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景明情心系自然--山水田园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64402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缘景明情心系自然--山水田园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缘景明情心系自然--山水田园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缘景明情心系自然--山水田园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缘景明情心系自然--山水田园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缘景明情心系自然--山水田园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缘景明情心系自然--山水田园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缘景明情心系自然--山水田园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缘景明情心系自然山水田园诗所谓山水诗, 就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 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 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经和楚辞作为秦汉前诗歌的两座高峰,虽有大量自然景象描写,但它们或者是作为比兴之媒介,或者是作为比德之物,本身并不具审美的价值。诸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样的写景佳句,也只是作为人事活动的一种背景而出现,起的是艺术媒介的作用,自身还不是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在诗经、 楚辞所经历的漫长年代,还没有一首专门描写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的诗篇。两汉数百年

2、,乐府五言诗,特别是铺采摛文的辞赋,已有了较多的自然风光描写,在对象领域较之诗 骚无疑深广了许多,但是,在强调人伦之用的儒家思想影响下,汉诗中仍未能出现山水之作。只是汉末建安时期,曹操写了一首观沧海,这才算是曲终奏雅,为汉以前诗坛献上 了唯一的一首完整山水乐章。建安十二年(207) ,曹操北征乌桓,胸怀一统天下伟大气魄,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兴之所至,作观沧海。自此,沧海,作为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铭刻在文学史册上。鲜明逼真的描写,构勒出沧海吞吐日月、囊括星汉的壮阔画面。自然环境作为审美客体,作为诗歌摹写的对象,这是一个大胆的开创。全诗不加作者主观抒情,只作客观描写, 在魏晋之前绝无仅有。魏晋之

3、前, 诗歌的内容都是与人本身有关的生存、欲望、政治、战争等等,自然风光还是未被人识的一块天然璞玉。真正将自然山水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诗人以自然山水为题材写诗,则始于魏晋六朝,这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的。魏晋六朝既是一个干戈纷扰,政治紊乱的时代,又是经学衰落,玄学盛行,思想开放,人性觉醒的时代,走马灯似的王朝更迭和杀夺,人命危浅、朝不得夕的恐怖和悲哀,使得许多具有觉醒意识的诗人,包括公卿身份的诗人,他们为了全身远祸,不得不离开动荡的政治,藏身匿迹于山泉林木之间希企逸隐之风一时大炽。这样特殊的社会条件和风气,将诗人带到一个新的天地,看到了远离嚣闹的都市和的自然山水之美,并有了“非必丝与竹,山

4、水有清音”的审美新发现,于是,他们苦闷的精神和悲哀的感情,便在这足以娱情解忧的清山绿水间觅得了可以寄托和安放的处所。魏末晋初诗坛,山水诗已逐渐增多,在嵇康、张华、左思、郭璞等人的诗篇中,便出现了“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石泉淑琼瑶,纤鳞亦浮沉。”左思的诗歌以其苍凉浑厚、不事雕琢的艺术风格,在“或折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的西晋文坛上独树一帜,被后人誉为“左思风力” 。 “左思风力”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给后世诗人良好的影响。它曾直接熏陶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山水诗又经过了五言诗的曲折经历,到了晋宋时代, 终以陶渊明、谢灵运这两位大诗人的出现,而在诗国确立了自己的地位。陶谢作为山水田园派开宗立派

5、的诗人,他们都明显地受到了玄学思潮的影响,但由于地位及生活道路的不同,玄学在他们诗中又有不同的印迹。陶诗中的玄旨和理趣,不只表现在诗中, 多有饱含人生经验的理悟,更重要的是那种玄旨就渗透在诗中“此中有真意”的田园画面上。而谢诗主要是通过那些“空翠难强名,渔钩易为曲”之类的玄言理悟来表达,“玄旨”并未完全化入到他的诗中。陶诗虽然以自然为审美对象,并崇尚自然, 但是追求的不是外物自身, 而是心灵之趣。 他的诗是写意, 而不是摹象。 陶渊明, 原本是飞翔于田园的慧鸟,至情至性, 自由自在是他的本性。因性真直率, 故做不了污浊事态下的好官,一旦脱离樊笼,复返自然,喜庆之情,不能自已。归园田居 (五首)

