为什么要“沐浴而朝”?为何反

3、复说“不敢不告”? (五年高考P192)18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本章内容是接舆评孔子德衰。提问:1、从“孔子下,欲与之言”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内心 ?2、接舆为何“趋而辟之”?( 五年高考P192 )成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以往的已不可制止,未来 的还来得及挽回。186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 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

4、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 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 有道,丘不与易也。”【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 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 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 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 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 提问:1、“辟人之士”、“辟

5、世之士”分别指谁?2、长沮、桀溺对孔子的态度有何不同?(五年高 考P193)3、孔子为何“怃然”?反映了孔子怎样的精神?成语: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受到冷落。也比喻无人探 索、尝试。187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 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 ,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 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评析】 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

6、说:“四 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批判等等。这恐怕是理解 上和思想方法上的问题。对此,我们不想多作评论,因为当时不是 科学研究,而是政治需要。其实,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 面子路所作的总结。即认为,隐居山林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 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臣之伦。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 提问:1、荷蓧丈人为何说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2、荷蓧丈人为何要留下子路,其用意是什么?3、子路是如何评价荷蓧丈人的?4、从荷蓧丈人的言谈来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孔 子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成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形容脱离劳动,脱离劳动人民 。1438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

7、”子路曰:“自 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本章内容是晨门人(普通人)说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 。 【评析】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 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 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 执着精神。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 通人对孔子的评论。提问:反映孔子的何种精神? 成语:知其不可而为之: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1439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 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 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本章内容是

8、荷蒉者批孔子固执,不懂通达权变。提问:荷蒉者对孔子的态度怎样?孔子表现了怎样的一种精 神?成语:深历浅揭:遇到深水就连衣涉水,遇到浅水就撩起衣 服过河。比喻做事要因地制宜。99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本章内容是孔子的理想无法实现。 【评析】 孔子为了恢复礼制而辛苦奔波了一生。到了晚年,他 看到周礼的恢复似乎已经成为泡影,于是发出了以上的哀 叹。从这几句话来看,孔子到了晚年,他头脑中的宗教迷 信思想比以前更为严重。提问:“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要说明什么?四、典型问题阐释例1: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421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 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9、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 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 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为什么要“沐浴而朝”?报告 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这反映了孔子怎 样的心情?假设哀公同意了孔子的请求,让孔子负责此事 ,孔子会怎么做?答案:“沐浴而朝”体现了孔子对这件事的重视。“不敢不告”说明孔子一方面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 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 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孔子的举 动带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 味。反复申说“不敢不告”,反映了孔子无

10、可奈何的心情。孔子反对武力攻伐,但也并非绝对反对战争。试想孔 子连“八佾舞于庭”都无法忍受,而陈成子臣弑其君,此乃人伦大变,人人得而诛之,况邻国乎?按孔子之志,必将 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而率与国以讨之。例2: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信念,不少隐者对孔 子的行动持否定态度,连他的弟子也颇有微词。当他与弟 子被困于陈蔡之间没有粮吃的时候,他曾经征求三位弟子 对行道的意见和看法。子路持怀疑态度,认为孔子也许还 没有达到仁、智,子贡肯定孔子之道极大,但因天下不能 容,希望孔子修改一下。孔子为何坚持自己的信念?你怎 么看孔子的这种行为?请简述之。(不超过100字)(6 分)答案:孔子之所以知

11、其不可而为之,是坚信自己的事业合于 仁道,即使前身不能实现,也要给后人树立一个典范。“ 不可”不是孔子的错,而是天下不容,只是证明天下见识 浅,反而显示孔子的仁人君子的高尚品格。例3: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186(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 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 谁的观点?(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答案:(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 的观点。(2)、赞成孔子的观点。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

12、 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 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 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 ,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担当、奉献 和牺牲的精神。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 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 有希望。赞成桀溺的观点。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 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 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 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 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

13、力的无谓浪费。例4: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18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接舆”要表达什么意思?孔子想跟“接舆”说什么?我 们应如何看待“接舆”这类隐者? 答案:接舆要表达的意思:“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古人说麟、凤,有时候代表人中 之君子,或者是天下绝对太平,时代有道的时候,就可见到走兽中 的麒麟、飞禽中之凤凰,乱世的时候就看不见。现在楚狂是用凤来 比孔子,讽刺孔子在天下无道之时都不隐去,这是德行衰败的表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劝孔子不要再做徒劳之事,应 避

14、乱隐居。“已而!已而!”言乱世已甚,不可复治。“今之从政者殆而”劝孔子不要乱世从政,那样会给自己带来 危险。孔子想跟“接舆”说:我们撇开论语里这节看接下来一节。在长沮、桀 溺的两位隐士和孔子的交锋跟这节的内容类似。两位隐士 通过孔子弟子子路诘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滔 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论语薇子第十八 )天下都无道成这样了,谁能改变得了呢?孔子答:“天 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如果天下有道,我又何必改变它 呢?在接下一节里,心直多勇的子路更是明确提出一个思 想不仕无义。“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 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

15、也。道之不行,已知之也。”子路的 意思是,天下无道,是谁都知道的事。但是,我们应该积 极的去面对它、改变现状。这是一种社会责任,一种道义 。孔子想要同接舆说的,想必也是这样的话。看待“接舆”这类隐者: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的转型时期,也可以说是一个乱世。 许多知识分子知道时代不可挽回,不做所谓的“中流砥柱”。他们对孔子很了解,孔子也知道他们不是等闲之辈,所以很想同他们沟通 交流,“欲与之言”。据记载,接舆是楚国的隐士,因为对当时社会 不满,剪去头发,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屈原涉江里“接 舆髡首兮,桑扈蠃行”一句中提到的接舆就是他。另类的的佯狂与其说是对统治者的失望、厌恶和反抗,不如说是对自己

16、心灵救世的 责任感进行的挣扎与逃避。 看到衰落,该怎么办呢?接舆是矛盾的 。他首先想到要担负起拯救文化的道义和责任,这和孔子的思想作 为也不谋而合。他认识到,旧文化衰落成这样,怕是已经无可挽回 了:算了吧,算了吧,如今的政治混乱黑暗,推销文化礼仪出力不 讨好,有着很大的危险,还是不干这营生,安安生生佯狂避世安全 自在。孔子与这些隐士都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知识精英,都忧国 忧民,只是做法两样。例5: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 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 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 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 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 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 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1)、荷蓧丈人留子路住在他家,杀鸡做饭给子路吃 ,又叫他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有何用意?(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