6、, 移居(二首)活脱脱勾勒出一个超然物外,悠闲、适性的伟大诗人,透过晨雾暮霭,他葛衣芒鞋,荷锄走来。简朴的居处,2 平常的村落,作者却以十分欣赏的口吻一一道来,甘于淡泊、 守拙成真。诗人率真的心性和卓迩的气节,犹如芰荷滚露,月白风清。他的田园诗,是他人格精神的外化。他对农民,对田园生活和生产劳动有同情,有欣羡,也有怜悯。在他的笔下,傲霜盛开的菊花、“含熏待清风”的幽兰、 “卓然见高枝”的青松、“暖暖空中灭”的孤云、“日暮犹独飞”的归鸟,都是他孤高傲世、 守正不阿的人格情操的象征。他写景物重在写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冲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呈露着浑然天成的大境界。“如果用绘画来比喻,陶诗既不是

7、精致细密的工笔画,也不是浓涂艳抹的重彩画,而是曲肖神理的写意画。”陶诗艺术成就极高,继承了汉魏以来五言古诗的艺术传统和以质朴、精炼的语言和“白描” 手法, 形成淡远淳厚的意境,具有平淡自然、韵味隽永的独特风格,抒发自己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陶诗在南朝崇尚雕饰骈俪的文学风气之下,名声不显,影响甚微,诗品也只列入“中品”,但对唐以后的诗歌创作极大,从李白、 杜甫、白居易、 苏轼、 辛弃疾、 陆游直到黄遵宪都极推崇陶诗。如果说陶渊明开寄意田园山水之先河,与陶同一时代而稍后的谢灵运(公元385433年)则开模山范水、雕镂字句的先河。谢灵运山水诗句秀辞巧,如善于调度语言的匠师,往往一字而传山水情态,在提炼

8、诗意, 感悟语言方面有过人的才气,这一点连李白也佩服之至。如“林壑敛冥色,云霞收夕霏。” “池溏生春草,柳园变鸣禽。”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对山姿水态、 昏晓阴晴的变化穷貌极形精雕细刻,细微独到描摹, 再现了一种自然美的艺术境界。从这一点上看,谢灵运绝对的灵慧,观察事物十分精微,驾驭语言的能力十分高超,山水风光,经他妙手剪辑,即刻制成了流光溢彩的清丽画面,因而在魏晋诗歌中独树一帜,令后人有 “谢诗如新发芙蓉、自然可爱” 之说。沈德潜 说诗啐语 : “性情渐隐, 声色大开。”说的就是他注重景物刻画的特色。.在南朝四代,把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推进了一大步的是齐的谢朓(464499。 )谢朓史

9、称小谢,他继承了大谢(谢灵运)写景清新细腻的特长,在较大程度上克服了谢灵运的理、情、景分离,语言“酷不入情”的毛病,努力将三者融为一体,使山水诗更加灵动、轻盈、优美。山水诗形成以后,虽然它在不断寻求外部空间的开拓和内部体制的完善,从而在各个不同时代,而有了新的风貌和姿态,但是,道释玄禅的人生情趣和艺术精神,却始终贯穿于山水诗的发展中。随着唐诗繁荣局面的到来,山水诗出现了丽日经天的壮观,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王维与孟浩然继承和发扬了陶、谢山水田园诗传统,将祖国大自然的美之精华、神韵在诗中展示出来,为唐诗又增添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形成了一个与边塞诗派交相辉映的山水田园派。不过,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不是

10、这个时候才有的。初唐有“斗酒学士”雅号的王绩,晚年隐居东皋,在乘月夜歌、 对云弹弦的日子里,以山水田园为伍, 初步摆脱了齐梁宫体的浮靡之弊,以朴素淡远独树一帜,开创了初唐率真淳朴的健康诗风,成为初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有才貌双绝之誉,所作四言、五言、七山水诗,数量不多却清丽可喜;朝廷的大手笔张说所写的山水诗深沉而有气势。诗僧王梵志则好以朴素的田园诗来说佛理,它们在客观上都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先驱。可以说唐代诗人中,没有哪一个人没有写出自然山水为题材的诗篇。如:王绩野望;王勃山中;陈子昂度荆门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王之焕登鹳雀楼 ;李白峨眉山月

11、歌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望庐山瀑布 、 早发白帝城;杜甫望岳、 江村、 登高;韦应物 滁州西涧 ;顾况过山农家;张继枫桥夜泊;戴叔沦苏溪亭;储光羲钓鱼湾;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孟郊游石龙涡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暮江吟、 大林寺桃花 、 杭州春望 ;刘禹锡巫山神女庙 ;柳宗元渔翁 、 江雪;李贺巫山高 ;杜牧山行 ;李商隐乐游原 ;温庭筠商山早行, 唐代诗人中以山水诗闻名的人很多,但能代表山水诗成熟真正把山水诗推到新的艺3 术高峰的是孟浩然、王维、李白。幽居襄阳鹿门山的孟浩然(公元689740) ,寄情山水,一生不仕,是封建时代少有的流名千古的布衣诗人之一。他的诗近于陶诗,而又自有风

12、格。“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惊涛来似雪, 一坐凛生寒” 这类气象雄浑的诗并不多见。有代表性的还是那些呈现着清寂、冷峭意境,深印着隐者情调的诗作。他诗写隐者的情怀:“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 心随雁飞天。 , ”。他诗写田家的欢趣: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林边合 ,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清寂冷峭的意境,自然恬淡的情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诗人运古体于五律之中,全篇自在流动,一气浑成,有陶渊明田园诗的风味,堪称古代田园诗中最动人的杰作。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的诗人,他的诗艺术造诣很高,一向受到李白、杜甫等大诗人的推崇。他对盛唐

13、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成熟,具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王维(公元701761)写过政治诗、边塞诗,但能反映他独特成就、奠定他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 是他那别有盛景的山水田园诗。他目睹了官场倾轧,世情翻覆,并自身也体验到了仕途的沉浮不定后,功业心和热情迅速冷却下来。中年以后,内隐外仕,选择了一条亦官亦隐的生活道路。他的山水田园诗, 既是个人心灵的写照,也是时代思潮在诗国的投影。王维山水诗,既有雄浑壮观的自然景象,更多见清逸雅致的山水画面。如: 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楼,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再如,终南山“太乙还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蔼

14、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入处宿,隔水问樵夫。”前一首诗,写江汉风光,运用了水墨山水的造境和运笔,大处落墨,勾勒出江汉雄浑壮阔,水天一起浮动,山色若有若无的景色。后一首诗,写终南山的盛境,意象朦胧,含蓄极富,山中的青岚叠翠,千岩万壑尽都笼罩于茫茫“白云” ,蒙蒙“青蔼”之中。但是,王维诗中更多是那些带有几分禅思玄意的清逸雅致的画面,他是一位悟性极高的人,超人的才气不仅在诗、书、画多方面卓有成就,而且在参禅悟道方面,也有大彻大悟的智慧。画家的眼光,音乐家的听觉,诗人的感觉,佛家的心态,赋予他一种不同凡响的艺术力量, 他几乎把每一项景物都注入特有的灵魂和感觉,又把自我消融在景物里,形成了

15、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的庄禅境界。王维的山水诗,以景写心,了无痕迹,象外有象,景外有景,意外有意,韵外有致,有一种悠远的意境。如鹿柴、 竹里馆、 鸟鸣涧、 辛夷坞 等。空山、翠竹、溪水、明月、花鸟, 这里是一个多么清静幽美,纯洁无暇的天地,又是一个多么独立而封闭的世界。这种静谧、空灵的无人之境,正是诗化了的物我两忘的庄禅境界!继王、孟之后,李白(公元701762)又为山水诗开拓新境界。李白山水诗的显著特征是自然山水景物的个性化。山水诗本来就是诗人审美理想的对象化,是诗人心灵的外化,山水诗必然要体现诗人自我。但是在王维、 孟浩然等诗人那里,自然山水画主要是他们寄托精神,消融苦闷之处所,因而,“自我”

16、也就常常消融在自然景物之中。而在李白,自然山水不只是他寄托精神,消融苦闷的处所,更重要的还是他追求个人自由解放的天地。强烈的主体意识, 使诗人“自我” 不是消融隐没在自然山水画中,而是使自然积极地表现着诗人自我。他那些最个性的诗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 “飞流直下三千尺” 、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表现了诗人不拘捡,肆性情的诗人自我,这里自无而落的黄河,依傍星斗的庐山、飞流千仞的瀑布,都已融入了诗人狂放不羁、傲岸不群的鲜明个性。李白诗中自然山水,多带有流动飞扬、奔放不羁的特点,显示了一种动态美,与王维形成对照。如果说, 王维在静态的山水中隐没了自我的话,那么, 李白则常常借助动态的自然山水而浮现出诗人自我。以道教、道家的那种“道”的宇宙观来看待自然,自然万物不只是动态的,而且,正是4 这种动态显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